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言襄陽苦,歌者樂襄陽。
太守劉公子,千年未可忘。
劉公一去歲時改,惟有州南漢水長。
漢水南流峴山碧,種稻耕田泥沒尺。
裡人種麥滿高原,長使越人耕大澤。
澤中多水原上乾,越人為種楚人食。
火耕水耨古常然,漢水魚多去滿船。
長有行人知此樂,來買槎頭縮項鳊。
君聽取,尺布尚堪縫。斗粟也堪舂。人間朋友猶能合,古來兄弟不相容。棣華詩,悲二叔,吊周公。長歎息、脊令原上急。重歎息、豆萁煎正泣。形則異,氣應同。周家五世將軍後,前江千載義居風。看明朝,丹鳳詔,紫泥封。
驅車出吾廬,落月猶在樹。
我行欲何之,所以河源去。
去去益已遠,炯炯不可論。
群語車鐸間,尚想犯女喧。
稍步原上路,漸見柳下村。
霧草結夙露,風林散朝暾。
悠悠望蘧廬,我僕欣載奔。
藍出日在畢,今出壁中昏。
昔如水上鷗,今中檻中猿。
所憂負平生,豈但感寒暄。
明濟十里黃,猗猗見淇園。
晚投伯氏廨,拓落復何言。
周覽故時居,愐見松菊存。
故侶未易招,且自置餚樽。
少小邊州慣放狂,驏騎蕃馬射黃羊。
如今年事無筋力,猶倚營門數雁行。
家本清河住五城,須憑弓箭得功名。
等閒飛鞚秋原上,獨向寒雲試射聲。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霜滿中庭月過樓,金尊玉柱對清秋。
當年稱意須為樂,不到天明未肯休。
君不見滄海漚,聚珠如山瞥眼收。
又不見青山雲,長空去住徒氤氳。
人生如寄亦何有,世上榮華只翻手。
五陵原上秋田兒,昔日華駒金作羈。
秋風蕭蕭吹白草,空留徑路令人悲。
咸陽宮殿亦消歇,麟閣雲台總騷屑。
世上認假皆成真,鹿夢還從夢中說。
君家茅屋山之幽,彷彿天邊十二樓。
谿風徐來簾上鉤,落葉滿山松竹秋。
何時與君攜手登上頭,當窗浩歌消百憂。
胡為勞形死不休,醉看蜃海成山丘。
舊居在南山,夙駕自城闕。榛莽相蔽虧,去爾漸超忽。
散漫餘雪晴,蒼茫季冬月。寒風吹長林,白日原上沒。
懷抱曠莫伸,相知阻胡越。弱年好棲隱,煉藥在巖窟。
及此離垢氛,興來亦因物。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淮壖日沒風捲沙,黃昏飛雪如落花。
孤舟有客寒不飲,欹枕關篷夜憶家。
雪飛篷底灑我額,篷隙虛明來曉色。
紙屏布被風颼颼,驚起開篷滿船白。
船頭雪重折黃蘆,下有宿雁驚相呼。
天寒四野無行客,凍臥孤舟愁盜賊。
厭聞淮浪打船聲,原上風號天正黑。
土膏已動春陽來,安得長風埽霧開。
豁然天外見白日,為君掛席凌清淮。
元好問《太常引 東原上清宮,同楊飛卿夜話汝梁舊遊》詩詞原文及賞析
十年流水共行雲。相見重情親。滄海坐揚塵。便疑是、前身後身。風台月榭,舞裙歌扇,樂事幾回新。莫話洛陽春。更誰似、金鑾故人。
青青原上草,初和殆毫芒。
邇來沒蓬蒿,似有三尺強。
春暉主發生,萬物資餘光。
遲遲雖不暴,萋萋自能長。
條風與谷雨,其功固難量。
予嘗優劣之,豈得相輩行。
大哉發生恩,欲報不可償。
東野古純考,作詩本肝腸。
懷親感春暉,義見遊子章。
凱風亦遠矣,此道何茫茫。
惟余東野詩,千古遙相望。
張公雷江人,雞群鶴昂昂。
冰魚與冬筍,志慕孟與王。
結廬守松楸,至行稱淮鄉。
我不識君面,因詩得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