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風夜號空,於隅幾枝木。
深山自春色,芳草不凋綠。
朋來得進游,招提藏翠麓。
新酒赤如丹,竹萌肥勝肉。
一醉出門去,缺月掛修竹。
歸路沙溪淺,危橋濺寒玉。
夜過渭濱居,門庭應不俗。
對座寂無言,泉聲如擊築。
宗明更可人,相邀勤秉燭。
開緘得捷音,豺狼俱面北。
回樛今可矣,賞心嗟未足。
西去有奇巖,祥雲覆華屋。
箕踞列千人,未充空洞腹。
更約林宗俱,來伴白雲宿。
為米折腰,
因酒棄家,
口體交相累。
歸去來,
誰不遣君歸?
覺從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
征夫指予歸路,
門前笑語喧童稚。
嗟舊菊都荒,
新松暗老,
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閉柴扉,
策杖看孤雲暮鴻飛,
雲出無心,
鳥倦知返,
本非有意。
噫!
歸去來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
親戚無浪語,
琴書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嶇,
泛溪窈窕,
涓涓暗谷流春水。
觀草木欣榮,
幽人自感,
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內復幾時?
不自覺皇皇欲何之?
委吾心、去留誰計?
神仙知在何處?
富貴非吾志。
但知臨水登山嘯詠,
自引壺觴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還止。
雨洗紅塵,雲迷翠麓,小車難去。淒涼感慨,未有今年春暮。想曲江水邊麗人,影沈香歇誰為主。但兔葵燕麥,風前搖蕩,逕花成土。空被多情苦。慶會難逢,少年幾許。紛紛沸鼎,負了青陽百五。待何時、重享太平,典衣貰酒相爾汝。算蘭亭、有此歡娛,又卻悲今古。
蓬萊鹿門道,莽莽漢津渡。
川塗兩緬邈,今古同此路。
德公厭州里,翁媼是中去。
風流可引想,千載豹隱霧。
浩然遶城歸,羸馬琢妙句。
宿草被荒丘,寒榛軼驚兔。
昔我懷登臨,歲晏屬凝冱。
茲游愜於願,春仲忽雲暮。
杖策升翠麓,喟歎憐老步。
冠雲得危亭,臨世濯凡趣。
蒿薺俯青林,繡繪辨紅樹。
他山照寸碧,迂江泫曦露。
我生老憂患,胸次貯百慮。
寓目宇宙間,猛省忘外慕。
前瞻萬松嶺,翠壁屹相顧。
輕飆觸纖柯,虛籟森已度。
甓道繞危巔,爽氣襲籃轝。
傳聞古道場,台殿若鱗布。
日者一昔災,楹棟皆若炬。
壞垣積煨燼,況乃金碧處。
山僧勤樸斲,堂構略已具。
童奴一萬指,役作供指呼。
當有鬼運閘,變現助持護。
蹇予藏史後,道骨天所付。
一為功名想,誤落塵土污。
華顛發先縞,黧面顏色故。
惟有炯炯心,從昔常自悟。
會當借巖谷,投老寄冠屨。
吹雲飯青精,煮石羹白芋。
神遊八極表,諷誦大人賦。
鶤鵬或圖南,為子閬風御。
晃蕩平川盡,坡陀翠麓橫。
忽逢孤塔迥,獨向亂山明。
信足幽尋遠,臨風卻立驚。
原田浩如海,袞袞盡東傾。
仙遊潭五首。
(潭上有寺三。
二在潭北,循黑水而上為東路,至南寺。
渡黑水西里餘,從馬北上為西路,至北寺。
東路險,不可騎馬,而西路隔潭,潭水深不可測,上以一木為橋,不敢過。
故南寺有塔,望之可愛而終不能到。
)
黃鸝聲斷桃花飛,一雨三日溪水肥。
龍孫破地蝴蝶懶,梅子如豆糝青枝。
東風吹轉楊柳腰,村南村北杜鵑啼。
稻針刺水鷗抱卵,雙燕商量春欲歸。
蟾溪主人拆社甕,百杯醉我爛如泥。
翠麓軒壁凝古墨,一闋松窗傷春詞。
夜來飲到姮娥去,笙鶴響空人不知。
露華煙華濕蒼蘚,朦朧沆瀣沾我衣,
瀑布懸珠濺紫芝。山猿恐我呼杖屨,
啼到日高太二時。廬山山下一回首,
只是此生長別離。
過雨春波浮鴨綠。草閣三間,人住清溪曲。舊種小桃多似竹。亂紅遮斷松邊屋。有客抱琴穿翠麓。隔水呼舟,應是憐幽獨。歷歷武陵如在目。
飯了從容,消閒策杖,野望有何憑仗。帆歸遠浦,鷺立汀洲,千樹好花微放。芳草池塘,錦江樓閣,隱隱雲埋青嶂。向東郊、極目天涯,不見故人惆悵。歸去也、翠麓崎嶇,林巒掩映,消遣晚來情況。幽禽巧語,弱柳搖金,綠影小橋清響。揮掃龍蛇,領略風光,陶寫丹青吟唱。這雲山好景,物外煙霞,幾人能訪。
曩時曾作家山游,亭有翠麓排新幽。
疏軒密牖竹鏘戛,烈風勁雨松颼飀。
呀然出戶瞰山足,屹然數竿圍上頭。
掃除雲峰聳客步,煎煮錫水供茶甌。
我時既合眾賓飲,醉岸山幘心遲留。
山僧領我丐詩榜,詩未脫吻驚旋輈。
四方環走倏已晚,十載負約今方酬。
珍藍增葺想勝舊,我已白首縻藩州。
何當一賦歸去來,再款巖室空披搜。
吾宗道人正嘉遯,擺脫世上無窮憂。
欣逢主人賢且令,泉石笑傲都相求。
上人灑掃莫暫閒,行行逆我西來舟。
走馬紅塵合,開懷野寺存。
南山抱村轉,渭水帶沙渾。
亭峻朱欄繞,堂虛白佛尊。
煩襟喜修竹,倦馬樂芳蓀。
白(疊毛)柔隨手,清泉滿照盆。
塵顏洗濯淨,髀肉再三捫。
饋食青蔬軟,流匙細粟翻。
老僧勿施敬,對客說山門。
子厚文章宗,仲塗豈後身。
不肯作崑體,寧來牧湘濱。
誅茅翠麓顛,日與書卷親。
劃去五季衰,挽回六籍醇。
歐尹相繼出,孤唱繇伊人。
風流渭已遠,尚喜棟宇新。
千峰高叢叢,一江碧粼粼。
禽魚暨草樹,纖悉几案陳。
澗泉既可汲,山木亦可薪。
熟讀壁間藏,痛掃毫端塵。
勗哉山中友,勿壓泉石貧。
金華山水天下希,潛溪龍門尤絕奇。
群峰峻極河漢上,一峰獨立芙蓉陂。
先生結廬在其下,文追班揚兼賈馬。
遂令此山增壯觀,野有樸樕皆梧矰。
上清道士方方壺,乘興為作《潛溪圖》。
丹崖翠麓神仙居,東望日出樹如蘇。
溪流穿林還度谷,十里一達五里伏。
龍湫吐景生白虹,籐蘿振雨松呼風。
卻憶往時清夜月,帝女乘雲下天闕。
鍾鏞鏗惸蕭鼓發,霓裳羽衣飄滅沒。
初平騎羊前啟行,長髯牴飛玉霜。
秦娥吹笙玄鶴舞,牽牛河鼓凝寒芒。
相思迢迢頻入夢,夢駕兩鸞從一鳳。
覺來毛髮猶爽淅,目送征鴻度空碧。
山有蔬,水有魚,幽澗有泉清可晙。
何時上疏乞骸骨,寄聲先遣雙飛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