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必復《春日偕游響應山觀瀑泉飲漱玉亭上分復磴擁危》詩詞原文及賞析
溪山晴色妍,桃李春意賸。
野服烏角巾,郊遊偶乘興。
同行皆好賓,樂此境物勝。
古寺臨清潭,鳴泉落危磴。
孤亭上雲雨,木末渺難認。
林深行漸迷,谷虛語相應。
陰壑號悲風,懸蘿礙飛鐙。
掃花坐寒石,意與幽事稱。
崖巔記曾游,蘚濕墨痕凝。
登高浩懷古,歲月如墮甑。
百年幾朝昏,今昔一長憑。
道人苦將迎,頗亦厭車乘。
他時營菟裘,隙地儻可贈。
舉杯酌山靈,茲語為我證。
溪行欲盡竹不已,蒼雪紛紛化流水。
船尾甫出碧玉灣,船頭不見白雲起。
艤船斬竹撐竹篙,篙聲響應空谷號。
舟底水將石作骨,江邊山以石為毛。
灘聲漸急篙漸近,知有截溪漁籪近。
漁翁曬網鷺曬翅,一潭竹影涵魚影。
龍宮蘊特異,精禱通萬靈。
昭著二百年,錫封專朝廷。
去年偕宰公,投誠涕欲零。
驅車入松扉,雨勢如建瓴。
仰高迓靈盼,雲斂不暫停。
煙沉瀑聲涼,分坐瀑外亭。
從茲感佑助,爭謂胸百銘。
治任亦已速,潔謝資芳馨。
緘素展真忱,要終寄冥冥。
願恢溥濟功,致此百里寧。
夜披東堂集,孤燈炯深青。
朗誦神之聰,壁落山鬼聽。
妙手彈琴無向束,知之修煉五音足。
先辨浮沈有指歸,弦頭制度相催促。
左手抑揚禁淫邪,右手徘徊堪瞻矚。
法於天,像於地,
伏羲所造與心契。先明理世見其真,
六律含徽聲嘹唳。從茲化被先賢慕,
激濁揚清肖喜怒。太素仁風去住間,
元和之氣皆遍佈。飛鳳在天不可測,
大小龍吟不費力。響應聽時有自然,
舉措安詳能雅飾。南風思政民俗化,
順從平等無高下。淳樸相傳今復興,
逍遙道德後宗亞。指要直掌須反善,
拊安排齊似剪齲聲來往,
玄更玄,振兼文武情展轉。
古與今來千萬來弄,幾人通達能妙用。
廣陵散好足仙蹤,胡笳十八堪鄭重。
堪鄭重,何清切,
依憑伎倆能撥刺。輕佻重打善間鉤,
連蠲掄下輕微抹。伯牙彈時如何美,
汪汪洋洋似流水。類例研究剛柔,
壞陵秋思無比擬。敘志神和慢調{左車右爾},
修身治性藏幽隱。蒼龍鶴舞白雉飛,
防奢止欲皆相準。
皇撫極,明德貫乾坤。信星列,卿雲爛,輝亙紫微垣。思報貺、明詔祠宮,練時搜曠典,紫畤觚壇,昭孝德、親御和鑾。振鷺玉珊珊。精純謁款,膋蕭爌煬。黃流湛澹,百末布生蘭。扣天閽,延飛駕,相彷彿,降雲端。神光集,嘉響應,靄靄萬衣冠。竣熙事清曉輕寒。恣榮觀。華衣霧縠般般。乾坤並貺慶君歡。翹首聖恩寬。遵皇極,沛天澤,靈心懌,龜鼎永尊安。
戴星躡履謁靈祠,俯瞰龍宮映綠漪。
鏡樣清潭三百尺,峰巒環繞聳蒼碧。
道旁野老忽長噓,昔也原為安民居。
嫂笑小姑借梳掠,插梳橫耳走送卻。
姑嗔大嫂方作喧,迅雷隱宅變深潭。
是時水底猶存屋,入夜人聞尚舂粟。
歷年既久已無形,神龍守護稱安靈。
呼吸風雷作雲雨,爰與人間茂禾黍。
大觀邦人因禱祈,沛然甘澍滿郊圻。
人皆懷惠頌靈跡,侯爵初封助歡懌。
近時響應達朝廷,屢頒顯號莫與京。
我來假守三逢夏,每遇乾枯叩祠下。
靈湫一滴漲塞天,衝倒天河頻有年。
終始恩波如一日,躬趨端拜感何極。
肅容親炷一瓣香,稽首皈依謝休祥。
潭心水面跳雙鯉,已覺威靈示人喜。
南遊行矣歸故鄉,更願神兮長久與民作豐穰。
朝離傍羅浦,東至龍潭宿。
戢枻候明發,獨寤守空曲。
宵晝有常理,欲往不獲速。
多慮良攪眠,強置復攢觸。
起立萬動寂,湍響應鳴谷。
驚風臨岸激,高月散春木。
絮雲吐岑岫,玉繩低以屬。
慨哉復奚道,徘徊至天旭。
北走出都門,寒坰冒初雪。
言瞻漢三公,嚴祠奉遺烈。
襜帷未行春,首茲薦腥血。
念昨冬愆陽,時風少凝冽。
長人惜熯災,坐合苦憂惙。
遣吏造靈宇,精心致蕭爇。
冥感不逾旬,同雲寢融結。
甸畿千里間,滋液遍農畷。
兆為豐年祥,倉箱行可閱。
報祈禮則然,況乃人望觖。
前期告祝史,按令肄儀蕝。
俎豆載博肥,尊罍泲芳飶。
朱轓朝啟行,騎從紛交列。
雍容幕府盛,陪預愧蒙拙。
聯行趨閟宮,就位修罄折。
拜望已告虔,歎詠想奇節。
惟昔漢之季,奸雄逞權譎。
公初任州郡,超然脫羈紲。
敢犯跋扈鋒,終正狡吏讞。
霽威遁世賢,先覺安民傑。
舉當仇無避,義在親則滅。
入朝掌武事,出塞受師孑。
胡塵息邊土,蠻貊竄巢穴。
屢進行惟危,保終名不缺。
世閥著廟鼎,庸勳刊塚碣。
清風邈千載,血祀豈嘗絕。
時其福善事,鄉人每談說。
水旱或榮雩,響應甚昭晰。
神實依於人,禱祀戒輕媟。
今茲罄誠禮,庶可消眚孽。
府公台閣老,家聲繼皋契。
都圻出居留,條令見施設。
芘民慈惠師,事神粢盛潔。
威行肅群豪,政成除一切。
貳車實邦英,諸僚亦時哲。
儒雅資緣飾,吏治賴關決。
非才荷寬矜,倖免事卑屑。
方欣盍簪得,載詠嚶鳴闋。
期會間亦希,宴游時豈輳
嘉此歲事和,樂哉民共悅。
覽古極優遊,言歸日將昳。
七月欲盡八月初,天久不雨暑未徂。
下田焦捲上田槁,愁歎不止田間夫。
嘔啞水車日夜響,漕河揚塵成坦途。
喜見此溪深且廣,玄雲忽起西北隅。
林間槭槭水漚起,兩岸人物歡欲呼。
未聞霶霈潤龜拆,且使萬物聊沾濡。
船窗飄灑疏蓬漏,客意自適涼襟裾。
引身東望雲氣薄,未知帝城有此無。
傳聞今日方奏告,便有響應來斯須。
人家百萬苦炎熇,君王齊禱幾月餘。
君王齋禱幾月餘,雲師雨師其疾驅。
鼻祖家住江東邊,推擇為吏心靜淵。
朝朝趨邑過圮上,時見暗磧光煜然。
平時奉佛心至謹,建立塔廟崇諸天。
試令便介識所在,退公始得來其前。
揮鉏去沙若有物,微見銅像傷其顛。
須臾眾睹全體見,端嚴相好巧且堅。
迎歸供養備精潔,我家舊物猶青氈。
銖衣飄搖俱梵相,珠纓垂裊穿淮蠙。
雖非丈六黃金身,他處像設無能先。
不知何人妙陶冶,底用五色增華妍。
自茲累葉永為寶,如以衣缽更相傳。
是時承平最盛際,正是景德鹹平間。
畫工難貌天入妙,劫風不動神光圓。
益知佛教來已遠,遍滿震旦尊金仙。
慈悲無量應成禱,影響若與人周旋。
耳則聞音目可觀,此有妙理誰能詮。
寶光燄燄擁身後,貝花葉葉俱成全。
頂戴天冠工莫及,中有一佛立不偏。
有孫是為鄉先生,決科衣冠遂蟬聯。
大父持喪久廬墓,曾以此事形碑鐫。
起身月卿出為君,殿上寤主以一言。
易守鄉邦凡五年,寵光赫奕當政宣。
移至湖心值兵燬,精廬灰滅因亡焉。
初聞諸父話遺跡,興歎欲見無因緣。
揚州伯父初賦歸,慨念孝感如參騫。
零丁以十萬錢,里巷響應慶愈綿。
木要先為小台殿,居以古像□□旃。
後人事之加篤敬,日裊香篆長蜿蜒。
衰宗幸有此奇特,信知福利非唐捐。
安得東歸奉香火,晏坐終老甘三椽。
洛陽少年稱李暮,眾推橫笛多功夫。
當時教坊第一部,算得比衣皆不如。
天津楊柳籠橋綠,朧月澹煙何處宿。
不怕金吾禁夜嚴,偷得新翻禁中曲。
曲中次第能記持,盡向橋欄暗譜之。
性聰心慧歸來習,分明把向月中吹。
五音嘈囋相攙出,呼宮吸徵尤奇崛。
誰羨曹網善琵琶,未說陽陶能觱栗。
纏聲不斷如連環,重聲忽轉如回出。
清新不比落梅曲,飄瑤乍象霓裳翻。
碎節繁音交砉騞,南箕鼓風簫籟窄。
一斛明珠一索穿,撒落金盤催曲拍。
錚摐大抵聲雄豪,歷歷出群宮調高。
豐隆驚得蛟螭起,雨趁雲隨初嘯嗥。
每到換頭多頓挫,一聲忽迸疑轟破。
玲瓏只許牙枝催,清脆不容他樂和。
宮城響應聲更渾,夜靜月明諸處聞。
何人懶憶馬南郡,知予已勝桓將軍。
明皇上樓初聽得,聽罷沈吟都不測。
宣令遍詢坊巷中,旋使王人捕入宮。
李暮悉心以實對,皇慈由是寬其罪。
後來落魄如散仙,扁舟玩月江湖天。
繡囊探出金線管,揚眉舐唇徒自憐。
驚神動鬼吹一曲,指法尤高氣海圓。
波浪無風貼然靜,千里水面鋪輕煙。
水族精靈潛鼓舞,老龍變見來相顧。
因將鐵笛相對吹,李暮未識無驚怖。
乃知藝但出眾奇,不獨人知鬼亦知。
我年五十九,門弧子垂左。
我今年七十,見子雙髻鬌。
腹僅椰子大,貯書一何夥。
疾讀建瓴水,響應炙車輠。
光怪蟠肺腸,不啻珠萬顆。
小松三尺許,千丈氣磊砢。
近笑韓氏子,瑟僩了細瑣。
遠笑陶翁兒,但解覓梨果。
我年如子時,記誦亦云頗。
舉苕乃遺帚,一懶萬里墮。
願子於心田,及時勇耕播。
秋成斂精鑿,糠秕勤篩簸。
子之名曰燧,此語本宰我。
捨舊新是圖,學問甚改火。
字之曰又新,進業幸勿惰。
譬如萬里途,幸已餱糧裹。
一旦輟於行,駿馬同鱉跛。
近世文字繁,動輒百篋鎖。
誰能發蠹魚,丹鉛拂埃堁。
手之而口之,五夜孤燈坐。
林下時思之,解衣盤薄臝。
六經四書外,一一與探揣。
鵬鯨大胾嘬,余子或螟蠃。
又新有如此,名世豈不可。
江之水湯湯,念子駕歸舸。
溯源尋紫陽,子其正帆柁。
空中世界紛河沙,不知底處為天涯。
乾坤百憶在指掌,觸處與子同一家。
雲何猶作去來想,千里一跌毫釐差。
坐令契闊費星紀,嶺雲欲寄山川遐。
撥眉相對此何日,丈室淨掃余天花。
詩毫辨舌久投閣,萬竅寂歷風無嘩。
為君遊戲出三昧,妙處那復相聱牙。
往將妙響應空谷,一任飛錫凌蒼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