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聞天下山,衡岳稱崇丘。
又聞天下水,江漢為巨流。
古有山海經,歷歷敘九州。
李唐三百載,詩家無一留。
及觀酈道元,此地亦不收。
不知諾矩那,何事能窮搜。
我來玄妙境,萬丈懸清湫。
石壁去無極,百里彌道周。
雲氣冒群岫,龍宮深以幽。
輕輿巖壑底,竟日涉溪游。
陰晴異瞻矚,遠近難搜摟。
飄如飛素練,粲若散琳璆。
風掀一潭雨,佛坐四時秋。
喧呼勢益驟,光湧聲彌吼。
變化有如此,溥博誰與儔。
吾謂神龍力,豈翳人鬼謀。
稽首荷玄遇,久坐勞雙眸。
一杯卻嵐暑,旋步轟雷稠。
以吾澹世慮,欻起杞人憂。
何當騎天狼,滿引射鬥牛。
涉溪來過東溪老,斷枝槁葉紛如掃。
忽逢溪鵲昔未識,言語惺憁羽毛好。
異哉馴狎若可呼,跡雖甚疏情有餘。
上穿蒼煙立高樹,下踏白石窺游魚。
老夫日日溪頭行,見此不妨雙眼明。
定交物外從今始,豈獨沙鷗可與盟。
溪頭雪後梅花發,飛鳧東去朝雙闕。
涉溪父老肩相摩,再拜路旁皆惜別。
問侯何以能得民,胸中仁氣如陽春。
攀轅徒切侯不住,金馬石渠須若人。
雲溪野叟久閉戶。時枉高軒肯相顧。
何不臨分把一杯,天寒懶出無他故。
別離羞作兒女悲,此行穩上青雲衢。
相思要得知健否,寄我平安雙鯉魚。
楊萬里《十月四日,同子文,克信,子潛,子直,材翁》詩詞原文及賞析
誠齋老子不柰靜,偶拄烏籐出苔徑。
獨遊無伴卻成愁,群從同行還起興。
每過一家添一人,須臾保社如煙雲。
褰裳涉溪溪水淺,著屨度橋橋柱新。
蓬萊一點出塵外,南溪裡在千花裡。
芙蓉照波上下紅,琅玗繞屋東西翠。
槿籬竹戶重複重,雞鳴犬吠青霞中。
蓬萊老仙出迎客,朱顏綠發仍方瞳。
餐菊為糧露為醑,染霧作巾雲作屨。
欣然領客到仙家,行盡蓬萊日未斜。
更傾仙瓢酌仙酒,酒外瓢邊亦何有。
偶看小樹雙團欒,碧琉璃葉黃金丸。
主人忍吃不忍摘,笑道未霜猶帶酸。
小僮隨我勇過我,不管仙翁惜仙果。
爭挽風枝揀霜顆,爭獻滿盤來飣坐。
隔水蓬萊看絕奇,蓬萊看水海如池。
主人勸客對絕境,不飲令儂怒生癭。
何如寄下未盡瓢,留待早梅賞疏影。
驅車出郊坰,涉溪上青岑。
峰頭野寺不足到,先主祠堂猶可尋。
祠堂之前流水長,翠屏重疊搖清光。
老松窈窕入雲漢,五月鬱鬱炎天涼。
廟中女巫日歌舞,神去神來何處所。
龍吟虎嘯生風雲,未似當時臣過主。
三分割據霸業開,山河氣象皆西來。
功名煊赫陵宇宙,顧盼可使強敵摧。
西南歷數俄遷改,岷峨霸氣今何在。
萬里浮雲卷壯圖,空餘江水東流海。
山風吹月海上來,松間雲氣噓酒杯。
高歌且醉一杯酒,昔日英雄安在哉。
此時分散已陳跡,何足慘愴令心哀。
桑橛掛柴門,門前草盈丈。
龕室面梁溪,意在嵩山上。
此時木落何紛紛,主人竟日何所聞。
階前寸土亦是地,慎勿踏破階頭雲。
君拚一坐十小劫,我此秋林踏黃葉。
俯驚水走橋欲流,仰視雲峰亂眉睫。
蒲團爛後成塵埃,蒼苔忍沒蒿與萊。
樹杪晴嵐碧如洗,請君試涉溪南來。
君不知青山久寒生綠苔,山風欲遣柴門開。
相逢一解頤,款曲吐肺腑。
主人愛敬客,童孺亦呼舞。
擊鮮倒家釀,花枝照樽俎。
善謔時絕倒,惜飲亦徑醉。
十年一會面,此身幾寒暑。
不見即相念,臨分無可語。
翰墨要陶練,飲食謹調護。
行役今何時,天寒歲將莫。
故鄉松梓荒,他鄉寓兒女。
豈不念之深,只覺丹心苦。
天機馬出塞,人事狙賦芋。
都門桂玉地,久客憚羇旅。
東風染春紅,歸程涉溪滸。
經過不厭數,弛擔更少祝
禮簡情乃真,惟宜具雞黍。
仙人藥苗化為魚,身雖纖細味豐腴。
土人涉溪如採荇,以布為網猶恐疏。
不比吳王耽嗜膾,松江千古留腥滓。
好似春茶槍與旗,俯視銀條不足數。
人生所樂在家鄉,何必定食河之魴。
琴高仙遊不可躡,自向崑崙朝玉皇。
玉皇一笑倚天末,乞與五湖任囊括。
扁舟煙雨歸去來,臥聽魚槎聲濊濊。
董嗣杲《天池寺夜與主僧覺翁圓上共坐談浯溪山水之勝》詩詞原文及賞析
空雲駕我登天池,江山秋渺無津涯。
涉溪驀棧借杖藜,光景體認裁詩。
崢嶸寺門窩風低,塔鈴喧風際天吹。
方丈軒檻供毗尼,老僧喜氣揚鬚眉。
浮屠名紀主簿題,偶拈椽筆書年時。
秋稜初勁樹葉飛,蜀錦糝綴斜陽枝。
文殊閣上爇香遲,天燈熒煌放者誰,
暗中拾取懷袖攜。一燈一葉光陸離,
千古此奇不可知。獨此闌干納此奇,
月落泉響松籟迷。畏寒趺坐身如癡,
覺禪論健能祛疑。傷今悼古涕交頤,
自矜夙抱山水資。曾為浯溪強住持,
浯溪溪上波渺瀰。波濤衝撞天寶碑,
寺門廢圮日就衰。急拾斷碣分龜支,
二水分景猶紛披。浮蹤又向廬山羈,
殘骸未散挈缽棲。所至殊忍吊跡遺,
浯溪誰究稔禍妃。有唐立見宗社危,
陵廟棄擲奔峨嵋。最苦杜陵嗟流移,
元郎頌公雅可裨。大書紀勒中興辭,
讀之憤悱生棲悲。平生未采湘江蘺,
聞此幽妍空心期。覺翁泥古多發揮,
逆知流輩莫我追。回思太史過浯溪,
曾有野僧相追隨。儻如覺翁能投機,
太史肯以庸目之。夜寒燈花糝台欹,
無酒可滌吟腸饑。推窗下望夕烽微,
東西天地猶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