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金鵲鏡,了了玉台前。拂拭交冰月,光輝何清圓。
紅顏老昨日,白髮多去年。鉛粉坐相誤,照來空淒然。
美人贈此盤龍之寶鏡,燭我金縷之羅衣。時將紅袖拂明
月,
為惜普照之餘暉。影中金鵲飛不滅,台下青鸞思獨絕。
稿砧一別若箭弦,去有日,來無年。狂風吹卻妾心斷,
玉箸並墮菱花前。
阿茸十五腰肢好。天與懷春風味早。畫眉勻臉不知愁,殢酒熏香偏稱校東城楊柳西城草。月會花期如意少。思量心事薄輕雲,綠鏡台前還自笑。
讓王開國江之左,尚父周王十三世。
僣王一變變於夷,至德巍巍誰復繼。
有美季子才且賢,歷聘上國何翩翩。
東遊縱觀太師樂,王風帝德皆能言。
周旋齊魯說諸子,無愧古人相警意。
衣酬獻著交情,佩劍終縣見高誼。
使車焞焞尚未還,魚中之刀機已先。
去之寧附子臧節,不忍父子兄弟戕其天。
世人躗言何足數,類雲辭國兆亡土。
不知自古皆有亡,曾有遺風振千古。
春秋大義昭日星,特筆表墓幽光明。
故國遺祠神戾止,吳民世世豐粢盛。
周之孫子烏台彥,烈日秋霜映顏面。
闔閭城邊春水波,蕩漾蘭舟過淮甸。
高台鳳舞大江東,孰作烏台氣勢雄。
明年台前霜葉紅,歸陪驄馬觀吳風。
觀吳風,歌至德,季子祠前照秋色。
雪山西來接海白,天之所以限南北。
誰人胸裡著輿圖,揮斥荊吳入綃墨。
濃濃淡淡兩岸山,煙波彌茫江面寬。
水空漠漠鳥飛絕,漸看漸遠天漫漫。
客舟泝流先後去,風帆飽腹如飛舞。
有時小艇絕波來,不知何處橫江渡。
鍾山隱隱開金陵,雨花台前留玉京。
汀洲劣處小孤出,垂楊綠引當陽城。
蘄黃紫翠照卷雪,武昌樓台半明滅。
周郎赤壁杳難憑,洞庭寒煙濛孤月。
西江耿耿沙籀清,三十六灣斜照明。
黃陵廟深楚山闊,九疑成削黏天青。
我來展軸驚快睹,恍然對面水仙府。
片時行盡江南天,吊何勞出門。
南巡真人忘卻歸,軒轅龍去眇難追。
咸池曲絕誰奏樂,風雨啼痕滿竹枝。
六朝虎士工設險,蹴踏滄波當揮劍。
血流不惜惜江流,肯放飛埃過天塹。
濫觴曾聞蕩雍丘,楫聲若為空悠悠。
江聲至今恨不盡,枉白萬古英雄頭。
兩階千羽亭波後,八公草木今健否。
長安正在碧雲邊,斜日西風重回首。
張雨《踏沙行 王 隱五香圖,作圓象墨,寫梅?》詩詞原文及賞析
中,韓明善有月上影娥池,人在眾香國一聊,今予為易玄賦之玉鏡台前,看花如霧。交柯接葉紛無數。春寒約住柳絲圈,月明染下方諸露。廬阜神遊,湘皋微步。玉奴老去羞樊素。韓郎解比影娥池,倩誰
垂虹亭上三更月,擬峴台前清曉雪。
我行萬里跨秦吳,此地固應名二絕。
山川滅沒雪作海,亂墜天花自成態。
狂歌痛飲豪不除,更憶銜枚馳出塞。
蘆摧葦折號饑鴻,欲傅粉墨無良工;摩挲東絹三歎息,收入放翁詩卷中。
明朝青天行日轂,萬瓦生煙失瓊玉。
世間成壤本相尋,卻看晴山暈眉綠。
夜來花底鶯饒舌。把人心事分明說。許大好因緣。只成容易傳。春闌無好計。唯有歸來是。從此玉台前。曉妝休太妍。
歲十一月當嚴冬,江湖水落潛蛟龍。
蕭條長塗客旅散,而我買棹過吳淞。
茲行豈為飢餓逼,念子高誼來相從。
托交同門已十載,蒙被教益開愚蠢。
時時彼此互有激,譬持寸筵撞巨鐘。
姑蘇台前攬秋色,麗正門外尋春容。
中間欣戚每相系,要復終始猶丱蛩。
一自去春與子別,旌旗滿眼紛縱橫。
及茲相見恍如夢,中夜論議披心胸。
君言祿爵非所願,但願擊壤歌時雍。
卻因文章著不朽,韜晦養粹甘為農。
顧我所願頗異子,謂欲與世相奔沖。
黃金鑄印錦懸綬,時至未敢辭侯封。
丈夫出處雖二致,非系愚哲由乖逢。
得意觖望亦常事,所貴自寶如璜琮。
計長較短語輒久,坐聽曙鼓聲鼕鼕。
人生會合良不易,奈此物役相牽攻。
君留仍泛越來水,我去猶對金華峰。
區區離別不足惜,且復醉子雙尊醲。
郊翱自附湜籍輩,此事遠矣須追蹤。
年年團扇怨秋風。愁絕寶杯空。山下臥龍丰度,台前戲馬英雄。而今休矣,花殘人似,人老花同。莫怪東籬韻減,只今丹桂香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