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復古《衡山何道士有詩聲楊伯子監丞盛稱之以楊所取》詩詞原文及賞析
道人幽吟巖壑底,伴曉猿啼秋鶴唳。
自陶情性樂天真,一心不作求名計。
一朝邂逅楊東山,詩聲揚揚滿世間。
東山才與誠齋敵,手腕中有萬斛力。
為君翻九淵,探君驪龍珠。
為君擘滄海,鉤上珊瑚枝。
豐城地下掘起龍泉太阿雙寶劍,南山霧裡窺見隱豹文章皮。
是寶欲藏藏不得,總被東山手拈出。
道人從此詩價高,石廩祝融爭崒嵂。
君不見彌明石鼎聯句詩,千載托名韓退之。
關西楊伯起,漢日舊稱賢。四代三公族,清風播人天。
夫子華陰居,開門對玉蓮。何事歷衡霍,雲帆今始還。
君坐稍解顏,為君歌此篇。我固侯門士,謬登聖主筵。
一辭金華殿,蹭蹬長江邊。二子魯門東,別來已經年。
因君此中去,不覺淚如泉。
璧月無纖翳,冰壺不受塵。
西京子雲裔,有官居士身。
今代龐德公,淑質秉大雅。
生事一丘壑,龍鳳拜床下。
緒餘辨官業,膏馥付爾曹。
詩聲華岳重,士論錫山高。
京塵逆旅中,初喜識芝宇。
鄙語愧呈拙,有底極推許。
漂流當定居,久計浙西東。
他年結詩社,未嫌後從公。
楊郎手持一匣霜,贈我拂拭生寒芒。
鉛刀紛紛空滿目,君與此皆鍔魚腸。
南金換卻東夷鐵,上帶倭奴髑髏血。
血未曾消刃未平,皎若蓮花浸秋月。
燈前細看齯鵜鋒,入手還疑蛟與龍。
門外湖深恐飛去,朱繩夜縛青芙蓉。
苔花斕斑土花紫,白虹沉沉臥寒水。
歸家不惜十年磨,他日還能報知己。
雨足江皋,月滿中秋,使客將歸。看扁舟空載,貧無長物,破囊收貯,富有新詩。清白傳家,懷金不受,潔已從來畏四知。民何幸,盡相安南裡,樂業熙熙。誰知經界良規。是三代相傳古法遺。要講明有素,施行不擾,寬嚴相濟,表裡無私。慚愧偏州,久淹老子,卻怪朝家選用遲。公子去,定致身*序,接武龍墀。
鬒發盡白雪垂肩,玉顏桃花如少年。
人言世事了不對,坐中往往愛逃禪。
一朝尋仙遊五嶽,踏穿芒鞋不停腳。
朝登快閣挹流霞,暮宿雲房搗靈藥。
會言曾見裴慶父,棄妻走入真人府。
臥處草深三尺餘,每入空山騎饑虎。
陌上忽逢銅鼓張,一片青氈單掩陽。
暝歸巖洞抱龍宿,腥涎滿身聞異香。
大岳人傳大造化,夜走深山及奔馬。
人問真言一字無,只把圓圈手中畫。
後來作者張雪樵,雪山枯坐影蕭蕭。
自雲參透元宮事,已見三花頂上飄。
龍宮主人楊伯雨,嗇精煉形如處女。
百尺梯橋萬丈潭,攜至希夷講經處。
七星巖下張光明,施藥歸來眼倍青。
怪松無枝洞底黑,日日鞭龍上太清。
大聶小聶見最晚,氣爽神清意誕散。
半榻山雲千卷書,相過一飽黃精飯。
歸來招予早避名,人間寂寞道初成。
盤陀石上跏趺坐,固守虛無專養嬰。
齊魯多平原,江浙田高下。
啊另如魚鱗,土籍誰主者。
富人擅其利,失業了孤寡。
方今用周禮,天官出經野。
古法雖可行,必得奉行者。
楊君古循良,暨陽小民杜。
原職遍咨詢,辭色每寬假。
經營始不擾,期集乃多暇。
實惠更困窮,先聲走豪霸。
隴牛並臥書,邑犬不驚夜。
當年經行處,愛此憩棠捨。
鳩功首上計,列郡居其下。
傾城出送君,負童控贏馬。
坐中有狂生,出位猶難喀。
均為受齋氓,稱市不親稼。
鄉胥上下手,輕重意取捨。
仁公力救沿,立法宜少借。
聖明天廣大,焉用究織罅。
議政罪甘誅,矧避官長罵。
賢相稱邦傑,清流舉代推。公才掩諸夏,文體變當時。
賓吊翻成鶴,人亡惜喻龜。洛陽今紙貴,猶寫太沖詞。
贈秩徽章洽,求書秘草成。客隨朝露盡,人逐夜舟驚。
蒿里衣冠送,松門印綬迎。誰知楊伯起,今日重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