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中,翰林學士承旨鄧公聖求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
軾謫居黃岡,與武昌相望,亦常往來溪山間。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試館職,與聖求會宿玉堂,偶話舊事。
聖求嘗作《元次山窪樽銘》刻之岩石,因為此詩,請聖求同賦,當以遺邑人,使刻之銘側。
春江淥漲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誰栽。
憶從樊口載春酒,步上西山尋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風駕兩腋飛崔嵬。
同游困臥九曲嶺,褰衣獨到吳王台。
中原北望在何許,但見落日低黃埃。
歸來解劍亭前路,蒼崖半入雲濤堆。
浪翁醉處今尚在,石臼杯飲無樽罍。
爾來古意誰復嗣,公有妙語留山隈。
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燒蒼苔。
當時相望不可見,玉堂正對金鑾開。
豈知白首同夜直,臥看椽燭高花摧。
江邊曉夢忽驚斷,銅環玉鎖鳴春雷。
山人帳空猿鶴怨,江湖水生鴻雁來。
請公作詩寄父老,往和萬壑松風哀。
野花一株何人栽,欲開未開迎春來。
主人歸來花欲語,欲語不語令人哀。
往年看花年正少,花前把酒花長笑。
妻能歌舞妾能彈,門外催租無吏到。
二十年來院落空,兔葵燕麥競為容。
牆角一叢憔悴煞,年年無主泣東風。
今日歸來居不住,君今又向何州去?上林騎馬聽鶯時,慎
勿長忘故園樹。
蘇軾《去歲九月二十七日在黃州生子名遁小名乾兒頎》詩詞原文及賞析
吾年四十九,羈旅失幼子。
幼子真吾兒,眉角生已似。
未期觀所好,蹁躚逐書史。
搖頭卻梨栗,似識非分恥。
吾老常鮮歡,賴此一笑喜。
忽然遭奪去,惡業我累爾。
衣薪那免俗,變滅須臾耳。
歸來懷抱空,老淚如瀉水。
我淚猶可拭,日遠當日忘。
母哭不可聞,欲與汝俱亡。
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
感此欲忘生,一臥終日僵。
中年忝聞道,夢幻講已詳。
儲藥如丘山,臨病更求方。
仍將恩愛刃,割此衰老腸。
知迷欲自反,一慟送余傷。
捕蝗之術世所非,欲究此語興於誰。
或雲豐凶歲有數,天孽未可人力支。
或言蝗多不易捕,驅民入野踐其畦。
因之奸吏恣貪擾,戶到頭歛無一遺。
蝗災食苗民自苦,吏虐民苗皆被之。
吾嗟此語祗知一,不究其本論其皮。
驅雖不盡勝養患,昔人固已決不疑。
秉蟊投火況舊法,古之去惡猶如斯。
既多而捕誠未易,其失安在常由遲。
詵詵最說子孫眾,為腹所孕多昆蚳。
始生朝畝暮已頃,化一為百無根涯。
口含鋒刃疾風雨,毒腸不滿疑常饑。
高原下濕不知數,進退整若隨金鼙。
嗟茲羽孽物共惡,不知造化其誰屍。
大凡萬事悉如此,禍當早絕防其微。
蠅頭出土不急捕,羽翼已就功難施。
只驚群飛自天下,不究生子由山陂。
官書立法空太峻,吏愚畏罰反自欺。
蓋藏十不敢申一,上心雖惻何由知。
不如寬法擇良令,告蝗不隱捕以時。
今苗因捕雖踐死,明歲猶免為蝝菑。
吾嘗捕蝗見其事,較以利害曾深思。
官錢二十買一鬥,示以明信民爭馳。
歛微成眾在人力,頃刻露積如京坻。
乃知孽蟲雖其眾,嫉惡苟銳無難為。
往時姚崇用此議,誠哉賢相得所宜。
因吟君贈廣其說,為我持之告采詩。
胡梅《萬曆己酉秋初游白下潘景升俞羨長王太古柳陳》詩詞原文及賞析
我家白板扉,覆簷烏桕樹。
遠山若畫屏,頗適棲遲趣。
每憶七歲時,攤書未能句。
偷線作釣絲,頻遭鄰媼怒。
得魚輒放去,倒向萍汀臥。
夢一白髯翁,引行松下路。
教我學吟詩,茫不知其故。
攜手登高壇,失足遂驚寤。
此夢宛未散,長漸耽詞賦。
自謂口出雲,人譏泥染絮。
今秋二十餘,遠遊桃葉渡。
遍訪眾騷壇,旗鼓各爭豎。
結社留小巫,氣索不敢赴。
孤舟若病馬,到家歲雲暮。
相對婦攢眉,瓦瓶沽白墮。
醉吟長五言,書之掛蓬戶。
無佛處稱尊,一笑顏微破。
穿雲來自遠,激砌流偏駛。能資庭戶幽,更引海禽至。
孫應時《頃過周叔和見故人石應之詩及諸賢和篇大軸擴》詩詞原文及賞析
別君二十年,往事飛鳥過。
相逢歌慷慨,頗復起衰情。
朱顏各華髮,此已無可奈。
結廬擅青山,吾獨為君賀。
示我諸賢計,三歎不忍和。
功名付千載,袖出莫輕作。
老去會有死,嗟來不如餓。
燭湖旁捨酒可沽,勝日相從同醉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