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前識楚卿。彩雲重疊擁娉婷。席間談笑覺風生。標格勝如張好好,情懷濃似薛瓊瓊。半簾花月聽彈箏。
古人云,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乃知此語未必然,
李周彈箏聽不足。聞君七歲八歲時,五音六律皆生知。
就中十三弦最妙,應宮出入年方少。青驄慣走長楸日,
幾度承恩蒙急召。一字雁行斜御筵,鏘金戛羽凌非煙。
始似五更殘月裡,淒淒切切清露蟬。又如石罅堆葉下,
泠泠瀝瀝蒼崖泉。鴻門玉斗初向地,織女金梭飛上天。
有時上苑繁花發,有時太液秋波闊。當頭獨坐摐一聲,
滿座好風生拂拂。天顏開,聖心悅,紫金白珠沾賜物。
出來無暇更還家,且上青樓醉明月。年將六十藝轉精,
自寫梨園新曲聲。近來一事還惆悵,故里春荒煙草平。
供奉供奉且聽語,自昔興衰看樂府。只如伊州與梁州,
儘是太平時歌舞。旦夕君王繼此聲,不要停弦淚如雨。
村南村北麥欲枯,桑麻陰陰滿路隅。
炊黍田頭行餉夫,餅爐未熟兒呱呱。
鴨頭長襪短布襦,平生未識鉛與朱。
彈箏不用如羅敷,懷金不願逢秋胡。
眼前富貴何足娛,一身飽暖自有餘。
茅簷笑語寒燈孤,夜舂曉織奉舅姑。
嶧陽孤桐鳴素絲,玉為軫兮金為徽。
四珍合就已奇絕,猶嫌指聲未清徹。
負金翅管長且尖,剪成爪樣鸞膠粘。
輕弦入手剩超越,卻笑彈箏後銀甲。
要知妙處豈在聲,一撫一拍如淵明。
勸君會此不須話,世不宜真只宜假。
鳳凰山下雨初晴。
水風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1],開過尚盈盈。
何處飛來雙白鷺?
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
苦含情,遣誰聽?
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
欲待曲終尋問取,
人不見,數峰青。
高堂邃宇施翠帷,蘭膏明燭散朱輝。
二八接武步舒遲,被服姣麗光陸離。
彈箏鳴瑟商羽移,喜溢歡恣不自持。
轉盼含嬉屬所私,累觴勸君君自知。
主人既醉客不辭,燭滅纓絕珠履遺。¤
陽羨書生,年少日、劇於駿馬。
公一顧、風鬃霧鬣,盡居其下。
兩院黃驄佳子弟,三條絲竹喬聲價。
恰思量已是廿年前,淒涼話。
鐵笛叫,南徐夜;玉山倒,西窗下。
且椿蒲六博,彈箏行炙。
被酒我思張子布,臨江不見甘興霸。
只春潮濺雪白人頭,堪悲詫!
越客本浩蕩,秦箏何激揚。
浮亭子夜月色古,一曲萬籟鳴清商。
初聞楚調聲激烈,志士報仇思飲血。
再聞宮音如扣鐘,魯生揖讓何雍容。
清和變調有如此,俠客聞之心欲死。
銀甲彈來更嫣然,金魚脫卻渾輕爾。
吾聞錦瑟五十弦,湘靈夜鼓聲淒然。
遂令帝子剖其半,遺音尚有秦人傳。
秦音楚調聲雖異,今古由來同一致。
燕市誰知擊築心,吳門孰識吹簫意。
今夜君聞鼓曲聲,百杯不醉壯心橫。
眾賓枕藉秋衾冷,獨倚高梧看月明。
晁補之《擬古六首上鮮於大夫子駿其二東城高且長》詩詞原文及賞析
東城高且長,下瞰阡與陌。
谷風麗百草,春華紛已白。
良時忽如此,馳景一何逼。
喟彼飯牛詩,終年守寒厄。
恭儉夙所敦,葛屨傷褊窄。
身為物逆旅,生乃遠行客。
豈無百日蠟,樂此一日澤。
美人顏煌煌,奇服爛五色。
彈箏奮新響,杯酒縱相索。
鬥雞逐狐兔,六博呼一擲。
貧士悲失職,坎壈何所迫。
安知黃鵠舉,隨時振六翮。
雪山嵯峨控西極,寒井陰光混開闢。
千秋鳥道無陽春,北風慘澹吹峨岷。
羽書宵過褒斜道,火入靈關徹昏曉。
愁雲百里填城河,帳中銀燭然盤陀。
將軍狐裘細馬馱,彈箏伐鼓金叵羅。
指麾羽扇白玉珂,背河一戰收蓬婆。
銘功刻石報天子,麒麟閣上事已多。
憶昔中原全盛日,八方無虞醴泉出。
龍舉空悲劍舄藏,海南漠北俱蕭瑟。
君王垂衣念西土,錢塘老子不足數。
彭公大梁佇獻捷,已見彤弓出天府。
持節心知主恩重,入關更識王臣苦。
文武吉甫非公誰,臨洮健兒勇如虎。
驥子朝披玉壘雲,魚文夜濕金堤雨。
閬中一月見節制,烹羊宰牛割清酤。
狼籍衣冠頌破竹,馬前父老稱安堵。
園陵佳氣春氛氳,錦官城中日歌舞。
當時匹馬更朝天,又逐輕車過酒泉。
勳名豈數七十戰,至今邊卒高枕眠。
歸來謁帝承明殿,世事那知一朝變。
功成下吏古所悲,浮雲蔽日今曾見。
天下驚聞柏台火,匣內空留上方劍。
壯士長歌《梁甫吟》,孤臣獨泣瑤池宴。
蓮峰落月照黃河,榆谷飛塵暗蘭縣。
武穆祠西秀水流,一望江山淚如霰。
羅幕風輕,水沈煙細。杯行笑擁東山妓。酬歌何惜錦纏頭,清音暗繞粱塵起。銀甲彈箏,碧桃薦味。舉觴飛白拚沈醉。花窗弄月晚歸來,門迎蠟炬笙簫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