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聲蕩高壁,秋氣靜雲林出處哪首詩 - 《水調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元好問

詩辭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中秋

水調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詩辭原文

水調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詩文原文

【詩原文】

灘聲蕩高壁,秋氣靜雲林。回頭洛陽城闕,塵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風馬耳,因見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問龍門,何所似,似山陰。平生夢想佳處,留眼更登臨。我有一卮芳酒,喚取山花山鳥,伴我醉時吟。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詩詞《水調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詩文註釋

水調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

【詩文賞析】

【註釋】:

元好問,金代詞人。金元光時曾中進士及第。少時有志於世,雅以氣節自許,然當國事者無能,只能苟且餘生,遊覽山湖,抒發自己志氣。

這首水調歌頭寫其游伊河龍門段的所見所感。景是美景,情是豪情,情景相融又增詞的風彩。

詞人筆鋒是雄偉壯大見稱。上片起首「灘聲蕩高壁,秋氣靜雲林。」氣勢不凡,水聲激盪,浪花飛濺,顯出景色之壯觀。「龍門」在今河南洛陽市南,因有龍門山和香山東西隔河對峙,故得此名。龍門之前,水勢湍急,險灘密佈,水聲鬱怒,震盪山壁。前人多有詞句形容此段之險。如白居易寫詩道「六月灘聲如猛雨」(《絕句》)「自從造得灘聲後,玉管朱弦可要聽?」(《灘聲》)寫出洛陽龍門特有的水勢奇景。而這裡作者不僅寫水勢之急,又以「秋氣靜高林」之一「靜」襯托出龍門水聲的氣勢不同凡響。一動一靜,相互呼應,形成一幅秋光水勢圖,使人不禁充滿對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回頭洛陽城闕,塵土一何深。」用一個「回頭」又將遠在北面的洛陽塵土飛揚的景象與此地天明水秀,雲林優美的景色形成鮮明的對照。「前日神光牛青,今日春風馬耳,因見古人心。」「神光牛背」典出《世說新語》言晉人王衍為族人所辱,以餚盒擲其面,不以為意,盥洗畢,牽王丞相(王導)臂,與共載去。在車中照鏡語丞相曰:「汝在我眼光,乃出牛背上。」言自己風神英俊,不與他人計較。「春風馬耳」,李白有「世人聞此皆撣頭,有如東風射馬耳。」言對外界議論漠然視之無所動心,如過耳旁風。「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本句與上句其實都是勸勉友人李長源的話,讓其不要受外界干擾,不要計較世俗議論的得失。以以前風景之趣喻人生處世之道,由景道情,極其自然。

下片言龍門勝景,天地難尋,應該在山水之間找到自己的樂趣。「門龍門,何所似,似山陰」借用「山陰道山,應接不避」的典故來形容龍門之美。「平生夢想佳處,留眼更登臨。」「留眼」,杜甫有詩曰「船經一柱觀,留眼共登臨」之句,用此詞更渲染出景物的迷人風光,是夢想的佳處。「我有一卮芳酒,喚取山花山鳥,伴我醉時吟。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作者被美景陶醉,要在此暢飲開懷,以花鳥作伴,傾聽天顥之音,欣賞這脫塵出凡的美景,不願再聞聽什麼絲竹之樂。表現詞人遠離塵俗,潔身自好,獨善其身的思想感情。此詞語句清新自然,詩意又古樸雅致。通篇自然傾瀉,真情實感流露筆端。對現實美景的讚歎,對友人的激勵勸勉,極其自然融二為一,顯示出作者的獨到之處。正如後世清人鄒祗謨所言」詩語入語,詞語入曲,善用之即是出處,襲而愈工。」

元好問《水調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詩詞

元朝 古詩 《水調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 的作者是誰?

元朝 詩文 水調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 的作者是 元好問

詩句 灘聲蕩高壁 下一句是什麼?

灘聲蕩高壁,秋氣靜雲林。

元好問 的 水調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 是哪個朝代的詩?

元好問 的 《水調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 是 元朝 的詩詞。

詩句 灘聲蕩高壁,秋氣靜雲林 出自哪首詩?

灘聲蕩高壁,秋氣靜雲林 出自 元朝 的詩 《水調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

元朝 詩人 元好問 的詩文
元朝詩辭《水調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元好問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