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古詩文
【詩原文】
鄭公樗散鬢成絲,酒後常稱老畫師。
萬里傷心嚴譴日,百年垂死中興時。
蒼惶已就長途往,邂逅無端出餞遲。
便與先生應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
【古詩解釋】
原題: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於詩
鄭虔以詩、書、畫「三絕」著稱,更精通天文、地理、軍事、醫藥和音律。杜甫稱讚他「才過屈宋」、「道出羲皇」、「德尊一代」。然而他的遭遇卻很坎坷。安史亂前始終未被重用,連飯都吃不飽。安史亂中,又和王維等一大批官員一起,被叛軍劫到洛陽。安祿山給他一個「水部郎中」的官兒,他假裝病重,一直沒有就任,還暗中給唐政府通消息。可是當洛陽收復,唐肅宗在處理陷賊官員問題時,卻給他定了「罪」,貶為台州司戶參軍。杜甫為此,寫下了這首「情見於詩」的七律。
前人評這首詩,有的說:「從肺腑流出」,「萬轉千回,純是淚點,都無墨痕」。有的說:「一片血淚,更不辨是詩是情。」這都可以說抓住了最本質的東西。至於說它「屈曲赴題,清空一氣,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同時一格」,則是就藝術特點而言的;說它「直可使暑日霜飛,午時鬼泣」,則是就藝術感染力而言的。
杜甫和鄭虔是「忘形到爾汝」的好友。鄭虔的為人,杜甫最瞭解;他陷賊的表現,杜甫也清楚。因此,他對鄭虔的受處分,就不能不有些看法。第三句中的「嚴譴」,不就是他的看法嗎?而一、二兩句,則是為這種看法提供依據。說「鄭公樗散」,說他「鬢成絲」,說他「酒後常稱老畫師」,都是有含意的。
「樗(chū初)」和「散」,見於《莊子·逍遙游》:「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又《莊子·人間世》載:有一木匠往齊國去,路見一高大櫟樹,人甚奇之,木匠卻說:「『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說鄭公「樗散」,有這樣的含意:鄭虔不過是「樗櫟」那樣的「無用之材」罷了,既無非分之想,又無犯「罪」行為,不可能是什麼危險人物。何況他已經「鬢成絲」,又能有何作為呢!第二句,即用鄭虔自己的言談作證。人們常說:「酒後見真言。」鄭虔酒後,有什麼越禮犯分的言論沒有呢?沒有。他不過常常以「老畫師」自居而已,足見他並沒有什麼政治野心。既然如此,就讓這個「鬢成絲」的、「垂死」的老頭子畫他的畫兒去,不就行了嗎?可見一、二兩句,並非單純是刻畫鄭虔的聲容笑貌;而是通過寫鄭虔的為人,為鄭虔鳴冤。要不然,在第三句中,憑什麼突然冒出個「嚴譴」呢?
次聯緊承首聯,層層深入,抒發了對鄭虔的同情,表現了對「嚴譴」的憤慨,的確是一字一淚,一字一血。對於鄭虔這樣一個無罪、無害的人,本來就不該「譴」。如今卻不但「譴」了,還「譴」得那樣「嚴」,竟然把他貶到「萬里」之外的台州去,真使人傷心啊!這是第一層。鄭虔如果還年輕力壯,或許能經受那樣的「嚴譴」,可是他已經「鬢成絲」了,眼看是個「垂死」的人了,卻被貶到那麼遙遠、那麼荒涼的地方去,不是明明要他早一點死嗎?這是第二層。如果不明不白地死在亂世,那就沒啥好說;可是兩京都已經收復了,大唐總算「中興」了,該過太平日子了,而鄭虔偏偏在這「中興」之時受到了「嚴譴」,真是太不幸了!這是第三層。由「嚴譴」和「垂死」激起的情感波濤奔騰前進,化成後四句,真「不辨是詩是情。」
「蒼惶」一聯,緊承「嚴譴」而來。正因為「譴」得那麼「嚴」,所以百般凌逼,不准延緩;作者沒來得及送行,鄭虔已經「蒼惶」地踏上了漫長的道路。「永訣」一聯,緊承「垂死」而來。鄭虔已是「垂死」之年,而「嚴譴」又必然會加速他的死,不可能活著回來了;因而發出了「便與先生應永訣」的感歎。然而即使活著不能見面,仍然要「九重泉路盡交期」啊!情真意切,沉痛不忍卒讀。詩的結尾,是需要含蓄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論。盧得水評這首詩,就說得很不錯:「末竟作『永訣』之詞,詩到真處,不嫌其迫,不妨於盡也。」
杜甫當然是忠於唐王朝的;但他並沒有違心地為唐王朝冤屈好人的做法唱讚歌,而是實事求是地斥之為「嚴譴」,毫不掩飾地為受害者鳴不平,表同情,以至於堅決表示要和他在泉下交朋友,這不是表現了一個真正的詩人應有的人格嗎?有這樣的人格,才會有「從肺腑流出」、「真意彌滿」、「情見於詩」的藝術風格。
(霍松林)
------------------------
《通鑒》:至德二載十二月,陷賊官,六等定罪,三等者流貶。虔在次三等,故止貶台州。此當是其時作。
鄭公樗散鬢成絲1,酒後常稱老畫師2。萬里傷心嚴譴日3,百年垂死中興時4。蒼惶已就長途往5,邂逅無端出餞遲6。便與先生應永訣7,九重泉路盡交期8。
(上四,鄭貶台州,傷其臨老罹罪。下則闕為面別,而寄詩言情。《杜臆》:首記其狀,次記其言,兩句已為虔撰一小影。觀《八哀》詩,鄭多才藝而畫更精,曰老畫師,此其自知語,亦其自慨語。萬里傷心,正為嚴譴之故。百年垂死,乃在中興之時。嚴譴、中興四字,含無限痛楚。結聯情見乎詞,鄭果卒於台州。)
1樗樹散木,見《莊子》,言材不合世用也。2《漢書》:「酒後耳熱。」薛道衡詩:「不蒙女史進,更失畫師情。」趙次公曰:鄭虔好書,善畫山水,玄宗稱為三絕。虔水部郎中,因稱風疾,求攝市令,潛以密章達靈武。賊平,與王維等並囚宣陽裡,以善畫,崔圓使繪齋壁,虔即祈解於圓,卒免死,貶台州司戶參軍。3孔融詩:「俯仰內傷心。」漢襄楷疏:「不見采察,而嚴被譴讓。」宋之問詩:「逐臣北地承嚴譴。」4荀悅《漢紀》:「張禹不吐直言,佞於垂死。」又讚:「光武中興之後。」5《北山移文》:「蒼黃反覆。」崔駰箋:「萬里長途。」6《詩》:「邂逅相遇。」《管子》:「始乎無端。」《詩》:「出宿於干,飲餞於言。」7潘岳《夏侯湛誄》:「存亡永訣。」8釋智愷詩:「泉路方幽噎,寒隴向淒清。」梁昭明太子詩:「還信三洲曲,誰念九重泉。」盧世濃曰,虔之貶,既傷其垂老陷賊,又闕於臨行面別,故篇中徬徨特至。如中二聯,清空一氣,萬轉千回,純是淚點,都無墨痕。詩至此,直可使暑日霜飛,午時鬼泣,在七言律中尤難。術徑作永訣之詞,詩到真處,不嫌其直,不妨於盡也。
顧宸曰:供奉之從永王璘,司戶之污祿山偽命,皆文人敗名事,使硜硜自好者處此,割席絕交,不知作幾許雨雲反覆矣。少陵當二公貶謫時,深悲極痛,至欲與同生死,古人不以成敗論人,不以急難負友,其交誼真可泣鬼神。李陵降虜,子長上前申辯,甘受蠶室之辱而不悔,《與任少卿書》猶刺刺為分疏,亦與少陵同一肝膽。人知龍門之史、拾遺之詩,千秋獨步,不知皆從至性絕人處,激昂慷慨、悲憤淋漓而出也。
-----------仇兆鰲 《杜詩詳注》-----------
問唐代 古詩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 的詩作者是誰?
答唐代 古詩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 的詩作者是詩人 杜甫。
問古詩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 有多少字?
答古詩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 共56字。
問詩句 鄭公樗散鬢成絲 下一句是什麼?
答鄭公樗散鬢成絲,酒後常稱老畫師。
問杜甫 的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 是什麼時候的詩?
答杜甫 的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 是 唐代 的詩詞。
問詩句 鄭公樗散鬢成絲,酒後常稱老畫師 出自哪一首詩?
答鄭公樗散鬢成絲,酒後常稱老畫師 出自 唐代 古詩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