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在天地間,風清月明處。
若為深閉門,而可覓佳句。
夫君小元龍,豪氣隘區宇。
青春發詩材,秀茁長膏雨。
流水與行雲,吾不見滯祝
乘月滌吟毫,玉碗三危露。
超詣自透脫,悟在觀劍舞。
入宮畫蛾眉,胡為眾女妒。
君詩亦何憾,千載一時遇。
向也詩道昌,吟聲喧禁御。
應制沈香亭,龍巾曾拭唾。
今焉詩道厄,短筇策江路。
悲嘯梁甫吟,侘傺離騷賦。
浮雲時卷舒,睨此知出處。
此其隨之義,大隱會境趣。
天地梅又春,風緊雪飛絮。
一笠灞橋驢,吟鞍且臨汝。
得句從人傳,傳今亦傳古。
要知是家傳,審言以傳甫。
傳之而又傳,衣缽傳宗武。
君不見近代詩家流,胡為蹇滯多窮愁。
孟郊憔悴死逆旅,浪仙斥逐長江頭。
張生漂泊冬瓜堰,徒雲輕薄萬戶侯。
浩然無成鹿門去,李洞慟哭昭陵休。
生無風教興王化,死無勳爵貽孫謀。
可憐詩道日已替,風騷委地何人收。
高陽許公精六義,獨向聖朝生後嗣。
因將先集進九重,高步金台曳珠履。
祖德光輝聖主知,府尹賢明丞相子。
廣陵郡大古九州,記室官清外三字。
遂令天下學詩人,徒羨君家窮四始。
我來迎侍游江都,玳筵往往陪歡娛。
遂求家集恣吟諷,海波乾處堆珊瑚。
因思賈孟收家一何苦,詩鬼嗷嗷餒無主。
子孫淪沒誰及君,閒倚紅蓮傾淥醑。
草檄余閒好賦詩,莫放風情忝爾祖。
西山有喬松,蒙附百畝陰。
蓬蒿宅其下,旅生亦駸駸。
永懷豫章公,斯文金玉音。
徐洪蓋自出,源流高以深。
吾舅之於黃,端若一體臨。
愧我望數子,引尺那及尋。
弱冠誦流傳,蒼蒼且垂簪。
前帆去已駛,後舟政憂沉。
憶昨送弟行,作詩道離襟。
末篇何所言,志我念母心。
豈知辱貺答,碔砆致璆琳。
退之贈郊籍,少陵寄高岑。
我固解公意,誨我力自任。
不惟書諸紳,起居見前參。
幾思侍公側,取酒親酌斟。
積荒賴鋤耰,痼疾蘄砭針。
涉湘定何時,紙貴行見今。
勿繼屈賈詞,起和南風琴。
趙蕃《寄劉叔驥兼索遠齋伯瑞仲文叔魚叔驥和叔太和》詩詞原文及賞析
苕溪往來非不款,何山道場況非遠。
如何著腳竟無緣,孤我平生看山眼。
劉郎生長在溪山,吸光飲綠歲月閒。
不惟人作晉宋樣,更覺詩參簡遠間。
向來稍得相酬唱,別後闕然難屢枉。
況今結束事西浮,那可無詩道遐想。
遠齋視我猶其子,伯仲視我乃其季。
儻能俱寄絕妙辭,更約髯參並表弟。
螻蟻有統治,羽鱗知所宗。
是知君臣初,直與太極同。
子之於其父,成性天所鍾。
因其親愛心,以養日益恭。
平居竭勤瘁,患難忘厥躬。
不擇艱與易,那知通與窮。
至於事其君,是乃孝之中。
未聞君父間,誠敬有卑崇。
孔子故有言,移孝斯為忠。
谷黍不離草,蠶魚其類蟲。
皆能衣食人,生世曾不空。
矧乃備萬物,陰陽資粹沖。
學問必唐虞,儕輩皆朱熊。
於世乃無補,將何辯蟊螽。
五帝道尊極,三王化醇濃。
皆由諸大臣,汲引相追蹤。
惜哉物偽熾,慧巧為心蓬。
才邪丑正直,黨與交譏攻。
上者以翕訿,下焉滋鞠凶。
鸞鳳遠遁伏,鷹隼摩蒼穹。
人神共愁歎,寒暑迷秋冬。
一人念忠直,百志懷兵戎。
利口銳戈矛,危機峻臨衛。
賢正欲自保,孤羊豢狼叢,
邦家欲常寧,西駕而求東。
聖宋會明良,盈成紹熙攏
寢寢逾百年,稍稍追古風。
嘉魚蒸罩汕,鳧鷖在亹潨。
中間忽紛更,新進爭鋒芒。
豈顧君與民,致身惟穹窿。
已酉乙丑間,群燈何夢夢。
有蔽過重雲,其毒如蠆蜂。
誰敢正一議,灑茲謀猶邛。
公誠社稷臣,識見何瞳瞳。
端方屹以立,千巒一危峰。
幽林馥猗蘭。雪霜茂長松。
俠以疏拙身,趨時良戇舂。
向者有所陳,狂言幾枯終。
所犯斧鋮誅,寬仁賴天衷。
未幾遽昭雪,還歸祿更豐。
毫嫠未裨報,已愧羔羊縫。
矧乃素鄙賤,無階望門墉。
未委何所長,能如粲投邕。
星車未鞅脫,鶚薦俄天通。
朝廷嘉讜言,固已可公奏。
秩滿裨再陳,推恩非獨後。
蓋以歷任淺,欲進難為驟。
壁如升階梯,等級言無繆。
且以罪累人,頓此無愆咎。
有祿幸及親,非徒養體口。
端然坐屏序,無復事奔走。
雖日去親膝,曾不遠廛畝。
坦途五短驛,安問連旦書。
如此奉溫清,不殊居左右。
平生最知幸,獲附諸儒後。
學問雖不深,是非幸無瞀。
知心在所養,御欲如禦寇。
耳目諸玩好,常如對塵垢。
惟有學問心,終年憂不售。
今茲足優遊,永日詩書囿。
人固有通塞,譽亦隨美醜。
惟有片純誠,於身可長久。
平生所遊歷,昭如認星斗。
吉凶系行違,成毀由慵懋。
於心既不疑,不來為明剖。
十中一二悟,亦足長福佑。
況茲山水清,人物多奇秀。
加以托下風,長如飲醇酎。
人之於子弟,親愛關慈友。
至於力維持,未必能再復。
乃知大賢心,生成即高厚。
知其遠方歸,偏親已皓首。
不忍重違去,誓甘老藜糗。
又以家素貧,無田事耕耨。
四弟三雲亡,若身無足肘。
聚指幾四百,居前半孤幼。
委曲為之慮,過其自營構。
士之所大患,志與時不偶。
時與志兩得,百中而一有。
蓋以世惑深,真偽相紛糾。
簧絲在口舌,巧令工迎湊。
攘臂視聽下,非明孰能窮。
門下無寸武,蹤跡非素狃。
一旦扆論拔,如射之有彀。
惟以向所為,期以勸紳綬。
天下本無事,欲治多紛揉。
惟是舉措顛,嘉苗不如莠。
履舄以尊戴,冠簪斯踐蹂。
助天系寵綏,宜民惟有宥。
人如公用心,勸不由賞購。
有冽甘井泉,清深玉其甃。
未觀紓長綆,大施如川溜。
區區一方部,不幾幕其收。
于嗟郁輿望,無路達旒黊。
作詩道尊光,庶幾傳不朽。
自古人間多水旱,人事盡時功過半。
區區事空不事實,三代以後人心亂。
吾鄉薄產寄山溪,崎嶇隨勢無尺齊。
受水通灌盍預備,堤防以石堰築泥。
顧不此信信偶木,鴃舌唄誦淫比屋。
豈知性本依人行,方信之中神所宿。
大雲遮日雷無聲,兼旬望霓憂群生。
更兼五日天不雨,原無黍稷田無炕。
田里倚龍為人命,百拜哀鳴聒龍聽。
忽焉夜雨一沾濡,鹹謂臥龍今睡醒。
胡為詰朝天晦冥,颶母橫挾揚威靈。
撼山崩谷發廬舍,掀播兩間摧萬形。
初謂得雨龍之賜,誰料此風隨後至。
或者風雨自有數,龍亦無知天做事。
不如反己自求天,難獨靠龍圖萬全。
況持紙錢徼妄想,正似銜石將海填。
裡無千戶分十甲,諂鬼誅裒知幾匝。
流俗酣溺死不怪,我有苦言誰聽納。
古郡襄水陽,群山繞郛郭。
其間峴首者,羊公最所樂。
登臨見洲渚,氣象真磅礡。
公乎既已沒,高碑此鑱鑿。
廟食有遺像,當時盛丹雘。
到今僅千載,碑廟皆頹落。
喬木荒榛間,廟址存依約。
碑倒石屢易,文字免缺錯。
我侯至之初,亭廟皆新作。
為詩道其意,風化思所托。
侯慕羊公心,仁政及物博。
將見襄陽治,與古相侔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