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後簷茶數叢,春來映竹抽新茸。宛然為客振衣起,
自傍芳叢摘鷹觜。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驟雨松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悠揚噴鼻宿酲散,
清峭徹骨煩襟開。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雖嘗未解煎,桐君有菉那知味。新芽連拳半未舒,
自摘至煎俄頃餘。木蘭沾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
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不辭緘封寄郡齋,
磚井銅爐損標格。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
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雲跂石人。
虞淳熙《萬曆乙未正月十五日蓮池大師受緇白之請詣南》詩詞原文及賞析
身倚南屏隱,心將宗鏡傳。
杖藜過淨寺,開藏惜殘編。
幸得多人寫,欣看萬卷全。
闡揚須大士,弘演憶先賢。
誰繼永明日,遙贍回耀天。
如公甘讓席,楊尹肯辭筵。
同謁雲棲祖,期聞《圓覺》詮。
沿江入山拜,投地掩泥虔。
交口勤三請,陳辭具十緣。
逗機如有待,應供豈虛延。
方丈都生草,圓袍見性蓮。
他山並蕪穢,此地絕腥膻。
但值獅揚麈,何愁鳩化鸇。
況師渝六十,應早利三千。
近赴王城請,新安佛國禪。
赤欄榮樹覆,金榜雜花鮮。
門外貂璫侍,床前纓委連。
藩司作屏翰,關令望神仙。
廣護伽藍大,深居蘭若堅。
師來上元節,人慶下生年。
頓啟神通藏,俄傾吳市廛。
城東老母出,貧裡病兒前。
戢戢魚頭密,紛紛猿臂牽。
舊僧仍落髮,故友願齊肩。
共趁山鍾曉,爭觀慧日懸。
莫須疑看殺,耐可厭胡纏。
立雪僧腰沒,瞻風客履穿。
貞明釜猶小,香積突常煙。
剝落黃妃木,乾枯圓照泉。
龍歸偏坐蛻,蛇去敢留涎。
張果乘驢至,天王入夢憐。
虎除不淨肉,宮購放生淵。
既闡諸經旨,還滋眾福田。
孰參裴相侶,我聽伯牙弦。
返棹辭余粟,臨行散襯錢。
白雲披壞衲,明月照空船。
推費天人力,高同佛祖眠。
銅輪元誓取,寶地向爭先。
他日新箋就,重宣淨土篇。
知為不請友,轉覺一音圓。
蓬山蘭若入勝概,西寺巖壁饒幽奇。
家本紫雲山,道風未淪落。沉懷丹丘志,沖賞歸寂寞。
朅來游閩荒,捫涉窮禹鑿。夤緣泛潮海,偃蹇陟廬霍。
憑雷躡天窗,弄影憩霞閣。且欣登眺美,頗愜隱淪諾。
三山曠幽期,四岳聊所托。故人契嵩穎,高義炳丹雘。
滅跡遺紛囂,終言本峰壑。自矜林湍好,不羨朝市樂。
偶與真意並,頓覺世情保爾能折芳桂,吾亦采蘭若。
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提攜訪神仙,從此煉金藥。
一個茅奄,三間七架。兩畔更添兩廈。倒坐雙亭平分,扶闌兩下。門前數十丘椏。塍外更百十株桑柘。一溪活水長流,餘波及、蔬畦菜把。便是招提與蘭若。時鈔疏鄉園,看經村社。隨分斗米相酬,環錢相謝。便闋少亦堪借借。常收些、筍乾蕨鮓。好年歲,更無兵無火,快活殺也。
郫縣七十寺,碁佈於郊坰。
景德當道衢,寶塔騰青冥。
其間西禪院,地勝景物靈。
何以使索然,中有大藏經。
自從沒官來,卷帙何零叮
府民納其直,將遷離梵庭。
奇哉陳氏子,睹此而涕零。
謂寺無九部,何以重佛僧。
如人去五臟,何以主神形。
捨財百萬餘,贖之俾安寧。
蘭若皆修飾,貝葉重芬馨。
簽函列金玉,堂殿揮丹青。
永以鎮福地,實可壯禪扃。
命僧開寶藏,煌煌如日星。
讀誦香院裡,音響何冷冷。
聞者與見者,如醉而得醒。
豈不護洪福,深遠於滄溟。
凡人富金帛,安能延百齡。
唯有好善道,聲譽喧雷霆。
高吟二百言,長使郫民聽。
玉山宴坐移年月,錫杖承恩詣丹闕。先朝親與會龍華,
紫禁鳴鐘白日斜。宮女焚香把經卷,天人就席禮袈裟。
禪床久臥虎溪水,蘭若初開鳳城裡。不出囂塵見遠公,
道成何必青蓮宮。朝持藥缽千家近,暮倚繩床一室空。
掖垣揮翰君稱美,遠客陪游問真理。薄宦深知誤此心,
回心願學雷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