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武夷山,遠意起千古。
嘗疑混沌開,疏鑿未經禹。
峽山猶古梁,洪濤莽回互。
行舟留大壑,營巢余斷樹。
垠崖波濤痕,隱隱皆可睹。
陶然上古民,要服固深阻。
秦威何桓桓,薄海猶廣土。
六合皆湧沸,一枝豈寧處。
嘗言十三君,隱隱避秦侶。
一日厭塵寰,泠然遂高舉。
上山娛賓雲,下山滿豺虎。
神仙可渺茫,虹橋想虛語。
桃源亦其類,好事自誇詡。
風氣日已開,蛇斷出真主。
遂令閩山陬,盡入職方宇。
漢志名始彰,祠堂用魚脯。
流傳世代久,琳宮粲衣羽。
至今此名山,號為神仙府。
恭惟我遯翁,辭闢厥功溥。
於焉卜精廬,溪山九曲五。
圖書盡在是,斯地儼鄒魯。
我以負笈生,來茲有年數。
自慚仁智心,未睹高深趣。
斯游亦何意,會心覬真遇。
侃侃平生友,惠然肯來顧。
攜手敦夙好,抗志企遐慕。
招我山中游,茲游適予素。
巍巍大隱屏,屹屹天一柱。
前瞻晚對亭,考槃固其所。
何當同心人,相與薙榛莽。
長松期歲寒,修竹倚日莫。
我自愛此山,躊躇不忍去。
君王有意誅驕虜,椎破銅山鑄銅虎。
聯翩三十七將軍,走馬西來各開府。
南山伐木作車軸,東海取鼉漫戰鼓。
汗流奔走誰敢後,恐乏軍興污質斧。
保甲連村團未遍,方田訟牒紛如雨。
爾來手實降新書,抉剔根株窮脈縷。
詔書惻怛信深厚,吏能淺薄空勞苦。
平生學問止流俗,眾裡笙竽誰比數。
忽令獨奏鳳將雛,倉卒欲吹那得譜。
況復連年苦饑饉,剝嚙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頗應時,又報蝗蟲生翅股。
憂來洗盞欲強醉,寂寞虛齋臥空AA8。
公廚十日不生煙,更望紅裙踏筵舞。
故人屢寄山中信,只有當歸無別語。
方將雀鼠偷太倉,未肯衣冠掛神武。
吳興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補。
自從四方冠蓋鬧,歸作二浙湖山主。
高蹤已自雜漁釣,大隱何曾棄簪組。
去年相從殊未足,問道已許談其粗。
逝將棄官往卒業,俗緣未盡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雲如白羽。
應憐進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天下武夷兮第一山溪,升真有洞兮大王天柱交相齊。
不知何年中秋兮玉帝賜宴會曾孫,幔亭結雲霞兮彩橋跨虹霓。
欲訪仙跡兮搜剔地靈,溯洄乘舟兮陟險杖藜。
身輕欲生羽翰兮們煙蘿而躡天梯,下視人境杳邈兮但見亂峰參錯相高低。
龍洞通天池兮巖鶴舞雙翎,鐵骨藏玉匣兮玉蛻和香泥。
月浸觀音石兮恍有金身現普陀,風號玉女峰兮疑是湘江虞妃啼。
仙館學堂兮聞書聲,丹爐茶灶兮曉煙迷。
船架半壑兮使星會泛河漢歸,機留古洞兮天孫去作牽牛妻。
棋盤開岩石兮釣台瞰晴川,巖有虎嘯兮窠有金雞棲。
獅子伏巖兮耀日氣猶鮮,仙羊化石兮眠雲青草萋。
大小藏蘊靈兮下有龍湫水泠泠,一線天通九有兮旁有風洞涼淒淒。
翰墨羅列兮因之生興,廩石高貯兮可以忘饑。
紅塵迥絕兮山中發蘭桂,神仙何許兮雲間聞犬雞。
茶洞幽窅兮懸崖飛瀑布,桃源深邃兮沿流得徑蹊。
有人卜居大隱屏兮學宗周孔事鹽虀,但見此心止止兮煉成大藥服刀圭。
武夷君去後兮有十三仙之同時,代不乏人之兮仙階陸續躋。
或屍解兮只履歸去,或飛昇兮鐵笛長嘶。
以今視昔兮吳李可接踵,不須懷古兮感慨而愴悽。
作詩勉同志兮欲倩仙掌摩丹崖,我醉揮椽筆兮大書特書而留題。
小序禎明二年仲冬。
攝山棲霞寺布法師。
只爾待終。
余以此月十七日宿昔入山。
仰為師氏營涅盤懺。
還途有此作。
可否同一貫。
生死亦一條。
況期滅盡者。
豈是俗中要。
人道離群愴。
冥期出世遙。
留連入澗曲。
宿昔陟巖椒。
石溜冰便斷。
松霜日自銷。
向崖雲靉靆。
出谷霧飄颻。
勿言無大隱。
歸來即市朝。
螺山有隱士,飄飄仙者徒。
朝游螺之巔,暮息螺之隅。
紅塵拂落身外事,白首讀盡人間書。
不騎琴高鯉,不釣任公魚。
手披演雅篇,架列山海圖。
蛾司漫給五斗黛,蛤浦豈羨雙明珠。
槐台封侯笑螻蟻,楚關脫網憐蜘蛛。
人言大隱隱朝市,小隱螺山無乃是。
何物老病香山翁,隱作流官良可鄙。
酌螺之杯隱螺幾,坐對螺山淨如洗。
鈿屏矗矗鏡邊來,佛髻峨峨望中起。
千林飛翠散晴空,半島寒雲浸秋水。
我尋螺山居,遂識螺山路。
一見螺山人,再誦螺山句。
紛紛草堂文,悠悠遂初賦。
丈夫無遠謀,千載何足慕。
我本逍遙人,亦有罝網慮。
買山每寄沃州書,寥落江鄉歎遲暮。
江鄉寥落不可留,便當卜爾山之幽。
安得神鰲負山去,共踏青螺海上游。
大隱嚴城內,閒門向水開。扇風知暑退,樹影覺秋來。
望遠雲生海,行稀砌長苔。廢興今古事,何必歎池灰。
閒論憂王室,愁眉仗酒開。方嗟三覆役,又喜四愁來。
晨起螢穿竹,晡餐鳥下苔。同期陽月至,靈室祝葭灰。
公府傳休沐,私庭效陸沉。方知從大隱,非復在幽林。
闕下忠貞志,人間孝友心。既將冠蓋雅,仍與薜蘿深。
寒變中園柳,春歸上苑禽。池涵青草色,山帶白雲陰。
潘岳閒居賦,鍾期流水琴。一經當自足,何用遺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