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鴟古木末,饑鳥啄腐柯。
下有黃侯宮,清風在籐蘿。
公昔為刺史,俗若閨門和。
德銘穎人心,千載不可磨。
至今奉如生,慢侮莫敢過。
破祠望道路,丹簷獨峨峨。
春秋賽豚肩,裡巫日婆娑。
牛童不知此,來往夕陽歌。
文天祥《陳貫道摘坡詩如寄以自號達者之流也為賦浩浩》詩詞原文及賞析
浩浩歌,人生如寄可奈何。
春秋去來傳鴻燕,朝暮出沒奔羲娥。
青絲冉冉上霜雪,百年欻若彈指過。
封侯未必勝瓜圃,青門老子聊婆娑。
江湖流浪何不可,亦曾力士為脫靴。
清風明月不用買,何處不是安樂窩。
鶴脛豈長鳧豈短,夔足非少蚿非多。
浩浩歌,人生如寄可奈何。
不能高飛與遠舉,天荒地老懸網羅。
到頭北邙一捊王,萬事碌碌空奔波。
金張許史久寂寞,古來賢聖聞丘軻。
乃知世間為長物,惟有真我難滅磨。
浩浩歌,人生如寄可奈何。
春夢婆,春夢婆,拍手笑呵呵。
是亦一東坡,非亦一東坡。
盥漱已雲畢,危坐正冠衣。
攬鏡忽見我,不識我為誰。
自倚身尚強,不悟年已衰。
舉頭視嘉木,向人慘無姿。
我欲訴渠老,渠乃懷秋悲。
木悲不解飲,琴瑟聲怨咨。
我且呼麴生,細細斟酌之。
我醉不知我,更知春秋為。
正迎長佳節。宴啟華筵,有誰能說。子孫盡環列。見瑞香香裊,壽星明徹。絲絲華髮。記瑤池、宴班曾接。笑人間、八十春秋,漫浪風花雪月。奇絕。詩書教子,陶母等倫,曹家風烈。鼎來陰德。孫枝秀,桂枝折。便從今、一軸金花鸞錦,十藏琅函貝葉。是年年、秋月圓時,長生真訣。
惟古於文藏妙理,自然之音見微旨,
唇舌齒喉母生子,清濁重輕毛髮比。
古者八歲方毀齒,小學師承方肄此。
時及春秋循一軌,台興亦知窺閫壘。
齊人謀莒本秘詭,登樓密語不敢指。
兩唇含合不哆侈,見者能知豈徒爾。
後人學疏忽源委,傳會流俗兼下裡。
庚長吳人記前史,郢永遂令齊亥豕。
少知長老習步跬,紅綠誰能辨朱紫。
縱有是師無是士,聞者一笑或掩耳。
我年六十老書幾,彷彿聲形多取似。
目前趨過或但已,翻覆討論徒纍纍。
方侯大梁舊冠履,結髮儒衣長槐市,
發憤編摩貪寸晷。索摘真能窮骨髓,
持以告人遭詆毀。方侯持心直如矢,
尊吾所聞寧轉徙,若不我從知已矣。
我留龜溪同梵庋,膻蕕偶幸親蘭芷。
時論古意自鞭棰,不覺此心思奮起。
乃知古學惟審是,晚乃紛紜聽華綺。
考永聲律究終始,縱不有疑心固喜。
要好誰雲不傳紙,革誤鋤疑雲糠秕。
慾障東流歸海水,識路直須行不已,
靖節琴中有宮徵。
霧駕雲*,雨巾風帽,一劍凌風飛過。下視茫茫,遙觀歷歷,不復更知天大。日月居諸,春秋代謝,幾見授衣流火。記岳陽、三度曾游,未必世人知我。遊戲處、柳樹為徒,榴皮作字,聊說行藏如左。列豹重關,封狐千里,不滿楚人哀些。瓦礫黃金,蓬萊別館,歸去有誰知那。不須分、天上人間,南北東西皆可。
漆園著書五十二,致意最在逍遙游。
後來作者逐音響,百一未必知莊周。
幽人往往泥出處,俗士不可與莊語。
逍遙如何,一蛇一龍。
以無為當有,以守雌為雄。
與物無對,無內無外。
與民成功,有物有對。
左肘生楊觀物化,右臂為雞即時夜。
果若乘氣有待游,如何六氣無窮謝。
天之蒼蒼非正色,道真微妙安可得。
利害叢中火甚多,此心寂寞誰能識。
丈人春秋誠未高,視聽聰明齒牙牢。
所為淳拙有深越,持置酷似巨山陶。
平生剛直折不得,目送飛鴻向賓客。
早束衣冠林底眠,非關暮年俗眼白。
種田百畝初為酒,買地一區今有宅。
家人歲計不嬰心,兩兒長不能措畫。
邇來信己不問天,萬事逍遙只眼前。
何必讀書始曉事,此翁暗合莊生意。
糟床夜壓真珠紅,摩挲醉面迎春風。
春來春去無終極,能費幾籌蔓菁菘。
既無長繩可以系白日,又無大藥可以玄雙蓬。
何怪乎玉雪可憐之孺子。忽頹然風霜不貸之衰翁。
百年長短一兵貉,曾不芥蒂崔嵬胸。
若夫塞翁失馬,楚人亡弓,
此事細甚焦螟同。使吾冠冕佩玉於廟廓之上,
吾不見其為泰。使吾披裘帶索於嵌巖之下,
亦不見其為窮。諸賢自作世俗眼,
此老日飲亡何中。春秋獲麟夫子沒,
木草不自醫神農。著書萬古知何用,
況復起草明光宮。我今並欲焚老硯,
一蓑鳴雨東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