苗晉卿的簡介和代表作
暫無
唐朝 詩人 苗晉卿的簡介 補充[1]
苗晉卿,字元輔,唐潞州壺關(今山西壺關縣)人,出生於女皇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祖上以儒學著稱於世,父親當過縣丞一般的小官吏。幼年時苗晉卿勤奮好學,文章尤佳,因而在科舉取士的時候,得以高中進士,步入了他漫長的仕途生涯。他先後活躍於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三朝的政治舞台上。
起初,他久滯縣尉一職,後調入朝廷,任過侍御史和度支、兵部、吏部員外郎等職。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以後連連高昇,至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成為正四品大員吏部侍郎,掌管了科舉取士的大權。天寶二年(743年)他因開科取士不公,被貶為安康太守,轉任過魏郡、河東、扶風等地太守,因政績而封為高平縣男,後又再度調入朝廷,歷任工部尚書、東京留守、憲部尚書等職。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苗晉卿被委以左宰相的重任,籌劃軍國火事,其年十二月因功封爵為韓國公,食邑五百戶,以後又轉任過中書侍郎、侍中、太子太傅,唐代宗時為太子太保。
在苗晉卿長期的政治生涯中,雖然沒有什麼輝煌的建樹,但也有許多令人讚美的事跡。其一是他避寇拒叛,大節可貴。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叛亂發生後,唐王朝很快丟失京城。苗晉卿身為唐憲部尚書,因威望甚高而受到專斷國政的楊國忠的嫉妒和排擠。叛亂一開始,楊國忠奏請唐玄宗,讓苗晉卿去擔任陝州刺史、陝虢兩州防禦史,企圖把他擠出朝廷,到前線領兵打仗,與安史叛軍對抗。他以年事已高、重病在身為由堅決辭去所授之職,這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滿,雖答應了他,但又解除了他憲部尚書的職務。但他仍然翻山越嶺,歷盡艱幸,到金州避難,後又輾轉回到唐肅宗的行在。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吐蕃軍隊又佔領長安京城,一些叛臣勾結吐蕃另立朝廷。那時,苗晉卿被唐代宗由侍中降職為太子太保,因病老臥床家中不能行走。偽朝廷想借他的威望裝扮門庭,派人抬著轎子,威逼利誘他參加偽政府。而苗晉卿一言不發,不予理睬。苗晉卿不計個人恩怨,始終維護唐王朝的統治,不顧個人安危,忠於唐廷,保全大節,的確難能可貴啊!其二是地治郡有方,深得民心,苗晉卿在做地方官期間,寬厚待人,為官清廉,又善於抓大政方略,所到之處均有政績,尤其是在魏郡做太守三年期間,政治清明,很得民心。當他調任之後,魏郡百姓因敬重和懷念他,在他生前就為他建立祠廟,樹碑立表,歌功頌德。其三是他捐資辦學,造福桑梓。苗晉鯽做魏郡太守期間,曾回鄉省親,在回鄉途中,走到能望見壺關縣城的地方,他就下了車馬,步行前進,以示對鄉邦的恭敬。手下小吏勸阻說:「太守德高望重,不應當這樣自輕賤」,他卻說:「過公門都要下馬,況且是父母之邦呢?對父母之邦的一切都應該尊敬,你什麼也別說了」,硬是步行到城裡。到鄉里之後,父老鄉親有向他獻酒的,他都一律走下台階接手中恭敬地飲盡,當時人們都讚美他這種謙敬的美德,他還拿出自己俸祿萬錢獻給鄉學為經費,發展教育,造福於桑梓。
苗晉卿位居宰輔時,辦事縝密練達,對大政方針也能盡職盡責地提出自己的主張,他曾諫阻了唐肅宗重用奸宦李輔國為常侍;也曾堅決辭去唐肅宗、唐代宗委他在國喪期代理朝政的攝塚宰之職,勸諫二君以國事為重,而不應輟朝治喪,以在紛亂異常的局勢下解急,有利於政局的穩定。不過,苗晉卿雖然位至宰輔,卻無恢宏大舉,顯得平庸無為。這一方面是由於他本人過分謙柔,在是非面前往往不敢以理相爭,甚至有些明哲保身,故此,史學家譏諷他是「巧官」。另一方面,當時藩鎮強橫,社會動盪,他作為一名儒臣,又年老多病,在那倚重武將的現實情況下,確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苗晉卿為官三朝,以謙敬敦厚,精細博達為當時人們所推重,卻也有過附諛權貴的不彩之舉。天寶二年(743年)春,他被奸相李林甫授權,以吏部侍郎之職掌管科舉取士大權,當時入選進士等第的有64人,御史中丞張倚的兒子張?amp;#93;參選,苗晉卿與另一主選大臣宋遙因張倚新近得到唐玄宗寵信而想討得他的歡喜,就將張?amp;#93;列為甲等頭名進士。榜出眾人都知張?amp;#93;本是個草包,對他獨佔鰲頭議論紛紛,有一位縣令告訴了安祿山,安祿山上奏唐玄宗,唐玄宗就召集高中的64名進士在花萼樓親自策試。結果,及格的不到十分之一、二,而張?amp;#93;手持考卷,整日竟沒有寫出一個字,交了白卷,當時人們譏笑他是個「曳白」。唐玄宗震怒,貶苗晉卿為安康太守。
永泰元年(765年)苗晉卿病老去世,終年81歲。唐代宗因此輟朝3日,為他舉喪,謚號「懿獻」,後又改為「文貞」。大歷七年(772年)他作為重臣列入唐肅宗祭廟享受祭祀。
問唐朝 詩人 苗晉卿的代表作 有哪些?
答唐朝 詩人 苗晉卿的代表作 包括:
《奉和聖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問詩人苗晉卿是哪個朝代的人?
答苗晉卿 是 唐朝 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