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真天人,萬事早超悟。
生死固瞭然,刀鋸不足怖。
方其謫嶺海,負瓢歌道路。
此已遺形骸,死埋隨到處。
朝云爾何人,從公不忍去。
萬里煙瘴深,此豈其羨慕。
當時士大夫,反眼相背負。
孰料禍患中,義行唯妾歸。
懿哉配坡公,清名照縑素。
惠州松樹林,不是小蠻墓。
松樹有死枝,塚上唯莓苔。石門無人入,古木花不開。
綠竹歲寒在,故人衰老多。
月色靜中見,泉聲深處聞。
古觀茅山下,諸峰欲曙時。真人是黃子,玉堂生紫芝。
禪門至六祖,衣缽無人得。
古墓碑表折,荒壟松柏希
秋深知氣正,家近覺山寒。
山僧不記重陽日,因見茱萸憶去年。
今非古獄下,莫向斗邊看。
海月生殘夜,江春入暮年。
窗風枯硯水,山雨慢琴弦。
畢宏韋偃遠莫追,畫松得名今是誰?黃巖太守誇絕倒,休寧縣令爭新奇。
蒼髯鐵甲風雷動,浮雲散盡青天空。
只因曾看讀碑圖,至今多作營丘夢。
錢塘有道金隱君,風流不讓今古人。
文章學古畫師古,落筆政似營丘親。
前年為我畫松樹,自然自有天真趣。
無人解識棟樑材,冷煙殘雨空山暮。
於今頹然老矣夫,隔江不寄平安書。
不得與之傾酒壺,令人看畫長嗟吁。
君不見秦淮水流東到海,淮邊獨樹如車蓋。
九月微霜赤葉干,枯枝颯颯鳴天籟。
枝上啼鴉散曙煙,枝頭殘照咽寒蟬。
離人留飲停車騎,俠客相逢掛馬鞭。
南國高僧從此去,駐錫雨花台下路。
一飯淮邊洗缽時,六時宴坐祗園樹。
野鶴孤雲任去還,禪心不道別離難。
山中亦有長松樹,待爾青青共歲寒。
勸農事雲畢,晴日足登山。
山高翠微上,坐見人境閒。
天目有修眉,洞庭無狂瀾。
田疇井畫見,布谷行相關。
村村自花柳,流水春風顏。
周行撫泉石,碧匣開潺湲。
尚想讀書聲,猶在松樹間。
此事已難會,沂水何時還。
郎吟蘇仙語,明月下前灣。
南山石嵬嵬。
松柏何離離。
上枝拂青雲。
中心十數圍。
洛陽發中梁。
松樹竊自悲。
斧鋸截是松。
松樹東西摧。
特作四輪車。
載至洛陽宮。
觀者莫不歎。
問是何山材。
誰能刻鏤此。
公輸與魯班。
被之用丹漆。
熏用蘇合香。
本自南山松。
今為宮殿梁。
昔聞王子晉。
輕舉逐神仙。
謂言君積善。
還得嗣前賢。
四海皆流寓。
非為獨播遷。
豈意中台坼。
君當風燭前。
自君鐘鼎族。
江東三百年。
寶刀仍世載。
琱戈本舊傳。
綠紱紆槐綬。
黃金飾侍蟬。
地建忠臣國。
家開孝子泉。
自能枯木潤。
足得流水圓。
以君承祖武。
諸侯無間然。
青衿已對日。
童子即論天。
穎陰珠玉麗。
河陽脂粉妍。
名高六國共。
價重十城連。
辯足觀秋水。
文堪題馬鞭。
回鸞抱書字。
別鶴繞琴弦。
擁旄裁甸服。
垂帷非被邊。
靜亭空繫馬。
閒烽直起煙。
不廢披書案。
無妨坐釣船。
茂陵忽多玻
淮陽實未痊。
侍醫逾默默。
神理遂綿綿。
永別張平子。
長埋王仲宣。
柏谷移松樹。
陽陵買墓田。
陜路秋風起。
寒堂已颯焉。
丘楊一搖落。
山火實時燃。
昔了人所羨。
今為人所憐。
世途旦復旦。
人情玄又玄。
故人傷此別。
留恨滿秦川。
定名於此定。
全德以斯全。
唯有山陽笛。
淒余思舊篇。
吳鎮《酒泉子 胥山松濤(在縣東南十八里德化?》詩詞原文及賞析
百畝胥峰,道是子胥磨劍處,嶙峋白石几番童。時有兔狐蹤。山前萬個長松樹。下有高人琴劍墓。周回蒼檜四時青。紅日戰濤聲。
浮清閣上山如簇,浮清閣下泉如玉。
浮清主人瘦如竹,襟懷卓犖無點俗。
相逢一笑不話禪,自道住山三十年。
石杯酌茗搜我枯,石床掃苔留我眠。
雲深不聽雞戒曉,山風落澗松花老。
歸來耕田忘歲時,池塘幾度生青草。
君閒一尺素,我老雙鯉魚。
共此片月光,各在天一隅。
昨夜扁舟欲飛去,雪雲凍隔耶溪路。
千巖萬壑不可尋,夢魂空繞長松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