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方域古今傳,琳館興從漢武年。
石作雙門何突兀,山為九鎖自迴環。
仙人隱跡留中路,處士靈壇閟遠巔。
甘潔三泉齊湧地,崢嶸一柱獨擎天。
群峰繚繞更相挹,五洞縈迂暗接連。
當日高崖曾虎伏,於今深穴有龍眠。
茂林蔥鬱曾鳴鳳,邃宇清虛每聚仙。
地貯金丹藏箬下,芝翻白鼠走巖前。
宮隨劫火雖灰矣,境異塵寰尚儼然。
稍待昇平名遂後,便來居此結良緣。
明月復明月,天宇淨新霜。霜中養就白兔,未覺玉容蒼。照影來今往古,圓缺陰晴幾度,丹桂儼然芳。遐想廣寒露,誰得一枝香。恍瑤台,飛寶鏡,散重光。嫦娥久餌靈藥,點出淡雲妝。閒興風姨相聚,不似天孫獨苦,終日織仙裳。脈脈望河鼓,縈損幾柔腸。
落托在人間,經旬不火食;醉後上江樓,橫吹蒼玉笛。
大口如盆眼如電,九十老人從小見。
曾攜一鶴過岳陽,滿城三日聞酒香。
醉學究聖師飲百觚,儼然常齋莊;弟子習禮余,兕觥躋公堂。
至今遺風被洙泗,諸生雅歌老儒醉。
衣冠簡樸未可輕,安知中無魯二生?
山高最難圖,意足不待大。
尺楮眇千里,長江浸橫翠。
畫家雜雲煙,戃怳徒意會。
苟或森三尺,便若俗子對。
此畫格律嚴,興寄獨超邁。
洗眼映窗明,妙處乃不昧。
流泉見原委,著屋分向背。
推車度危橋,指路向關隘。
輕舟最渺茫,浦嶼如有待。
山稜瘦露骨,汀洲橫若帶。
木葉黃欲脫,秋容儼然在。
霜余無片雲,歷歷數沙界。
搜尋目力疲,欲賦無可柰。
近山才四寸,萬象紛納芥。
欲識無窮意,聳翠更天外。
跛子年來,形容何似,儼然一部髭鬚。世間許大,拐上做工夫。選甚南州北縣,逢著處、酒滿葫蘆。醺醺醉,不知明日,何處度朝晡。洛陽,花看了,歸來帝裡,一事全無。又還與瓠羹,再作門徒。驀地思量下水,浪網上、蘆席橫鋪。呵呵笑,睢陽門外,有個大南湖。
水在盤盂中,可以鑒毛髮。
盤盂若動搖,星日亦不察。
鏡在台架上,可以照顏面。
台架若動搖,眉目不可辯。
精神在人身,水鏡為擬倫。
身定則神凝,明於鳥兔輪。
是經學道者,要先安其身。
坐欲安如山,行若畏動塵。
目不妄動視,口不妄談論。
儼然望而畏,暴慢不得親。
淡然虛而一,志慮則不分。
眼見口即誦,耳識潛自聞。
神焉默省記,如口味甘珍。
一遍勝十遍,不令人艱辛。
戊午孟冬丙辰朔,長干塔下聞天樂。
洪公大建華嚴期,賢聖粉紜齊赴約。
百千善信雲從龍,遐邇資糧川就壑。
眾香縹緲煙嵐浮,萬燭煒煌星斗錯。
欲表南詢五十三,法筵清眾仍相若。
繞塔幢幡四色分,開經鐘鼓三通作。
梵唄同宣出妙音,見聞隨喜生歡樂。
始知無礙法門中,處處圓融非住著。
只消半偈悟無生,能使群迷趨正覺。
一體均沾法乳恩,情與無情學無學。
野禽並作迦陵鳴,霜風亦共天花落。
塔頂金光覺倍明,塔心寶相如新琢。
鈴索時時雜《濩》、《韶》,簷廊夜夜棲鸞鶴。
八面玲瓏透碧霄,九層宛轉流丹雘。
卷石三山鍾阜低,彈丸千里輿圖縮。
門門皆得見如來,儼然彌勒開樓閣。
金剛密跡驅雷霆,寶杵靈威失干莫。
慧燈無盡破重昏,甘露洪施濟枯濁。
亦如多寶現全身,為聽蓮華從地躍。
由來此塔非尋常,七寶龕中舍利藏。
往昔神光猶間發,況今大法重敷揚。
啐啄因緣相輳泊,七十二門同放光。
光中出生無量塔,一一懸燈散妙香。
香光莊嚴亦何限,遍湧金蓮坐寶王。
十方菩薩如鱗次,八部天龍若雁行。
化佛光明復如是,法爾神通示寂常。
重重涉入極微妙,梵網珠交心自耀。
此光本是世間稀,見者何人不欣樂。
或齊合掌向虛空,或舉高聲稱佛號。
或投五體拜泥塗,或散千花熏塔廟。
或去忙呼眷屬來,或頻指點傍人道。
或上危梯或倚樓,或轉悲傷或喜笑。
或感禪僧出定看,或留歸客停車眺。
或有晏坐空林中,一任稠人自喧鬧。
頓除熱惱得清涼,病在還蘇老還少。
默奪潛消魔外心,無遮重罪鹹輕報。
其誰不願發菩提,種種皆由塔光照。
此時見者誠有緣,莫因不見空哀憐。
即心自性君知不,見與不見皆天淵。
世尊八萬四千塔,與我無縫相勾連。
窮劫至今曾不昧,海枯山擊光依然。
諸人於此信得及,同泛華嚴大法船。
敬說此偈再禮塔,八萬四千光現前。
虯枝撐月倚高寒。瘦影拂琅*。露華冷沁蒼苔潤,更深後、萬籟聲乾。塵慮於時頓息,沖襟此際惟寬。儼然妝飾整衣冠。獨抱素琴彈。鏗金戛玉何清趣,知音少、空自嗟歎。志在高山流水,□驚別鶴離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