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既死作者誰,無豐以來惟郭熙。
江郎遽出繼二老,自有三昧非毛錐。
江郎挽弓要射虎,心醉霸陵石飲羽。
論交一世越與秦,白眼終甘守環堵。
君不見昔者崑崙方壺圖,筆墨妙好絕代無。
十日五晶歲月徂,豈如江郎咄嗟雲出岫,
石上松老楓樹枯。
藥無窮,頻收采。丹鼎純烹,一味通三昧。萬法都無真個會。清靜家風,最上為精粹。付知音,偏可意。開口參同,方外生智慧。乾裡圓明添活計。了見之時,衲被蒙頭睡。
玉堂三老。唯識王三操。復許辨三台,更能潤、三田倚靠。自然三耀,攢聚氣精神運三車,依三教,永沒沈三道。須通三玉。方見三清好。真性照三峰,陡免了、三焦做造。休論三世,諸佛現前來,得三乘,游三昧,瑩瑩歸三島。
范侯別久,愛孤松老節,而實茂。碧玉蓮峰三歲主,添得無邊鮮秀。月魄澄秋,花光炯夜,還共西風酒。酒前豪氣,切雲千丈依舊。客舍老眼才明,凝神八表,不肯留風袖。留得驚人三昧語,珠璧騰輝宇宙。茅屋雲門,蒼官青士,歲晚風煙瘦。軟紅塵裡,為予千里回首。
道人棲碧山,雲居在空曲。
十年海潮音,利物緣已熟。
更尋妙高頂,超然具幽築。
古林插空青,寒筠抱巖綠。
時攜貝葉書,步入深林讀。
雲衣冷蕭條,靜對含煙玉。
客來境非喧,客去境自足。
宵眠獲禪虎,晝引銜花鹿。
庵中三昧語,藥我貪瞋毒。
何當脫雙鳧,藜杖追高躅。
鳳凰何亭亭,迥與雨華對。
憑高一登眺,秋事渺無際。
鷺洲賞心前,牛首秦淮外。
萬疊雲稼橫,百纜風檣會。
睠言簿書隙,載酒邀華旆。
翰林詩百篇,生公法三昧。
皮膚雖不似,妙趣總相類。
懷古睇平蕪,可但高李輩。
憶昔耿與韓,造膝陳大計。
高光課厥成,一語不相戾。
江淮今清晏,河路尚腥穢。
蛇豕相噬吞,天已厭戎裔。
箕斂民弗堪,惡稔將自斃。
憤激聞雞舞,慷慨中流誓。
尺棰仗皇靈,喋備笞其背。
燕然彼有石,深刻詔來世。
兵強在食足,萬灶余廩廥。
葉奏酇侯功,接武文石陛。
別樣清芬撲鼻來。秋香過後卻追回。博山輕霧鎖崔嵬。珍重薌林三昧手,不教一日不花開。暗中錯認是江梅。
郭印《類試院考校九月十日塔之八級中現寶光楊齊伯》詩詞原文及賞析
崢嶸大千界,等是菩提鄉。
昆蟲暨草木,各放無邊光。
而況佛之覺,靈明亙十方。
化身三昧火,骨節金彌剛。
纍纍燦五色,珠璣斗斛量。
寶傳百世後,伽藍深秘藏。
錦官岌浮圖,直上干穹蒼。
中有堅固子,示現尤非常。
朝來八級內,明燈忽煌煌。
胥隸走驚詫,觀者即堵牆。
初疑伏螢過,顯沒何微茫。
繼如兩星出,左右爭飛揚。
是時霽霧斂,若木升太陽。
儻非照耀成,不知果何祥。
西南一都會,廣開選士常
定應得奇子,歸美報君王。
求名當著鞭,訪道亦重趼。
二邊俱不住,三昧不如懶。
向來南嶽師,自謂極蕭散。
收涕且無緒,客至那可款。
爭如懶窩高,門外轍常滿。
殊不妨嘯歌,秉燭苦夜短。
天寒雪欲花,屋角黃雲晚。
徑須煩二妙,對洗玻璃盞。
如如徹底性圓明。三昧理研精。縱使頭頭應顯,是一靈、陰魄神情。玄機須悟志澄清。丹體鼎煎烹。養就純陽法象,性命全、永保無生。以上
一間何闊昔未有,擬遣蒼頭問安否。
果然示疾毗耶城,靜看醫方出吾肘。
平生豪氣干青雲,客疾來侵豈能久。
已知筋力卻幾杖,復見精神照窗牖。
花時倏忽風雨過,無語酬春愧顏厚。
管城端復束高閣,公不自倡誰為首。
俄驚肆筆出在篇,聊示作家三昧手。
我今方覺疾病嬰,豈是同生值陽九。
鏡中華發略相似,材具超人定非偶。
公今闊步躡中朝,顧我一麾方出守。
如何江湖大國楚,笑謂曹鄶言地丑。
似矜斷木欲青黃,寧有長松生培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