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聞龜頭山,乃在麻城縣。
東離八十里,高峻遠先見。
伸向南行,欲橋仍俯顫。
巨吻谽谽張,穹脊坼絞現。
銳峰尾突揚,垂隴足深淺。
戴石被介甲,噓雲零雨霰。
彷彿洛書出,垏兀海鰲挕?/p>
綿延地一捨,巇險行不遍。
形貌肖靈真,活動生孽變。
不知在何時,傳自舊俗諺。
竊食太倉米,官耗歲常洊。
糞田東義州,豐肥最淮甸。
天心惡饞暴,猛風激飛電。
霹靂振頷下,鑿去唇一片。
地靈鎖跌爪,骨死永不轉。
至今涎沫凝,石乳方氣扇。
文皇避暑亭,過此暫留戀。
試劍斬石裂,馬跡尚可辨。
禪寺傍龜峰,兵火毀樓殿。
羅漢遺腳蹤,錦繡生采絢。
虎跑清泉湧,飛瀑日光炫。
矮碧千年松,不盈一尺羨。
石面開小蓮,或白或如茜。
佳草解百毒,重樓裊金線。
二級四樓垂,三級九絲練。
雌雄駢發處,群草停蔓莚。
有蛇白花紋,剛尾插石劍
直立長丈餘,吐氣毒熾煽。
飛禽觸即僵,隨吸下供膳。
又有鱉皮蛇,褊闊類街面。
尾尖首如狗,吐絲草頭纏。
人行犯其絲,逐啖恣所便。
曾遇五獵犬,一犬被其咽。
腹飽癡不動,四犬怒咬穿。
野人舁入市,《山海經》未傳。
白艾最可妙,土產入貢獻。
低葉拂婆娑,大葉展蔥蒨。
草深妨長茂,耘耨如治佃。
端午官采刈,禳毒先祭綍。
精製似純綿,硝疾勝瞑眩。
一炷火力透,貫串速如箭。
暖具作氈褥,裹膝療寒倦。
贈名張化主,靈響起塔院。
遂名佛道艾,且可充贈餞。
此事得之誰,羅判吏陳憲。
小序壬寅年十月十八日。
入攝山棲霞寺。
登岸極峭。
頗暢懷抱。
至德元年癸卯十月二十六日。
又再游此寺。
布法司施菩薩戒。
甲辰年十月二十五日。
奉送金像還山。
限以時務。
不得恣情淹留。
乙巳年十一月十六日。
更獲拜禮。
仍停山中宿。
永夜留連。
棲神悚聽。
但交臂不停。
薪指俄謝。
率制此篇。
以記即目。
俾後來賞來。
知余山志。
淨心抱冰雪。
暮齒逼桑榆。
太息波川迅。
悲哉人世拘。
歲華皆采獲。
冬晚共嚴枯。
濯流濟八水。
開襟入四衢。
茲山靈妙合。
當與天地俱。
石瀨乍深淺。
崖煙遞有無。
缺碑橫古隧。
盤木臥荒塗。
行行備履歷。
步步轔威紆。
高僧跡共遠。
勝地心相符。
樵隱各有得。
丹青獨不渝。
遺風佇芳桂。
比德喻生芻。
寄言長往客。
淒然傷鄙夫。
無風亦向朱欄舞,情為君王苦。烏江不渡為紅顏,忍使香魂無主獨東還。春含古血看猶暖,巧作紅深淺。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雄又喚奈虞何。
郡城至值夏,兩日非寬程。
奔走豈五願,詔書促南征。
出郭星未已,歸棹月已生。
問人水深淺,舟子喧未應。
水石代之對,淙然落難聲。
危峰起夕蒼,暗潭生夜清。
江轉風颯至,病肩難隱稜。
添衣初嬾尋,忍寒良不能。
近城一二里,遠岸三四燈。
望關恐早閉,驅舟秪遲行。
多情半環月,久矣將西傾。
欲落且小留,知我要入城。
月細光未多,大星助之明。
至捨心未穩,麗譙才一更。
芙蓉苑。記試酒清狂,嚲鞭遊遍。翠紅照眼。凝芳露、洗出青霞一片。垂楊兩岸。窺鏡底、新妝深淺。應料似、錦帳行春,三千粉春矜艷。邂逅繫馬堤邊,念玉筍輕攀,笑簪同歡。歲華暗換。西風路、幾許愁腸淒斷。仙城夢黯。還又是、六橋秋晚。凝望處,煙淡雲寒,人歸雁遠。
西湖天下景,游者無愚賢。
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為世所捐。
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尋遂窮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難傳。
至今清夜夢,耳目余芳鮮。
君持使者節,風采爍雲煙。
清流與碧巘,安肯為君妍。
胡不屏騎從,暫借僧榻眠。
讀我壁間詩,清涼洗煩煎。
策杖無道路,直造意所便。
應逢古漁父,葦間自延緣。
問道若有得,買魚勿論錢。
斡運清神境,修完耀洞天。九層台上聚祥煙。端坐碧霞軒。開闡瓊林雅宴。賞玩個中深淺。咆哮金虎戲波濤。警動未成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