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登天難,尤難泝流入。
自峽上夔渝,江險灘節密。
前年沖寒來,水落且石出。
寄命竹一縷,寸挽退或尺。
旬宣愧罔功,征戍幸逭責。
仁哉聖主恩,有詔許歸佚。
匆匆乘月下,初值朱明律。
常年桃漲後,此際梅潦溢。
危漩若釜沸,驚湍如矢激。
今年獨何異,水勢平於席。
僅添半篙綠,穩泛萬頃碧。
縱橫順濆淖,隱見辨沙磧。
毋庸事盤灘,了不懼觸石。
一日涪州岸,三宿雲安邑。
灩澦露山骨,底柱屹中立。
巫峰披宿霧,奇哉翠欲滴。
建瓴高屋易,百里一瞬息。
安然中流坐,恍若前山失。
舟輕蜚鳥過,岸鴂脫兔疾。
伊灘以新名,此水慮微澀。
黎明報船步,數尺長一夕。
波臣信有助,棹師喜何劇。
前竿與後枕,櫓六視聽一。
招呼左右向,心手應相得。
所取無釐差,其矢如繩直。
載瞻洺川祠,不遠西陵驛。
倏焉飛廉怒,捲起浪濤白。
篙篷掀欲舞,綆纜系惟亟。
凡我同舟人,相雇幾動色。
興言大川涉,疇為訊諸易。
古諺固有雲,飄風終日。
須臾棹歌發,安危在漏刻。
衰遲嗟我生,險阻幾身歷。
萍梗遍江海,星霜老疆常
此行亦良苦,豈敢計終吉。
始入凡四旬,今出僅更浹。
行止非人為,扶持有神力。
瓣香薦牲酒,對越寸衷赤。
自茲丘樊歸,謹無以形役。
晚來賀平善,詩以紀其實。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識個中奇絕處,棹歌閒聽兩三聲。
一曲溪邊上釣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巖鎖翠煙。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臨水為誰容。
道人不作陽台夢,興入前山翠幾重。
三曲君看駕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許,泡沫風燈敢自憐。
四曲東西兩石巖,巖花垂露碧毿。
金雞叫罷無人見,月滿空山水滿潭。
五曲山高雲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
林間有客無人識,矣乃聲中萬古心。
六曲蒼屏繞碧灣,茆茨終日掩柴關。
客來倚棹巖花落,猿鳥不驚春意閒。
七曲移舟上碧灘,隱屏仙掌更回看。
卻憐昨夜峰頭雨,添得飛泉幾道寒。
八曲風煙勢欲開,鼓樓巖下水縈迴。
莫言此地無佳景,自是遊人不上來。
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
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別有天。
煙汀一抹蒹葭渚。風亭兩下荷花浦。月色漾波福波流月自留。若耶溪上女。兩兩三三去。眉黛斂羞蛾。採菱隨棹歌。
浮山昔飛至,與羅合其巔。
嚴冬樹色改,青松耀紅鵑。
不種自生植,屢伐常蒼然。
我病不暇耕,行復觀我田。
呼扶偃蹇後,倩護龍鍾先。
僮客四面集,畦畽相勾連。
敢雲歲晏休,翻犁趁晴暄。
民政今古殊,憂樂豈異源。
收身臥荒剎,朗月前夜圓。
鵲懶附枝靜,鼯饑嗅床空。
為農悔不早,時發棹歌旋。
卷絲絲、雨織半晴天,棹歌發清舷。甚蒼虯怒耀,靈鼉急吼,雪湧平川。樓外榴裙幾點,描破綠楊煙。把畫羅遙指,助嘯爭先。憔悴潘郎曾記,得青龍千舸,採石磯邊。歎內家帖子,閒卻縷金箋。覺素標、插頭如許,盡風情、終不似鬥贏船。人聲斷,虛齋半掩,月印枯禪。
停君金叵羅,聽我秦淮歌。
長江西來幾千里,沿洄直入台城裡。
浮青蕩綠南北流,至今猶號秦淮水。
秦淮之水能容舟,秦淮之上花滿樓。
美人捲簾垂玉鉤,太白仙人清夜遊,酒酣乘月往石頭。
棹歌渡淮水,倒披紫綺裘。
英風撼五嶽,豪氣隘九州。
邇來四千四百九十五甲子,無人繼此移山倒海之風流。
水光依然月如故,斷雲零落令人愁。
豈無清歌與美酒,與子碌碌誠堪羞。
我歌秦淮歌,送君秦淮去。
城西酒樓在何處,主人今非舊孫楚,且須痛飲歌達曙。
達曙歌,醉方寢,笑壓吳姬股為枕,滿身模糊覆宮錦。
明年我亦泛秦淮,手解金龜就君飲。
湖上秋色半,經年吾始來。
系舟泊磯口,聊訪垂綸台。
水光蕩菰蒲,鷗鷺相與回。
沙明白石岸,日麗青霞杯。
漁父煙艇中,棹歌聲相催。
片月出遠空,蒼茫碧雲開。
北斗插波落,天河低野回。
露下涼吹生,颯然動秋懷。
杖藜謝鄰叟,鬥酒明當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