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繞旌川,未易千百計。
棲零點聳其西,二幕相扞蔽。
柳山與龍山,連亙殆無際。
大鰲從東出,石鼓鑒奇瑞。
華容接雞形,蔓衍若難制。
給南有梓山,盤屹萬里勢。
有殿曰甘露,崒嵂插天地。
玉壺枕其北,鳧山復相比。
磣嶺介鳳凰,大洞闡天秘。
無奈分佈廣,一蹴不可於。
姚君天韻奇,氣概高一世。
胸中飽丘壑,作亭非壯麗。
獨能極遐觀,領略萬山翠。
蒼玉無遁形,秀色歸一視。
卻笑昔人非,所見殊無異。
東亭亂清暉,僅得翠微意,
東山羅紅裙,未免聲色累。
唯君別幽趣,徜佯樂清致。
青山不改舊,令客時一醉。
佛貍歲未卯,志欲吞宇縣。
當年江飲馬,腥血浸淮甸。
地人飯耕牛,有井巢歸燕。
至今閱遺史,為汝空飲恨。
緬想瓜步留,殺氣纏吳分。
雲何此山椒,遺像儼高殿。
無乃甘事讎,吳俗昧所見。
或復綿歷久,後嗣忘敵怨。
冥漠彼有識,福汝吾敢信。
君看趙與薛,徇國冒禍釁。
魏侯繼前躅,長呼死白刃。
胡不戶祝之,香火均遠近。
豈但祈神休,抑使頑懦雷。
誰令決從違,引手適我原。
六王失國四海歸,秦皇東刻南巡碑。
法因史籀有增減,名與蒼頡爭飛馳。
自言功德可歌頌,黔首個個愚無知。
海神何故獨拒命,風濤塞路蟠蛟螭。
群臣諂佞仙藥遠,死生治亂分兩岐。
山靈不可守碑記,片段應作龜床支。
陵谷雖存世代異,耳目雙被誕者欺。
只餘紙本落人世,千古遺臭東南崖。
我聞秦望最高峻,城域所見非昔時。
何山距縣四十里,符合傳記壯且奇。
眾峰乃是子孫行,古木幾換蛟龍枝。
指東作西未足怪,父老流傳從小兒。
政如塗山玉帛會,漫不可考歲久之。
梁君吏隱年甚少,鬱鬱寸角初解麋。
裹糧挈榼訪古跡,氣味蕭散如分司。
忽聞片石在絕頂,小篆無乃斯翁為。
手披荊棘訶虎兕,拄杖直叩山頭皮。
模糊豈復有字畫,此物及見秦亂離。
當時威勢振天下,不言慘毒民嗟咨。
乘輿所至為刀鋸,方岳何暇安禮儀。
關中屢棄百二險,歷數浪指億萬期。
君臣乃爾自賢聖,鯁論不復相瑕疵。
陳跡安知百世後,樵夫牧子笑脫頤。
興亡俄頃三歎息,撫掌重閱太史辭。
假使玉箸余筆畫,文過其實世所嗤。
早知金石不可恃,相君應悔燔書詩。
邵亨貞《虞美人 壬子歲元夕,與邾仲羲同客橫泖,羲》詩詞原文及賞析
,古人有觀燈之樂,故形之詠歌,今何所見而為之乎。羲曰,姑寫即景可也。夜枕不寐,遂成韻語。時予有子夏之戚,每無歡聲,詰朝相見,而羲客*深閉逢三五。不恨無歌舞。天時人事總淒然。只有隔*明月似當年。老夫分外情懷惡。無意尋行樂。眼前觸景是愁端。*得歲寒生計在蒲
煙渚雲帆處處通,飄然舟似入虛空。
玉杯淺酌巡初匝,金管徐吹曲未終。
黃夾纈林寒有葉,碧琉璃水淨無風。
避旗飛鷺翩翻白,驚鼓跳魚拔剌紅。
澗雪壓多松偃蹇,巖泉滴久石玲瓏。
書為故事留湖上,吟作新詩寄浙東。
[所見勝景,多記在湖中石上。]
軍府威容從道盛,江山氣色定知同。
報君一事君應羨,五宿澄波皓月中。
九日章義寺,倦游因解鑣。
拂榻寄午夢,起尋北山椒。
岑蔚鳥絕跡,悲鳴唯一蜩。
歡言與僧期,於此共簞瓢。
斬松八九根,窗壁具一朝。
伏檻何所見,蒼蒼圍寂寥。
巖谷寒更靜,水泉清不遙
安得有車馬,尚無漁與樵。
神茂真觀復,心明眾塵消。
陰嶺有嘉客,儻來不須招。
疇昔所欣慕,天台冠坤靈。
興公妙摹寫,粲若披圖經。
自憐嬰世網,仰愧鴻冥冥。
夙契諒非淺,半生吏金庭。
成此一段奇,得按東吳刑。
又分臨海竹,想像山圍屏。
稍稍向鈴閣,行行叩禪扃。
一丘與一壑,所見皆所聆。
石樑臥劍戟,布水驅雷霆。
五百大開士,神光秘林坰。
於我定不薄,是事初無形。
寒巖二隱者,在眼誰能青。
庶幾閭丘守,胸次明渭涇。
向來石澗耳,斗訟終朝聽。
淨洗塵俗狀,數上參雲亭。
橐泉在城東,墓在城中無百步。
乃知昔未有此城,秦人以泉識公墓。
昔公生不誅孟明,豈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
乃知三子徇公意,亦如齊之二子從田橫。
古人感一飯,尚能殺其身。
今人不復見此等,乃以所見疑古人。
古人不可望,今人益可傷。
來歸僅兼旬,來過已雲屢。
共耽林剎深,同賞溪亭露。
濁清一再行,俊逸今古句。
或哦山更幽,或詠舟橫渡。
竟日為之留,曛黑始能去。
昔人物外游,隱遁亦數路。
於今區中緣,向背豈同趣。
我非韓伯休,君殆黃叔度。
莫嗟聲氣卑,但恐歲月遽。
解嘲乃文嬉,賓戲蓋言諭。
陶寫固不惡,沈溺斯可懼。
人雖或我寬,我則難自耍
望望獨行憂,瘽瘽良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