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順化行方便。豈敢微生倦。唯望英豪皆向善。遵崇內教,外施洪行,各把頑心煉。兩肩童子相攀戀。報應頭頭顯。家道興隆多喜宴。同躋福壽,永除災障,勿昧修真願。
石鼓郁嵯峨,截然踞滄洲。
有如古盟主,勤王會諸侯。
蒸湘伯叔國,稟命會葵丘。
敢不承載書,戮力朝宗周。
混為同軌去,崩奔不敢留。
宜哉百谷王,博大無與儔。
氈毳昔亂華,車馬隔中州。
未聞齊晉勳,包茅費誅求。
威文亦弘規,尚取童子羞。
安知千載後,但泣新亭囚。
我題石鼓詩,願言續春秋。
知君高隱占賢星,卷葉時時注佛經。姓被名公題舊裡,
詩將麗句號新亭。來觀新月依清室,欲漱香泉護觸瓶。
我有主人江太守,如何相伴住禪靈。
誰知臥病不妨禪,跡寄詩流性似偏。葉示黃金童子愛,
書題青字古人傳。時高獨鶴來雲外,每羨閒花在眼前。
對此留君還欲別,應思石瀃訪春泉。
歲餘客秦雍,處俗失大方。
眼前紛朋游,外同異中腸。
最得張子晚,一見合柔剛。
拜我十年兄,本非以其長。
直緣父兄舊,及此三紀強。
子之先大夫,疇昔粹餘杭。
予時以童子,進謁升公堂。
仲兄齒予亞,同學隸州庠。
行聯坐接席,無異彼雁行。
此時君尚孩,縱記今亦忘。
去住忽南北,中間異行藏。
後予與君兄,鄉貢入帝鄉。
見面初驚疑,偕問徐乃詳。
同年忝進士,茲復同省郎。
伊予論契好,始見今發蒼。
昨君解下邽,東去隨薦章。
歸來婦翁家,春風到秋霜。
予居幸對捨,有酒呼隔牆。
往還興頗熟,間外絕毫芒。
乘月步橫橋,觀漁立回塘。
詩句迭唱酬,稍稍積巾箱。
自許先功名,知我尚激昂。
放言遺形骸,不以我為狂。
古稱管鮑交,千載竊相望。
辭我復雲東,坐不安吾床。
汴水日向落,更久不可航。
甬東拋田園,不治久欲荒。
急省江南兄,數事皆不遑。
慇勤挽征袖,強留盡一觴。
何以將別意,時菊有清香。
憶昔讀書融水陽,青山影裡開茅堂。
結交由來重意氣,使酒或可輕侯王。
誰言一旦風塵起,故里蕭條半荊杞。
立身自許致功名,報國誰能論生死。
爾時正值胡塵昏,手攜俘首懸轅門。
春風走馬綠楊道,落日臂鷹秋草原。
功成期將書幕府,當路忌才棄如土。
部曲營殘殺氣消,關山夢醒秋聲苦。
比來為儒逢太清,石田蕪沒荒春耕。
當時冠蓋半丘土,此日交情結弟兄。
交遊惟君年最高,每以連枝勖我曹。
天邊落日見孤雁,海上秋風吹二毛。
劍水無情入海流,憑將雙淚到炎州。
願為鄉曲牧童子,與子高歌同飯牛。
鄧肅《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呈幾叟儀曹四首》詩詞原文及賞析
管中窺豹一斑耳,敢對江海更言水。
賴公不作揚雄尾,舞雩曾許隨童子。
綈袍至今念故人,世人欲殺渠不嗔。
更將妙語為高價,坐令玉表欲侔真。
期公終始不相絕,回愚參魯余亦拙。
異時報德但修身,那用張良袖中鐵。
雲多不記山深淺,人行半天巖壑。曠野飛聲,虛空倒影,松掛危峰疑落。流泉噴保自窈窕尋源,引瓢孤酌。倦倚高寒,少年游事老方覺。幽尋閒院邃閣。樹涼僧坐夏,翻笑行樂。近竹驚秋,穿蘿誤晚,都把塵緣消卻。東林似昨。待學取當年,晉人曾約。童子何知,故山空放鶴。
綠水繞北戶,白日掛南榮。
岑樓高中天,引領望鹹京。
鹹京望不見,遠山與雲橫。
鸞鳳邈何許,燕雀巢朱甍。
谷風起將夕,偃月哉生明。
童子焚妙音,稚女彈神箏。
似非今世曲,無乃古人情。
為言且勿彈,吾疾方未平。
盧象《八月十五日象自江東止田園移莊慶會,未幾歸》詩詞原文及賞析
謝病始告歸,依然入桑梓。家人皆佇立,相候衡門裡。
疇類皆長年,成人舊童子。上堂家慶畢,願與親姻邇。
論舊或餘悲,思存且相喜。田園轉蕪沒,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蕭條,秋光清邑里。入門乍如客,休騎非便止。
中飲顧王程,離憂從此始。
兩妹日長成,雙鬟將及人。已能持寶瑟,自解掩羅巾。
念昔別時小,未知疏與親。今來識離恨,掩淚方慇勤。
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同居雖漸慣,見人猶默默。
宛作越人言,殊鄉甘水食。別此最為難,淚盡有餘憶。
看山朝不飯,畫山夜不眠。
西蜀書生有此過傳癖,呼鐙索酒忘青年。
東吳朱家叔仲子,愛畫更覺入骨髓。
清晨起來頭不梳,快展溪籐潑秋水。
長年買船上會稽,耶溪雲門隨所之。
越人煮海競取富,孰肯相逐探幽奇。
歸來自喜胸腹飽,磊磈崢嶸揮不了。
東家禎子高丈尋,落筆唯嗔煙嶂校
鄒生拜揖長衣裾,得畫一紙七尺餘。
就中貌得戴安道,一丘一壑松兩株。
前年我亦畫匡廬,還有松巢安讀書。
昔年李太白,最愛雲端蓿
焦桐不著童子抱,先生自是乘籃輿。
仙人自在第九疊,牧豎樵夫皆可居。
朱叔子,鄒陽生,世俗那辨關與荊。
齊君不好瑟,王子自吹笙。
何當與子坐待海晏風塵清,更作崑崙頂上行。
當年入蜀歎空回,未見峨眉肯再來。
童子遙知頌襦褲,使君先已洗樽罍。
(李大夫,眉之賢守也。
)鹿頭北望應逢雁,人日東郊尚有梅。
(人日出東郊渡江,游蟆頤山,眉之故事也。
)我老不堪歌樂職,後生試覓子淵才。
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
父老得書知我在,小軒臨水為君開。
試看一一龍蛇活,更聽蕭蕭風雨哀。
便與甘棠同不翦,蒼髯白甲待歸來。
(先君葬於蟆頤山之東二十餘里,地名老翁泉。
君許為一往,感歎之深,故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