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愛山樵書,今踏山樵路。
江邊春事動,梅柳皆可賦。
犖確石徑微,白浪灑衣履。
臨淵魚龍驚,捫崖猿鳥懼。
古刻難細讀,斷缺蒼蘚護。
歲月豈易考,書法但增慕。
摩挲復三歎,欲去還小祝
習氣未掃除,齒發恨遲暮。
華亭鶴自歸,長江只東注。
寂寥千古意,落日起煙霧。
日觀大士道眼空,佯狂自喚溫相公。
浩然之氣塞天地,書法悟入蒲萄宮。
有時潑墨動江浦,叱喝怒罵生風雨。
草聖絕倒張伯英,春蚓秋蛇何足數?龍鬚倒捲鬼眼枯,枯籐脫落無根株。
多年明有喚不下,爛葉搭架秋模糊。
流沙渡頭聽鼉鼓,滄海桑田事非古。
大士於此不露機,示人落落離言語。
只今相去數十年,看書看畫心茫然。
安得美酒三百船?與君大醉西湖天。
家鉉翁《南至前一日蔣君伯祿攜山谷草字來示上有南軒》詩詞原文及賞析
羲之趁姿媚,魯公尚氣節。
黃家妙畫兼數體,圜轉之中有卓絕。
天涯明日一陽生,茅齋孤坐晝掩門。
有客袖示三四紙,如睹天上五色雲。
嗟余老矣豈能事書法,有會心處賞之不能輳
此書當與造化侔,生意浩然不可遏。
魯國筆端昭日月,將近山書法得春秋。
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
貌妍容有顰,璧美何妨橢。
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譏,不謂子亦頗。
書成輒棄去,謬被旁人裹。
體勢本闊略,結束入細麼。
子詩亦見推,語重未敢荷。
邇來又學射,力薄愁官笥。
(SS】官箭十二把,吾能十一把箭耳。
)多好竟無成,不精安用夥。
何當盡屏去,萬事付懶惰。
吾聞古書法,守駿莫如跛。
世俗筆苦驕,眾中強嵬我。
鍾張忽已遠,此語與時左。
黃閍斷刻得者誰,雙松下殉方壺螭。
其文記述保母李,雲是大令之所為。
點畫安知尚年少,筆不可制從兒時。
當其翰墨托久計,異哉歲月如前期。
為憐樵人巧收拾,豈無行道猶嗟咨。
殘磚裹送平原家,閱古眾帖奚獨遺。
窮諏遠引商是非,具眼落落多傳疑。
塵埃尺紙拂陳跡,聞君好事卷贈之。
簡編無端發汲塚,陵谷何年沈峴碑。
坐中賞識本易厭,世外隱伏勞旁窺。
騷人勝士一朝玩,孝子慈孫千古悲。
君不見鍾侯書法亦大奇,下穿墟墓求其師。
廬峰幾千仞,中有雲一龕。
幽幽遯世人,誅茅紹為庵。
我嘗造其間,追尋極幽探。
山中滿蘭蕙,谷口羅松杉。
更有藥圃畦,種菊杞與甘,
療疾還延年,未數菊水潭。
百年未雲久,澗草空毿毿。
我居北澗北,子住南澗南。
偶然比鄰並,妙處誰能參。
古來種菊人,祗言晉陶潛。
當年移南村,北地何所耽。
亦曰素心人,可與共晤談。
雲何捨之去,我懷殊未諳。
八表方停雲,處處迷征驂。
何如且歸來,理此荒徑三。
歲晚永為伴,青松冠前巖。
唐人愛牡丹,末俗亦易酣。
保此霜下傑,毋令澗懷慚。
萬古晉徵士,可使頑夫廉。
題作柴桑人,綱目書法嚴。
我欲質巾幾,白雲滿虛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