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悵欒城舊朋執,何殊闕里孔顏徒。
達生自信誠知命,晚節遭逢德不孤。
貫悉該明漢中壘,雍容通雅蜀相如。
老成流輩方吹薦,典訓斯文示後儒。
疏奏襄陽正平手,表章天策伯褒俞。
明窗棐幾一呻繹,背癢政逢長爪姑。
高啟《姑蘇雜詠 偃松行(在天平山西,舊文正書院》詩詞原文及賞析
龍門西岡魏公祠,祠前有松多古枝。
長身蜿蜒橫數畝,巨石作枕相撐持。
春泥半封朽死骨,凍蘚全聚皴生皮。
無心昂聳上霄漢,偃仰獨向荒山垂。
蟄雷振岳撼不動,一載一夢醒何遲。
政如臥龍未起日,深意有待風雲期。
太湖月出照夜魄,天峰雪積埋寒姿。
濤聲時吼若鼾息,野老驚起山僧疑。
左仰右屈各異態,天自出巧非人為。
畫師安能把筆寫,稚子豈敢操斤窺。
杜陵枯楠已憔悴,蜀相老柏非瑰奇。
何如此樹怪且壽,呵衛定想煩靈祇。
不知已閱幾人代,遊客過盡今存誰。
明堂屢興不見取,得全正愛同支離。
我嘗來觀忍遽反,醉坐其上高吟詩。
葛陂筇竹亦騰化,神物終去可久羈。
何當一叱使飛起,載我萬里游天池。
他年還訪舊城郭,正是白鶴歸來時。
昔年亟攀踐,征馬復來過。信若山川舊,誰如歲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令圖猶寂寞,嘉會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漢水波。逶迤春日遠,感寄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來煙景和。同心不同賞,留歎此巖阿。
公家忠獻公,勳名照穹壤。
南軒傳聖學,後進斗山仰。
尚書天分高,百間真朗朗。
日坐四益堂,濡染助涵養。
小出輒驚世,發譽自英簜。
兩朝倚才刃,三接承睿獎。
堂堂尹京手,風采漢張敞。
九街寢桴鼓,終朝清訟缿。
汙流化清溝,鬧市鋤巨駔。
鈴齋晝無人,士友厚吾浣。
政成化自行,談笑揮浩穰。
皇家重閫寄,拊髀勞注想。
頗牧起禁中,帝曰汝其往。
人多惜公去,地位切台兩。
惟公不擇地,引義猶慨慷。
隃度更周詢,千里若尋丈。
再拜受臨遣,因得進忠讜。
邊臣固多事,備御當素講。
要須久其任,百弊隨劃磢。
願假臣歲月,表裡如指掌。
人材固不乏,第一戒欺罔。
樸拙勝巧心,好佞寧木強。
願求忠信士,枉直謹誅賞。
更須寬轡策,奏請應如響。
上問卿何先,安靜最為上。
上憂襄漢間,平楚欠遮障。
公因論形勢,袞袞到遜抗。
是時晉在洛,武昌勢相向。
是為必爭地,南北謹堤防。
今雖居上游,事與古殊狀。
狂虜縱慾來,無處可傳餉。
況今三垂靜,皇靈方遠暢。
與蜀相掎角,國勢自增壯。
尚期效尺寸,才疏意非廣。
忠肝氣凜凜,秋旻足排蕩。
上喜憂顧寬,趣行開玉帳。
捐金示優寵,諭賜煩上相。
惟公最得士,離別俱惘惘。
薦紳紛祖餞,直欲傾家釀。
賦詩寫胸臆,一一成技癢。
家聲與國事,負荷有餘量。
邊頭十萬兵,公臨如挾纊。
吾聞胡運窮,君酋欲爭長。
不戢將自焚,前轍有狂煬。
當為不可勝,有和謹毋倡。
千載羊叔子,制敵恢天網。
行將友斯人,山川固無恙。
備成撫機動,應煩護諸將。
功高歸未晚,會見登弼亮。
他時名父子,繼踵凌煙像。
潞國臨淄邸,天王別駕輿。出潛離隱際,小往大來初。
東陸行春典,南陽即舊居。約川星罕駐,扶道日旂舒。
雲覆連行在,風回助掃除。木行城邑望,皋落土田疏。
昔試邦興後,今過俗徯予。示威寧校獵,崇讓不陳魚。
府吏趨宸扆,鄉耆捧帝車。帳傾三飲處,閒整六飛餘。
盛業銘汾鼎,昌期應洛書。願陪歌賦末,留比蜀相如。
河岳挺靈異,星辰精氣殊。在人為英傑,與國作禎符。
襄陽得奇士,俊邁真龍駒。勇果魯仲由,文賦蜀相如。
渾浩江海廣,葩華桃李敷。小言入無間,大言塞空虛。
幾人游赤水,夫子得玄珠。鬼神爭奧秘,天地惜洪爐。
既有曾參行,仍兼君子儒。吾知上帝意,將使居黃樞。
好保千金體,須為萬姓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