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盤距。
岌乎二千三百丈之,謂即敷淺原。
培何敢爭其雄?西來天塹濯其足,雲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沓嶂鬼手擘,澗道千丈開鴻。
瀑流淙淙瀉不極,雷霆殷地聞者耳欲聾。
時有落葉於其間,直下彭蠡流霜虹。
金膏水碧不可覓,石林幽黑號綠熊。
其陽諸峰五老人,或疑緯星之精隳自空。
陳夫子,今仲弓,世家廬之下,有元劂祖遷江東。
尚知廬靈有默契,不遠千里釧於公。
公亦西望懷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雲松。
昔聞紫陽祀六老,不妨添公相與成七翁。
我常游公門,仰公彌高廬。
不崇丘園肥遁七十淫,著作白髮如秋蓬。
文能合墳詩合雅。
自得樂地於其中。
榮名利祿雲過眼,上不作書自薦,下不公相通。
公乎!浩蕩在物表,黃鵠高舉凌天風。
未了煙霞痼,來從大滌游。
一區藏世界,九鎖閟林丘。
寒翠霏霏起,春波慢慢流。
人間空岱岳,海上謾瀛洲。
隱跡悲猿鶴,祥光射鬥牛。
有人相領略,何地不夷猶。
好景行行得,遺蹤細細搜。
山根雲欲滃,石罅鳳仍留。
琴瑟聽泉奏,珠璣看瀑流。
山靈應有識,鄙句含包羞。
逸興那能已,奇觀謾此酬。
會須尋石室,相繼築菟裘。
清晨登天壇,半路逢陰晦。疾行穿雨過,卻立視雲背。
白日照其上,風雷走於內。滉漾雪海翻,槎牙玉山碎。
蛟龍露鬐鬣,神鬼含變態。萬狀互生滅,百音以繁會。
俯觀群動靜,始覺天宇大。山頂自晶明,人間已滂沛。
豁然重昏斂,渙若春冰潰。反照入松門,瀑流飛縞帶。
遙光泛物色,餘韻吟天籟。洞府撞仙鐘,村墟起夕靄。
卻見山下侶,已如迷世代。問我何處來,我來雲雨外。
曉江清可涉,日暮風濤高。
邇知三伏漲,驟甚八月潮。
濁流勢交會,天下真滔滔。
唯見川氣黃,不睹千村漂。
欲濟無舟航,三老亡其篙。
一隨巨浪沒,遂化魚腹膏。
捨身定何算,熟視無號咷。
城郭等浮苴,巖居若棲巢。
石腳已崩坼,聚沙謂堅牢。
物命呼吸間,人心尚逍遙。
異哉爭鼠壤,格鬥如牛毛。
習氣成瀑流,涇渭亦已淆。
二儀有高下,虛空竟安逃。
吾欲咨能仁,愍此昏墊勞。
河伯爾無多,海若豈足驕。
旦夕佇收潦,秋岸仍泬寥。
噫吁戲,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從雌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湖山青倚東風外,天呈圖畫嵐壁。竇瀑流雲,溪源漱玉,人物冰壺同色。清才賦筆。卷千頃秋溟,素□飛入。笑睨西湖,斷煙零霧半篙碧。貞元朝士未老,舊家供奉曲,前事休憶。芹藻官清,絃歌興遠,花底綠尊頻側。虛亭畫寂。愛晴影**,翠陰狼藉。見說長生,盡從閒裡得。
岑參《終南雲際精舍尋法澄上人不遇,歸高冠東潭石》詩詞原文及賞析
昨夜雲際宿,旦從西峰回。不見林中僧,微雨潭上來。
諸峰皆青翠,秦嶺獨不開。石鼓有時鳴,秦王安在哉。
東南雲開處,突兀獼猴台。崖口懸瀑流,半空白皚皚。
噴壁四時雨,傍村終日雷。北瞻長安道,日夕生塵埃。
若訪張仲蔚,衡門滿蒿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