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已醉老坡仙,生後百年恨不及。
那知開眼大江西,突兀見公正冠幘。
凜然清風不可攀,千載懦夫毛骨粟。
暇時略吐胸中雲,坐使九霄成五色。
未辨執樂三千指,不計酒材七百石。
落然收寶入丹田,歸省廬阜千尋碧。
那知城裹住相如,但信城東有太白。
一時餘子皆鷁退,家有諸郎傅正胍。
世塵千劫都磨盡,獨有詩緣渺亡極。
天欲留公在世間,管領風月長為客。
綵鳳一鳴天地靜,安得微吟容晚出。
巨止青山吞澤芥,許投頑石博拱璧。
先丘宰木已參天,幽碣未刊但惕夕。
魯山四絕先李文,誼貫幽膽光存歿。
先生匹素不可辜,儻得煙雲生勃郁。
化為匹錦授丘遲,磨鈍為銛希萬一。
要是人貧常熟書,非關賣菜復求益。
詎敢限字如昔聞,小大當唯意所適。
庶幾掛在露寒堂,琅然一讀意一釋。
不須點白鱠松鱸,解衣臥聽歌赤壁。
平生交遊中,陳子我所敬。
初猶似豪舉,晚乃抱淵靜。
獨觀心地初,皎若虛室鏡。
人知自渠事,道行君有命。
青衫二十年,老色上鬚鬢。
偶然預收召,瘦馬趁朝請。
退食輒杜門,不省求捷徑。
似聞石渠書,雌黃久未定。
丁字猶恨曲,朋字竟須正。
願君試思之,魚魯何足訂。
魯山粹而博,韶美曠且真,石渠東觀中,久矣無若人。
飛僊驂鳳鸞,豈久混世麈,空餘文章在,常與日月新。
我雖足數,疇昔忝交親。
尚想秋燈下,對影欹幅巾。
江南莊宅淺,所固唯疏籬。小女未解行,酒弟老更癡。
家中多吳語,教爾遙可知。山怪夜動門,水妖時弄池。
所憂癡酒腸,不解委曲辭。漁妾性崛強,耕童手皴厘。
想茲為襁褓,如鳥拾柴枝。我詠元魯山,胸臆流甘滋。
終當學自乳,起坐常相隨。
蕭穎士《重陽日陪元魯山德秀登北城,矚對新霽,因以》詩詞原文及賞析
山縣繞古堞,悠悠快登望。雨餘秋天高,目盡無隱狀。
綿連滍川回,杳渺鴉路深。彭澤興不淺,臨風動歸心。
賴茲琴堂暇,傲睨傾菊酒。人和歲已登,從政復何有。
遠山十里碧,一道銜長雲。青霞半落日,混合疑晴曛。
漸聞驚棲羽,坐歎清夜月。中歡愴有違,行子念明發。
僅能泯寵辱,未免傷別離。江湖不可忘,風雨勞相思。
明時當盛才,短伎安所設。何日謝百里,從君漢之澨。
幽燕建都邑,九鼎從而遷。
八政一日食,仰此東南偏。
歲漕四百萬,舳艫相後先。
雲帆罷轉海,江淮達且沿。
迤邐經齊魯,有渠昔人穿。
噫此尋丈耳,譬若溝澮然。
置閘以啟閉,相時為節宣。
巖巖魯山下,平地多流泉。
泉流入漕渠,其始才涓涓。
奫淪惟自足,安知可浮船。
疏導非人力,濟世嗟何緣。
張君官水部,治水思昔年。
往來相度之,滌源同九川。
功成既歸朝,大臣慕其賢。
封章始朝薦,行李仍夕旋。
維此百泉眼,利博人爭傳。
入渠有餘瀝,可溉萬頃田。
只今東方民,老幼鹹顛連。
槁項與黃馘,嗷嗷口流涎。
瀦洩倘有策,旱澇何須憐。
漕粟國用足,種粟民生全。
他年司馬氏,載入《河渠》篇。
搏鷙有餘飽,魯山長饑空。豪人飫鮮肥,魯山飯蒿蓬。
食名皆霸官,食力乃堯農。君子恥新態,魯山與古終。
天璞本平一,人巧生異同。魯山不自剖,全璞竟沒躬。
自剖多是非,流濫將何歸。奔競立詭節,凌侮爭怪輝。
五常坐銷鑠,萬類隨衰微。以茲見魯山,道蹇無所依。
君子不自蹇,魯山蹇有因。苟含天地秀,皆是天地身。
天地蹇既甚,魯山道莫伸。天地氣不足,魯山食更貧。
始知補元化,竟須得賢人。
賢人多自霾,道理與俗乖。細功不敢言,遠韻方始諧。
萬物飽為飽,萬人懷為懷。一聲苟失所,眾憾來相排。
所以元魯山,饑衰難與偕。
遠階無近級,造次不可升。賢人潔腸胃,寒日空澄凝。
血誓竟訛謬,膏明易煎蒸。以之驅魯山,疏跡去莫乘。
言從魯山宦,盡化堯時心。豺狼恥狂噬,齒牙閉霜金。
競來辟田土,相與耕嶔岑。當宵無關鎖,竟歲饒歌吟。
善教復天術,美詞非俗箴。精微自然事,視聽不可尋。
因書魯山績,庶合簫韶音。
簫韶太平樂,魯山不虛作。千古若有知,百年幸如昨。
誰能嗣教化,以此洗浮保君臣貴深遇,天地有靈橐。
力運既艱難,德符方合漠。名位苟虛曠,聲明自銷鑠。
禮法雖相救,貞濃易糟粕。哀哀元魯山,畢竟誰能度。
當今富教化,元後得賢相。冰心鏡衰古,霜議清遐障。
幽埋盡洸洗,滯旅免流浪。唯余魯山名,未獲旌廉讓。
二三貞苦士,刷視聳危望。發秋青山夜,目斷丹闕亮。
誘類幸從茲,嘉招固非妄。小生奏狂狷,感惕增萬狀。
黃犢不知孝,魯山自駕車。非賢不可妻,魯山竟無家。
供養恥他力,言詞豈纖瑕。將謠魯山德,賾海誰能涯。
遺嬰盡雛乳,何況骨肉枝。心腸結苦誠,胸臆垂甘滋。
事已出古表,誰言獨今奇。賢人母萬物,豈弟流前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