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粹而博,韶美曠且真,石渠東觀中,久矣無若人。
飛僊驂鳳鸞,豈久混世麈,空餘文章在,常與日月新。
我雖足數,疇昔忝交親。
尚想秋燈下,對影欹幅巾。
平生耳熟聞驪山,夢寐不到臨潼關。
當年太液金井碧,溫泉宛在關山間。
憶昔君來必十月,騎玉花驄帶風雪。
太真獨侍沐浴邊,鯨甲龍鱗影清絕。
五十年昇平一迷,卻驅萬騎出關西。
自為前朝同禍水,翻令後代異謙溪。
君不見汝海之南魯山左,亦有此泉名不播。
征夫問路說湯頭,可憐是亦陳驚坐。
杜陵已醉老坡仙,生後百年恨不及。
那知開眼大江西,突兀見公正冠幘。
凜然清風不可攀,千載懦夫毛骨粟。
暇時略吐胸中雲,坐使九霄成五色。
未辨執樂三千指,不計酒材七百石。
落然收寶入丹田,歸省廬阜千尋碧。
那知城裹住相如,但信城東有太白。
一時餘子皆鷁退,家有諸郎傅正胍。
世塵千劫都磨盡,獨有詩緣渺亡極。
天欲留公在世間,管領風月長為客。
綵鳳一鳴天地靜,安得微吟容晚出。
巨止青山吞澤芥,許投頑石博拱璧。
先丘宰木已參天,幽碣未刊但惕夕。
魯山四絕先李文,誼貫幽膽光存歿。
先生匹素不可辜,儻得煙雲生勃郁。
化為匹錦授丘遲,磨鈍為銛希萬一。
要是人貧常熟書,非關賣菜復求益。
詎敢限字如昔聞,小大當唯意所適。
庶幾掛在露寒堂,琅然一讀意一釋。
不須點白鱠松鱸,解衣臥聽歌赤壁。
經年厭粱肉,頗覺道氣渾。
孟春奉齋戒,敕廚唯素餐。
淮南地甚暖,甘菊生籬根。
長芽觸土膏,小葉弄晴暾。
采采忽盈把,洗去朝露痕。
俸面新且細,搜攝如玉墩。
隨刀落銀鏤,煮投寒泉盆。
雜此青青色,芳草敵蘭蓀。
一舉無孑遺,空媿越碗存。
解衣露其腹,稚子為我捫。
飽慚廣文鄭,饑謝魯山元。
況吾草澤士,藜藿供朝昏。
謬因事筆硯,名通金馬門。
官供政事食,久直紫微垣。
誰言謫滁上,吾放飽且溫。
既無甘旨慶,焉用品味繁。
子美重槐葉,直欲獻玉尊。
起予有遺韻,甫也可與言。
朝衙群吏集,戢戢同隊魚。
暮衙群吏散,翩翩若驚鳧。
歸來坐虛室,開編對璠璵。
啟戶闃無人,清風入吾廬。
持盃邀明月,大嚼時與俱。
跰躚步松陰,對影聊相娛。
嗟予懶惰久,闊略與世疏。
故人隔清湘,懷抱何由舒。
為問魯山翁,此意今何如。
兩兩台符映昴躔,南熏披拂壽爐煙。寶圖繼統千齡會,金鉉調元一相賢。蘭玉滿,慶蟬聯。天教世有魯山川。霞觴更對瑤池,共看蟠桃著子年。
平生交遊中,陳子我所敬。
初猶似豪舉,晚乃抱淵靜。
獨觀心地初,皎若虛室鏡。
人知自渠事,道行君有命。
青衫二十年,老色上鬚鬢。
偶然預收召,瘦馬趁朝請。
退食輒杜門,不省求捷徑。
似聞石渠書,雌黃久未定。
丁字猶恨曲,朋字竟須正。
願君試思之,魚魯何足訂。
幽燕建都邑,九鼎從而遷。
八政一日食,仰此東南偏。
歲漕四百萬,舳艫相後先。
雲帆罷轉海,江淮達且沿。
迤邐經齊魯,有渠昔人穿。
噫此尋丈耳,譬若溝澮然。
置閘以啟閉,相時為節宣。
巖巖魯山下,平地多流泉。
泉流入漕渠,其始才涓涓。
奫淪惟自足,安知可浮船。
疏導非人力,濟世嗟何緣。
張君官水部,治水思昔年。
往來相度之,滌源同九川。
功成既歸朝,大臣慕其賢。
封章始朝薦,行李仍夕旋。
維此百泉眼,利博人爭傳。
入渠有餘瀝,可溉萬頃田。
只今東方民,老幼鹹顛連。
槁項與黃馘,嗷嗷口流涎。
瀦洩倘有策,旱澇何須憐。
漕粟國用足,種粟民生全。
他年司馬氏,載入《河渠》篇。
吾愛元紫芝,清介如伯夷。輦母遠之官,宰邑無玷疵。
三年魯山民,豐稔不暫饑。三年魯山吏,清慎各自持。
只飲魯山泉,只採魯山薇。一室冰檗苦,四遠聲光飛。
退歸舊隱來,鬥酒入茅茨。雞黍匪家畜,琴尊常自怡。
盡日一菜食,窮年一布衣。清似匣中鏡,直如琴上絲。
世無用賢人,青山生白髭。既臥黔婁衾,空立陳寔碑。
吾無魯山道,空有魯山辭。所恨不相識,援毫空涕垂。
山雲百日雨,山水十丈波。
田疇與道路,一夕成江河。
巨石大於鱉,吹轉如蓬窠。
夏旱既損麥,秋潦復無禾。
津梁盡傾壞,商販絕經過。
斗米二百金,吾生將奈何。
安敢比夷齊,愚聖不同科。
應如元魯山,餓死深山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