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沈沈,松煙冪冪。空林之下,盤陀之石。石上有僧,
結跏橫膝。誦白蓮經,從旦至夕。左之右之,虎跡狼跡。
十片五片,異花狼藉。偶然相見,未深相識。知是古之人,
今之人,是曇彥,是曇翼?我聞此經有深旨,
覺帝稱之有妙義。合目冥心子細聽,醍醐滴入焦腸裡。
佛之意兮祖之髓,我之心兮經之旨。可憐彈指及舉手,
不達目前今正是。大矣哉,甚奇特,空王要使群生得。
光輝一萬八千土,土土皆作黃金色。四生六道一光中,
狂夫猶自問彌勒,我亦當年學空寂,一得無心便休息。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驢乘匪端的。我亦當年不出戶,
不欲紅塵沾步武。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行行皆寶所。
我亦當年愛吟詠,將謂冥搜亂神定。今日親聞誦此經,
何妨筆硯資真性。我亦當年狎兒戲,將謂光陰半虛棄。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聚沙非小事。我昔曾遊山與水,
將謂他山非故里。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山河無寸地。
我昔心猿未調伏,常將金鎖虛拘束。今日親聞誦此經,
始覺無物為拳拲。師誦此經經一字,字字爛嚼醍醐味。
醍醐之味珍且美,不在唇,不在齒,只在勞生方寸裡。
師誦此經經一句,句句白牛親動步。白牛之步疾如風,
不在西,不在東,只在浮生日用中。日用不知一何苦,
酒之腸,飯之腑,長者揚聲喚不回。何異聾,何異瞽,
世人之耳非不聰,耳聰特向經中聾。世人之目非不明,
目明特向經中盲。合聰不聰,合明不明,轆轤上下,
浪死虛生。世人縱識師之音,誰人能識師之心。
世人縱識師之形,誰人能識師之名。師名醫王行佛令,
來與眾生治心玻能使迷者醒,狂者定,垢者淨,邪者正,
凡者聖。如是則非但天恭敬,人恭敬,亦合龍讚詠,
鬼讚詠,佛讚詠。豈得背覺合塵之徒,不稽首而歸命。
朝問此心何所思,暮問此心何所為。
不入公門慵斂手,不看人面免低眉。
居士室間眠得所,少年場上飲非宜。
閒談娓娓留諸老,美醞徐徐進一卮。
心未曾求過分事,身常少有不安時。
此心除自謀身外,更問其餘盡不知。
仕有職役勞,農有畎畝勤。
優哉分司叟,心力無苦辛。
歲晚頭又白,自問何欣欣。
新酒始開甕,舊谷猶滿囷。
吾嘗靜自思,往往夜達晨。
何以送吾老,何以安吾貧。
歲計莫如谷,飽則不干人。
日計莫如醉,醉則兼忘身。
誠知有道理,未敢勸交親。
恐為人所哂,聊自書諸紳。
天王出震還海清,奎星燦燦昭文明。
詔令郡國頁多士,大張珠網羅群英。
皇情孜孜終不倦,日斜猶御金鑾殿。
宦柳低籠三月煙,爐香飛入千人硯。
麻衣皎皎光如雪,一一重瞳親鑒別。
孤寒得硌荷君恩,聚首唯言盡臣節。
小臣蹤跡本塵泥,登科曾賦御前題。
屈指方經五六載,如今已上青雲梯。
位列諫官無一語,自問將何報明主。
應制非才但淚垂,強作登歌歌舜禹。
文同《子平寄惠希夷陳先生服唐福山藥方因戲作雜言》詩詞原文及賞析
蜀江之東山色盡如赭,有道人云此是丹砂伏其下。
煙雲光潤若洗濯,澗谷玲瓏如刻畫。
我聞神仙草藥不在丹上生,是中當有靈苗異卉之根莖。
果然人言所出山芋為第一,西南諸郡有者皆虛名。
就中唐福眾稱賞,肥實甘香天所養。
有時巖頭倒垂三尺壯士臂,忽然洞口直舉一合仙人掌。
土人入冬農事閒,千篝萬鍤來此山。
可憐所鬻不甚貴,著價即售曾不慳。
往年子瞻為余說,言君所部之內此物尤奇絕。
後復寄書勸我當餌之,滿紙親題華岳先生訣。
予因購之不惜錢,依方服餌將二年。
其功神聖久乃覺,筋牢體溢支節堅。
自問丹霄幾時上,早生兩翅教颺。
塵世如帤不可居,待看鴻蒙對雲將。
自問從初,少年如何,每每所為。好細尋重想,當時做作,恐違天地,或昧神祇。及至如今,恁貌顏將耄,限盡臨頭著甚醫。還知否,有聖賢三教,莫也堪隨。*中認這慈悲。更長*名香寢見知。把淨清靈密,耀明囗顯,一齊速練,下手修持。口印金科,心傳玉訣,舊業除消誠未遲。搜前路,得歸依玄妙,證道無疑。
身閒無所為,心閒無所思。
況當故園夜,復此新秋池。
岸暗鳥棲後,橋明月出時。
菱風香散漫,桂露光參差。
靜境多獨得,幽懷竟誰知。
悠然心中語,自問來何遲。
朝衣薄且健,晚簟清仍滑。
社近燕影稀,雨余蟬聲歇。
閒中得詩境,此境幽難說。
露荷珠自傾,風竹玉相戛。
誰能一同宿,共玩新秋月。
暑退早涼歸,池邊好時節。
我為東南行,始登商山道。
商山無數峰,最愛仙娥好。
參差樹若插,吽言迫綾?/p>
渴望寒玉泉,香聞紫芝草。
青崖屏削碧,白石床鋪縞。
向無如此物,安足留四皓?
感彼私自問,歸山何不早?
可能塵土中,遠隨眾人老?
自中風來三歷閏,從懸軍後幾逢春。
[病風八年,凡三閏矣。]
周南留滯稱遺老,[見太史公傳。]
漢上羸殘號半人。[見習鑿齒傳。]
薄有文章傳子弟,斷無書札答交親。
餘年自問將何用,恐是人間剩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