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嘗讀桃源記,忽睹良工施繪事。巖徑初欣繚繞通,
溪風轉覺芬芳異。一路鮮雲雜彩霞,漁舟遠遠逐桃花。
漸入空濛迷鳥道,寧知掩映有人家。龐眉秀骨爭迎客,
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漢代有衣冠,猶說秦家變阡陌。
石髓雲英甘且香,仙翁留飯出青囊。相逢自是松喬侶,
良會應殊劉阮郎。內子閒吟倚瑤瑟,玩此沈沈銷永日。
忽聞麗曲金玉聲,便使老夫思閣筆。
弁翁挽我入吟廬,示以秦漢雙金鋪。
摩挲已覺銅腥盡,色如硃砂工模糊。
翁說多年棄中野,野人視之猶土苴。
我心輒愛收拾歸,用配魏台銅雀瓦。
渟泉於中淺且清,玄穎由此生光晶。
老夫生來亦好古,多翁於古能留情。
阿房建章渺無所,此鋪獨入文房譜。
資翁濡翰寫詩詞,千古遺音流樂府。
杏山高高壓群山,山靈發秀生鳳鸞。
便應騫騰梧桐表,胡為迴翔枳棘閒。
誰知異物非凡翼,志在遠大須培植。
固非燕雀所能知,正恐鴻鵠亦未識。
去年桂子香中晴,五彩颺下民歡迎。
雝雝仁氣才鼓蕩,今春已趣雲霄程。
清水一壺留矮屋,順風萬里送行色。
內將攪輝儀周行,外將和鳴福萬國。
老夫耄矣阻攀行,一詩寄意無他腸。
願言雙旌導前路,飛致鳳花開處是桐鄉。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胡床東鄉坐,秋風忽淒其。
老夫襄病骨,急令閉東扉。
西扉亦半掩,壓風作東吹。
何必風及我,風入涼自馳。
睌蟬見誰說,我飲渠便知。
飛從何方來,逕集庭樹枝。
三歎復九詠,話盡新秋悲。
我老悲已忘,汝語復為誰。
老烏啼一聲,不知蟬所之。
吳芾《癸巳歲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濟艱食因成》詩詞原文及賞析
吾家謂侄非常兒,自幼讀書嘗下幔
平居事母盡孝道,力供子職曾無違。
辛勤農畝三十載,頓立門戶成家肥。
恥同流俗事驕吝,好賢樂業常怡怡。
聞人急難知在己,見義踴躍無不為。
造橋砌路未為德,折券釋逋未足奇。
究其存心用意處,尤在邑人艱食時。
此邑山多土田少,民貧自昔難支持。
其間歲收數百斛,已為富室他可知。
況復今年苦亢旱,州里遠近鹹告饑。
田疇彌望總如燎,細民未免俱流移。
縱使人能保常產,亦復有甑無米炊。
雖幸朝家行賑濟,正恐未能遍群黎。
往往傾村走山谷,荷鋤掘地尋蕨萁。
取根為粉雖可飽,食之既久人亦羸。
春來必至生疫癘,死填溝壑夫何疑。
吾侄見之軫憂惻,首議倡率輸家貲。
既捐青蚨二百萬,猶恨糴貴難療饑。
庾中僅存二千石,一旦傾倒盡散之。
此心但欲濟鄰里,身外浮名非所希。
吁嗟薄俗務貧鄙,計較升斗爭刀錐。
徒知富有可潤屋,豈慮人怨親戚離。
有如吾侄為此舉,吾鄉自古應亦希
小惠所施固未博,風義自足洗澆漓。
儻使人人皆若爾,千里豈復憂餒時。
第願吾侄廣此意,所為盡從今日推。
陰功在人天心報,會俾爾壽膺繁禧。
梓里遺芳傳未艾,世有子孫攀桂枝。
豈惟同裡共歆艷,亦使吾侄增光輝。
老夫無以示旌勸,聊為吾侄題此詩。
勢位高於己,諂子奴事之。
虎後狐前行,假威將誰欺。
才藝卑於己,苟且相追隨。
庶幾不見軏,延譽借諛辭。
老夫久擇交,此心故異茲。
勿攀勢位高,毋友才藝卑。
章惇招不往,豐谷以為師。
彭城陳正字,貽我有良規。
山花舞。巖姿能笑禽能語。禽能語。百年心事,一犁春雨。神仙護短多官府。老夫只解為農圃。為農圃。乾坤休問,幾番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