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兩處晚,花柳一園春。還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白人宜著紫衣裳,冠子梳頭雙眼長。
新睡起來思舊夢,見人忘卻道勝常。
春來新插翠雲釵,尚著雲頭踏殿鞋。
欲得君王回一顧,爭扶玉輦下金階。
五更初起覺風寒,香炷燒來夜已殘。
欲卷珠簾驚雪滿,自將紅燭上樓看。
各將金鎖鎖宮門,院院青娥侍至尊。
頭白監門掌來去,問頻多是最承恩。
夜久盤中蠟滴稀,金刀剪起盡霏霏。
傳聲總是君王喚,紅燭台前著舞衣。
箏翻禁曲覺聲難,玉柱皆非舊處安。
記得君王曾道好,長因下輦得先彈。
一叢高鬢綠雲光,官樣輕輕淡淡黃。
為看九天公主貴,外邊爭學內家裝。
宜春院裡駐仙輿,夜宴笙歌總不如。
傳索金箋題寵號,鐙前御筆與親書。
永巷重門漸半開,宮官著鎖隔門回。
誰知曾笑他人處,今日將身自入來。
春風簾裡舊青娥,無奈新人奪寵何。
寒食禁花開滿樹,玉堂終日閉時多。
碧繡簷前柳散垂,守門宮女欲攀時。
曾經玉輦從容處,不敢臨風折一枝。
鴉飛深在禁城牆,多繞重樓復殿傍。
時向春簷瓦溝上,散開朝翅占朝光。
白雪猧兒拂地行,慣眠紅毯不曾驚。
深宮更有何人到,只曉金階吠晚螢。
百尺仙梯倚閣邊,內人爭下擲金錢。
風來競看銅烏轉,遙指朱干在半天。
春風擺盪禁花枝,寒食鞦韆滿地時。
又落深宮石渠裡,盡隨流水入龍池。
牆牆不斷接宮城,金榜皆書殿院名。
萬轉千回相隔處,各調絃管對聞聲。
霏霏春雨九重天,漸暖龍池御柳煙。
玉輦游時應不避,千廊萬屋自相連。
禁門煙起紫沉沉,樓閣當中復道深。
長入暮天凝不散,掖庭宮裡動秋砧。
炎炎夏日滿天時,桐葉交加覆玉墀。
向晚移鐙上銀簟,叢叢綠鬢坐彈棋。
瞳瞳日出大明宮,天樂遙聞在碧空。
禁樹無風正和暖,玉樓金殿曉光中。
迥出芙蓉閣上頭,九天懸處正當秋。
年年七夕晴光裡,宮女穿針盡上樓。
教來鸚鵡語初成,久閉金籠慣認名。
總向春園看花去,獨於深院笑人聲。
銀瓶瀉水欲朝妝,燭焰紅高粉壁光。
共怪滿衣珠翠冷,黃花瓦上有新霜。
迎風殿裡罷雲和,起聽新蟬步淺莎。
為愛九天和露滴,萬年枝上最聲多。
御果收時屬內官,傍簷低壓玉闌干。
明朝摘向金華殿,盡日枝邊次第看。
內裡松香滿殿聞,四行階下暖氤氳。
春深欲取黃金粉,繞樹宮娥著絳裙。
禁樹傳聲在九霄,內中殘火獨遙遙。
千官待取門猶閉,未到宮前下馬橋。
趙蕃《席上奉呈教授歐陽丈時並餞戴兄故其中及之》詩詞原文及賞析
良由姿不敏,所以須朋友。
朋友多得人,不忍相瑕垢。
萬安初經過,渝水重邂逅。
君今分教來,我政官曹守。
何期逃虛中,乃值平生舊。
蠻山雖雲荒,蠻水亦頗秀。
功名漢將余,草木騷人後。
春園縱芳歇,夏屋屬陰茂。
官池荷卷舒,野寺泉波驟。
追隨方自茲,留落復何有。
合者故慰心,離者頻回首。
聊歌五字詩,以侑一杯酒。
少逢春歸未解悲,千篇曾賦傷春詩;可堪霜點鬢鬚後,更值綠暗園林時!楊花輕墮簷外影,杏子重壓闌邊枝,球場立馬漏聲靜,綺窗語燕簷陰移。
向來春事渺何許,長空鳥跡何由追。
鞦韆未拆已寥寞,日暮東風吹彩旗。
萬國見清道,一身成白頭。
此地榮辱盛,豈宜山中人。
椿兒繞樹春園裡,桂子尋花夜月中。
一身扶杖二兒隨。
夏雨蓮苞破,秋風桂子凋。
杜鵑花發杜鵑叫,烏臼花生烏臼啼。
茶風無奈筆,酒禿不勝簪。
楚鎮惟黃岫,靈泉浴聖源。煎熬何處所,爐炭孰司存。
沙暖泉長拂,霜籠水更溫。不疏還自決,雖撓未嘗渾。
地啟巖為洞,天開石作盆。常留今日色,不減故年痕。
陰焰潛生海,陽光暗燭坤。定應鄰火宅,非獨過焦原。
龍訝經冬潤,鶯疑滿谷暄。善烹寒食茗,能變早春園。
及物功何大,隨流道益尊。潔齋齊物主,療病奪醫門。
外秘千峰秀,旁通百潦奔。禪家休問疾,騷客罷招魂。
臥理黔川守,分憂漢主恩。慘傷因有暇,徒御誡無喧。
癢悶頭風切,爬搔臂力煩。披榛通白道,束馬置朱幡。
謝屐緣危磴,戎裝逗遠村。慢游登竹徑,高步入山根。
崖巘差行灶,蓬茅過小軒。御寒增帳幕,甃影盡璵璠。
不與華池語,寧將浴室論。洗心過頃刻,浸發迨朝暾。
汗洽聊箕踞,支羸暫虎蹲。濯纓閒更入,漱齒渴仍吞。
氣燠勝重繭,風和敵一尊。適來還蹭蹬,復出又攀援。
形穢忻除垢,神囂喜破昏。明夷徵立象,既濟感文言。
已閡眠沙麂,仍妨臥石猿。香驅蒸霧起,煙霿濕雲屯。
破險更祠宇,憑高易廟垣。舊基絕仄足,新構忽行鵷。
勝地非無棟,征途遽改轅。貪程歸路遠,折政訟庭繁。
興往留年月,詩成遺子孫。已鐫東壁石,名姓寄無垠。
暖吹入春園,新芽競粲然,
才教鷹嘴拆,未放雪花妍。
荷杖青林下,攜筐旭景前。
孕靈資雨露,鍾秀自山川。
碾後香彌遠,烹來色更鮮。
名隨土地貴,味逐水泉遷。
力藉流黃暖,形模紫筍圓。
正當鑽柳火,遙想湧金泉。
任道時新物,須依古法煎。
輕甌浮綠乳,孤灶散餘煙。
甘薺非予匹,宮槐讓我先。
竹孤人冉冉,荷弱謾田田。
解渴消殘酒,清神減夜眠。
十漿何足饋,百榼盡堪捐。
採擷唯憂晚,營求不計錢。
任公因焙顯,陸氏有經傳。
愛甚真成僻,嘗多合得仙,
亭台虛靜處,風月艷陽天。
自可臨泉石,何妨雜管弦。
東山似蒙頂,原得從諸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