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呼!倉頡莽千古,即生史籀亦塵土。
太學之東孔廟門,何得乾坤留石鼓。
奇珍歲久魂離魄,古文斷落增艱澀。
野禽剝蘚枯皮蒼,山蟲蝕土朽骨白。
日照猶看星斗移,雨來恐有龍蛇出。
當年此鼓流陳倉,駱駝欲載周文章。
貴如郜鼎宜在廟,祭酒卻謂韓生狂。
後遭鄭餘稍顯異,宋家始能歸大梁。
黃金填字石所丑,靖康離亂鼓北走。
埋沒胡塵二百年,或落農家舂作臼。
文皇有意置成均,敕使鬼神永訶守。
我曾捫讀慨夙懷,長揖宣尼灑杯酒。
周宣昔狩岐陽時,籀文爛漫天王辭。
石鼓隱見不可測,佛龕遺字爭傳奇。
大篆分流及蔡氏,作者日下江河畢。
嶧山火迸秦王石,世間墨本空棗梨。
鍾王亦似涉靡麗,忽瞻石鼓興慚悲。
時乎通變聖不免,工正我吾皆其微。
但願君王重吉甫,朝廷再樹中興碑。
前年重九日,黃衣攜御槧。
抗牘回天聰,批鱗蒙帝念。
雖慚獻六箴,猶許疏十漸。
去年重九日,石鼓償原欠。
菊叢對佳客,萸觴傾舊釅。
一時嘯詠狂,萬丈詞華艷。
今年重九日,龜息靜中驗。
亭前寒葉落,樓外晴波斂。
故人何慇勤,清樽持瀲灩。
思君甲辰疏,擬昔尚方劍。
士鋒皆辟易,忠舌為飫饜。
回首今七秋,日月光同掞。
知暫陸渾游,難久承明壓。
老我思荷鋤,一壑柴桑占。
瀕江破寺如膠舟,大鏞露立寒颼颼。
金繩鐵紐作斷綆,土花苔碧生欒頭。
我來摩挲考歲月,僂指落落三百秋。
想當營度欲鼓火,野鬼夜哭山精愁。
鑄之以紹威六州之鐵,釁之以景升千斤之牛。
載之以長河萬斛之艦,貯之以齊雲百尺之樓。
風高一撞撼天地,世更幾變宜追蠡。
眼中驚見已無雙,天下才稱為第二。
庚庚古扁磨蒼珉,徐郎妙墨吹玄雲。
聲光暗啞盡埋沒,宇宙顛倒方紛紓
昭陵石馬化為土,於上蒲牢倖存古。
山僧作屋穩蓋藏,他日岐陽求石鼓。
茅屋小於船,寒宵此會偏。
苦吟因青得,幽思與閒便。
斷壁棲雲氣,虛窗閉篆煙。
帖殘重補畫,琴老不勝弦。
畫軸塵為古,茶爐火自然。
細泉膠莧腹,凍鶴隨松巔。
石鼓鳴如磬,翁瓶色類鉛。
雪明燈焰減,風遠漏聲傳。
鼠黠窺人走,僮頑背客眠。
骨清神欲脫,興逸語猶顛。
野性終應在,浮名豈足纏。
欲從支遁隱,款有買山錢。
昔聞石鼓在太學,鼓形穹窿石犖嶨。
髫年釋褐隨班行,未識研覃與揚搉。
始官翰林歲分獻,晚以代祀觀尤數。
我思古人不可見,健筆雄詞兩超卓。
宣王謨烈繼成康,況有文章存古樸。
是時風俗蓋渾灝,其臣拜誦俱堅確。
勒功太廟告中興,講武岐陽猶獵較。
於時旋凱奏綍歌,於時揚言播聲樂。
靈祇地不愛圖書,列石天然謝雕琢。
垂垂股折屋漏痕,隱隱昏星露芒角。
初如淮徐振師旅,壯士當場鳴劍槊。
又如申甫端冠紳,擯相聯階舞於箾。
年深歲長世運改,誰向鴻荒究綿邈。
嬴劉以後無此文,直與混沌分清濁。
驟看筆勢尋風骨,細剔苔痕認斑駁。
原拋野擲墮榛菅,冬經雪霜夏冰雹。
疑隳大鼎存銘識,似毀明堂露榱桷。
當時十鼓一為臼,猶幸農家事舂戳。
愛惜應勞神護訶,搜尋不厭山磽確。
暗中摸索亦可知,辨口尚煩泣楚璞。
聖朝天子方好儒,森列戟門護重幄。
聞之興慕且興敬,以手摩挲防擊扑。
我生學篆希前蹤,下視俗書羞齷齪。
家藏舊本出梨棗,楮墨輕虛不盈握。
行年七十始研求,老臂支撐目昏眊。
拾殘補缺能幾何,以一涓埃裨海岳。
太原宋生生好奇,鐵筆為予親刻斫。
吁嗟往者不復還,庶免方來盡漫剝。
請從祭酒告諸生,誦此衣冠日薰濯。
冬十二月歲辛丑,我初從政見魯叟。
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鬱律蛟蛇走。
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箝在口。
韓公好古生已遲,我今況又百年後。
強尋偏旁推點畫,時得一二遺八九。
我車既攻馬亦同,其魚維鱮貫之柳。
(其詞云:我車既攻,我馬既同。
又云:其魚維何,維鱮維鯉。
何以貫之,維楊與柳。
惟此六句可讀,余多不可通。
)古器縱橫猶識鼎,眾星錯落僅名鬥。
模糊半已似瘢胝,詰曲猶能辨跟肘。
娟娟缺月隱雲霧,濯濯嘉禾秀稂莠。
漂流百戰偶然存,獨立千載誰與友。
上追軒頡相唯諾,下揖冰斯同鷇AA11。
憶昔周宣歌《鴻雁》,當時籀史變蝌蚪。
厭亂人方思聖賢,中興天為生耆耇。
東征徐虜闞虓虎,北伏犬戎隨指嗾。
象胥雜沓貢狼鹿,方召聯翩賜圭卣。
遂因鼓鼙思將帥,豈為考擊煩蒙瞍。
何人作頌比《嵩高》,萬古斯文齊岣嶁。
勳勞至大不矜伐,文武未遠猶忠厚。
欲尋年歲無甲乙,豈有名字記誰某。
自從周衰更七國,竟使秦人有九有。
掃除詩書誦法律,投棄俎豆陳鞭杻。
當年何人佐祖龍,上蔡公子牽黃狗。
登山刻石頌功烈,後者無繼前無偶。
皆雲皇帝巡四國,烹滅強暴救黔首。
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剖。
傳聞九鼎淪泗上,欲使萬夫沉水齲
暴君縱慾窮人力,神物義不污秦垢。
是時石鼓何處避,無乃天公令鬼守。
興亡百變物自閒,富貴一朝名不朽。
細思物理坐歎息,人生安得如汝壽。
郵亭立溪端,上有石鼓字。
回顧溪水中,石鼓安所置。
移舟激清流,前山郁蒼翠。
一曲遽停橈,尋真步幽邃。
洞天閶闔開,殿閣儼神位。
秦漢紀茲山,武夷君所治。
幔亭晏曾孫,遐蹤久已秘。
巍巍大王峰,玉女傍立侍。
獅子西東來,昂藏不敢肆。
我本羽衣人,憩跡升真地。
珍重學仙翁,命舟行廚備。
溪山偕侶游,討論每延遲。
二曲頓清奇,彼美宛臨水。
三曲多仙巖,峭峙罕匹類。
倚空架舟函,不腐亦不墜。
小泊三杯石,坐玩逸清思。
石上飲三杯,昔賢同一致。
四曲入雲中,繁花方嫵媚。
春光耀亭台,靈草漸萌瑞。
崖陰刻字新,往往書故事。
五曲達平林,藹然千古意。
精舍瞻遺容,豐碑誦遺記。
杏壇相因依,高堂揭仁智。
卻令閩越中,居然作洙泗。
雄哉大隱屏,仙掌列其次。
六曲轉盼間,仰高發長喟。
七曲著漁家,碧津富投餌。
八曲寂爾過,樓巖無鼓吹。
窮幽造靈峰,玄都矧可暨。
臨池數本桃,道士昔手植。
感慨卻回舟,烹鮮侑揚觶。
九曲煙霞深,丹庭敞宏庇。
即此非桃源,復何工擬議。
仙客偶談玄,主人已心醉。
歡言一宿留,醺酣飽熟睡。
晨興復招邀,具我雞黍飼。
臨行意有餘,醇醪饋盈器。
順流睇層巔,天游冀願遂。
捫蘿履崎嶔眥。靈飆空中來,
松竹舞仙帔。杖藜還高岡,
夷猶不忍棄。何當濯塵纓,
永茲飄笠寄。歸休賦長篇,
聊為斯游識。
炎暉十華生太皇,即宋光武趙少康。
皇穹柱折地無軸,再辟三極紀八荒。
與天同仁自同壽,八十萬歲登九九。
淳熙天子駕蒼龍,春王三朝領群後。
是時雪花曉尚飄,日華飛來雪即銷。
玉卮灩海泛椒柏,寶冊錯錦凋瓊瑤。
虞典漢儀照億世,可無鴻筆描天地。
下惟窺園幾代孫,濃墨大書三萬字。
點竄封禪典引辭,塗改皇武貞符詩。
珠璣金玉槌作屑,鑄出夏鼎仍商彝。
歧陽石鼓魚貫柳,浯溪石崖非好手。
誰將臣陾中興慶壽篇,刻之玉版藏名山,
何千萬年,千萬年!
泠泠庶子泉,落落陽冰筆。
雲氣勢崩垂,龍蛇互蟠屈。
嶧山既劘滅,石鼓又缺失。
唯茲數十字,遒勁倚雲窟。
模印遍華夷,流傳耀緗帙。
書誠一藝爾,小道詎可忽。
乃知出人事,千古名不沒。
名山繞旌川,未易千百計。
棲零點聳其西,二幕相扞蔽。
柳山與龍山,連亙殆無際。
大鰲從東出,石鼓鑒奇瑞。
華容接雞形,蔓衍若難制。
給南有梓山,盤屹萬里勢。
有殿曰甘露,崒嵂插天地。
玉壺枕其北,鳧山復相比。
磣嶺介鳳凰,大洞闡天秘。
無奈分佈廣,一蹴不可於。
姚君天韻奇,氣概高一世。
胸中飽丘壑,作亭非壯麗。
獨能極遐觀,領略萬山翠。
蒼玉無遁形,秀色歸一視。
卻笑昔人非,所見殊無異。
東亭亂清暉,僅得翠微意,
東山羅紅裙,未免聲色累。
唯君別幽趣,徜佯樂清致。
青山不改舊,令客時一醉。
登山如學道,要進不可已。
懸崖更仟仞,壯志須萬里。
平生石鼓懷,獨酌靈源水。
峨峨大頂峰,欲往輒中止。
今朝復何朝,擊楫渡清泚。
好風從西來,縹渺吹遊子。
褰褰涉危巔,萬象得俯視。
東南際大海,日月旋磨蟻。
煙雲隔洲渚,歷歷猶可指。
城中十萬家,囂雜不到耳。
郊原與廛市,瑣碎如聚米。
同來皆良儔,得酒共歡喜。
深要更叫嘯,磐石恣徙倚。
摩挲陳公碑,歲月為我紀。
於惟騎省,神藝造古。
獮兔璇窟,吸蜍銀浦。
千文爰襲,百體具舉。
慶雲澄靄,清風垂露。
鳥跡觀象,魚書辨魯。
倉創籀述,嶧誇鹹詛。
如周金版,如岐石鼓。
制比邈健,勢窮斯嫵。
游史遜妍,冰書挈度。
悠悠千載,孰是去齲
寥寥幾人,他莫比數。
世遺趙璧,寶及康瓠。
{左目右賓}心何尚,徵睫何睹。
表而出之,光我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