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高二王德,豐水數世仁。
一心千古脈,一氣三才根。
人言通德門,封培知幾春。
陵州不盡用,雝國非全神。
厥美鍾在季。魯殿巋然存。
誰知中興主,流澤被子孫。
是用遺一老,為社稷萬人。
三朝典刑舊,四海觀聽新。
自公鎮西南,威聲憺胡虜。
棄地遄歸疆,余民亦安土。
便當度雙劍,建大將旗鼓。
進賢黜不衷,討貳誅失伍。
增屯御驕卒,募耕實邊圄。
堂堂當道臥,一勇銷百侮。
原公排群議,釋我分外慮。
上流屹長城,卻歸輔明主。
浪汲初升,雲雷相送,
騰躍稜稜看大用。燒尾分明度禹門,
華鱗未肯淹虀甕。老成人,
不驚眾,慣臨大敵初無恐。
泛泛端如五兩輕,堆堆何翅千鈞重。
高名四海復誰同,介立八風吹不動。
四海兵初偃,平津閣正開。誰知大爐下,還有不然灰。
晁說之《王性之自揚州迂路相訪於海陵荷其意厚非平日》詩詞原文及賞析
九死性命存,乃到海陵倉。
每陵何所有,麋鹿畫成行。
多倉多麋鹿,今也恨難忘。
爰從本朝來,人物上國光。
容我跡其間,性之因翱翔。
性之篤忠信,又復能文章。
一世所趣附,在眼獨不忙。
困於州縣史,斂翼弗許張。
蹉跎誰識之,心膽空堂堂。
我不自揆者,薦之三府傍。
相公意似順。眾口極雌黃。
我斥不得容,為子增慨慷。
子行群賊中,妻孥道路長。
掛帆揚州灣,聞我病在床。
不尋枉階來,或謂子不剛。
活我以簡策,飲我非稻梁。
告別閩嶺去,波浪春風狂。
既欲殺風母,又欲射天狼。
四海俱已震,何處一身藏。
揮淚與之子,關雎哀不傷。
祿山傾社稷,朱沘侮君王。
於今無此孽,但可正皇綱。
文章出號令,忠信補農桑。
之子抱此器,用之斯民康。
吳酸宜勉強,無煩憶粟漿。
長松瑟瑟搖悲風,方床冷枕鳴秋蛩。
短衾客子起孤決,平明歸思如春鴻。
我家君家各陽羨,夢寐不聽閩山鐘。
自從胡馬飲江水,去住彼此隨飛蓬。
那知萬里一樽酒,天雲落日聊春容。
野林秋淨山更遠,樓殿突兀藏丹楓。
銀鉤玉籌光照座,高歌大笑聲摩空。
長亭著鞭莫太早,愁色正在登臨中。
一身四海會面少,況我與子俱成翁。
徑須留作千日醉,坐看春風舒小紅。
洪武五年正月十五日朝廷就鍾山寺大建法會普濟幽冥四年
十二月十五日上御奉天殿集公侯百官宣諭建會之因禁天下
屠宰上先齋戒一月以嚴法賦齋戒玉食金盤去八珍,九重齋
戒諭群臣。
版圖賓貢無中外,鬼錄流亡有故新。
佛事五天均至化,民生四海賀同仁。
普通有願長蔬食,曾夢神僧水陸因。
正月十三日三鼓時上御奉天殿集公侯百官奉上佛表命禮部
尚書繼赴鍾山啟建法會焚之賦奉表御手封函出紫宸,百靈
效職共紛紓
尚書夜待三更漏,使者朝持五色雲。
宣室鬼神徒有問,茂林封禪謾能文。
陳情此日趨靈鷲,萬歲千秋報聖君。
鷲嶺幡幢下界來,先令滕六淨氛埃。
微風不動燈如晝,明月初升樂似雷。
宿衛萬夫嚴虎旅,從官千騎駐龍媒。
袞衣儼在通明殿,一朵紅雲擁不開。¤
蘇軾《虔州八境圖八首(〔原無引,據它本補。〕)》詩詞原文及賞析
《南康八境圖》者,太守孔君之所作也,君既作石城,即其城上樓觀台榭之所見而作是圖也。
東望七閩,南望五嶺,覽群山之參差,俯章貢之奔流,雲煙出沒,草木蕃麗,邑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觀此圖也,可以茫然而思,粲然而笑,嘅然而歎矣。
蘇子曰:此南康之一境也,何從而八乎?所自觀之者異也。
且子不見夫日乎,其旦如盤,其中如珠,其夕如破璧,此豈三日也哉。
苟知夫境之為八也,則凡寒暑、朝夕、雨暘、晦冥之異,坐作、行立、哀樂、喜怒之變,接於吾目而感於吾心者,有不可勝數者矣,豈特八乎。
如知夫八之出乎一也,則夫四海之外,詼詭譎怪,《禹貢》之所書,鄒衍之所談,相如之所賦,雖至千萬未有不一者也。
後之君子,必將有感於斯焉。
乃作詩八章,題之圖上。
坐看奔湍繞石樓,使君高會百無憂。
三犀竊鄙秦太守,八詠聊同沈隱侯。
濤頭寂寞打城還,章貢台前暮靄寒。
倦客登臨無限思,孤雲落日是長安。
白鵲樓前翠作堆,縈雲嶺路若為開。
故人應在千山外,不寄梅花遠信來。
朱樓深處日微明,皂蓋歸時酒半醒。
薄暮漁樵人去盡,碧溪青蟑繞螺亭。
使君那暇日參禪,一望叢林一悵然。
成佛莫教靈運後,著鞭從使祖生先。
卻從塵外望塵中,無限樓台煙雨濛。
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尋孤塔認西東。
煙雲縹緲郁孤台,積翠浮空雨半開。
想見之罘觀海市,絳宮明滅是蓬萊。
回峰亂嶂郁參差,雲外高人世得知。
誰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詩。
皇天祐我宋,袞袞生巨人。
正學邁賈董,彤庭親選掄。
聲名喧宇宙,勳業見寅亮。
偉哉呂與李,王陳踵經綸。
文章特餘事,德行金玉純。
文靖有雅量,風雲際熙辰。
所以到聖治,唐虞俗再淳。
先生軼前駕,學力欺孟荀。
平生事靖退,墨頭自要津。
群小競狐媚,佳兵媒其身。
挺然出正論,玉色垂大紳。
銀台凜風駁,世仰鳳與麟。
直道志丘壑,通塗轟樞鈞。
豈為一己計,寧牧千里民。
泉山號大郡,氓賈甲七閩。
以寬則容奸,急則鰥寡顰。
先生得其道,三年政和均。
孰疾不得醫,孰屈不得伸。
餐藥置左右,砂芹不再陳。
建閣儲六籍,鑿井膏城闉。
巍巍百雉堞,樓櫓俄一新。
海壖亦有學,窮邑增廩囷。
百廢已具舉,一毫不驚塵。
此特以遲言,孰識襟懷春。
下士有一善,不啻連城珍。
斯民有一隱,不啻聞頻呻。
遂令無遠邇,士民盡歸仁。
四海望霖雨,行當趨紫宸。
皋夔踵高躅,豈特諸子倫。
某也未聞道,一官嘗苦辛。
蹉跎二紀餘,抱志幾郁湮。
得宰山水縣,低頭撫凋貧。
連歲田少收,輸殿不見嗔。
頃年有疑獄,口訥愧誾誾。
高明一垂照,三囚脫死瀕。
繆政了無術,教條每知遵。
罪戾懼不免,薦揚果何因。
感恩方激切,歸轅遽攀輪。
焦桐既蒙盼,壽或柏與椿。
敢不自奮勵,冀陪東閣賓。
公昔新著進士衫,道酣氣岸清且髯。
政事堂堂史冊載,威儀肅肅民具瞻。
光風回春靄芳草,剩水殘山振枯槁。
至今吾鄉諸父老,去思劇口談公好。
當時進士幾百人,奔趨袞袞登要津。
時雍所溉聖澤厚,仕宦未有如公貧。
公之家世秉周禮,伯叔兄弟官濟濟。
飲冰食櫱二十載,濁徑終不污清渭。
而今四海樂太平,太平天子堯聰明。
台閣諸老皆老成,豈不與公書大名?鄢城絃歌固非左,達以長官無不可。
故人天上待公來,繡衣白簡青驄馬。
允文元佑詞臣軾,勁節名章世無敵。
御前曾賜紫薇詩,袖裡驪珠光的爍。
小臣謬直白玉堂,也紆皇眷摛雲章。
雲章元是七德舞,字字筆法超鍾王。
兩朝相望九十祀,長慶集中偏屬意。
咸池日照草木光,天門龍躍魚蝦悸。
我皇英銳真太宗,文武神聖功德攏
黃鉞指期擒頡利,捷書先獻大安宮。
元和學士白居易,臣非其才私有志。
願隨班賀四海清,續唐之歌誇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