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潛的簡介和代表作
暫無
宋朝 詩人 吳潛的簡介 補充[1]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佑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後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於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鬱,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餘》。
生平
橫亙皖浙邊境的天目山有一千秋雄關, 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上演過一幕幕金戈鐵馬的故事。關下地名曰雲梯,唐朝詩人羅隱有「回望千秋嶺上雲」之譽,其「山若城廓之狀,風土有生化之機」,這就是一代名相吳潛的故里。
吳潛1195年誕辰。嘉定十年(1217年),二十三歲的吳潛參加科舉考試,高中進士第一,成為寧國1300年科舉考試中唯一的狀元。吳潛初授承事郎、簽鎮東軍節度,後逐步陞遷,歷任太府卿表權沿江制置、知建康府、江東安撫留守、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權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工部尚書,以吏部尚書兼知臨安府。淳佑十一年(1251年),入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開慶元年(1259年)拜左丞相兼樞密使。
吳潛為人正直不阿,無論是在地方任職,還是權掌六部,他都以正直無私、憂國憂民、忠義愛國聞名。時值南宋末年,蒙古大軍不斷南侵,吳潛於民族危亡之際出任宰相,頗想力挽狂瀾,救國家於不墜。他曾對宋理宗趙昀驚呼:「國家之不能無敝,猶人之不能無病。今日之病,不但倉、扁望之而驚,庸醫亦望而驚矣!」又曾上書議政:「邊事當鑒前撤以圖新功,楮弊當權新制以解後憂」。在上丞相史彌遠論政事中,提出:「一格君心,二節奉給,三振恤都民,四用老成廉潔之人.五用良將以御外患,六革吏弊以新治道。」對蒙古,吳潛主張和、守、戰三者結合:「以和為形,以守為實,以戰為應。」但是,由於南宋王朝的腐敗,吳潛的雄圖大略成空。景定三年(1262年),他因反對立趙祺(即宋度宗)為太子。惹怒了宋理宗,被革去丞相之職,貶黜廣東潮州,任循州(今廣東龍川)安置。不久,吳潛即憂憤去世。後來趙宋王朝為吳潛恢復榮譽,追贈少師。
為旌表吳潛及族人,吳潛故里雲梯建有「三賢祠」,寧國縣城敕建有「狀元坊」(已廢)。
開慶元年,理宗封誥曰:吳潛「天資忠亮,問學淵深。負經綸致遠之才,抱博古通今之蘊。指陳讜論既有保安社稷之謀,措置時宜尤著瀝膽洗心之策」。
《義門吳氏譜》中稱吳潛為:「宋賢相狀元左右丞吏兵工三部尚書樞密使封金陵郡侯金陵郡開國公加崇國相國慶祝國改封許國公贈少師。」
問宋朝 詩人 吳潛的代表作 有哪些?
答宋朝 詩人 吳潛的代表作 包括:
《滿江紅》《秋風歎四首》《送曾阿宜往戍》《阮郎歸》《暗香》《滿江紅》《朝中措》《秋夜雨》《六用喜雨韻三首》《感皇恩》。
問詩人吳潛是哪個朝代的人?
答吳潛 是 宋朝 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