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八月七日與吳沈二道人同過書塢時山堂初成》詩詞原文及賞析
暋陽收晶熒,清舫度林彝
坡陀認槿籬,屋角初塗塈。
入門露蔭竹,走鞭土為沸。
橘欒尚涉澀,菊柄已幽毅。
少紓趺坐筋,漸出穹隙味。
疏叢石貞瘦,密樾塵髣拂。
成余獨往願,勞我慈親費。
親年合幾何,倏已近喜畏。
我發白滿把,晚食遲下胃。
一歲能幾來,每來時自慰。
不雨已經旬,長道熠饑蜚。
竹簷出山泉,草根坌土氣。
長願居此勞,州里未為貴。
誰人畫此二菩薩,趺坐花心乘象猓
弟子先後執盂缶,老僧槎牙森比肩。
出林修道幾世劫,顏貌偉麗如開蓮。
重崖宛轉帶林樹,野水荒蕩浮雲天。
峨眉高處不可上,下有絕澗錮九泉。
朝陽未出白霧起,有光升天如月圓。
靈仙居中粗可識,有類白兔依清躔。
遊人禮拜千萬萬,迤邐漸遠如飛煙。
五台不到想亦爾,今之畫圖誰所傳。
吾兄子瞻苦好異,敗繒破紙收明鮮。
自從西行止得此,試與記錄代一觀。
董嗣杲《天池寺夜與主僧覺翁圓上共坐談浯溪山水之勝》詩詞原文及賞析
空雲駕我登天池,江山秋渺無津涯。
涉溪驀棧借杖藜,光景體認裁詩。
崢嶸寺門窩風低,塔鈴喧風際天吹。
方丈軒檻供毗尼,老僧喜氣揚鬚眉。
浮屠名紀主簿題,偶拈椽筆書年時。
秋稜初勁樹葉飛,蜀錦糝綴斜陽枝。
文殊閣上爇香遲,天燈熒煌放者誰,
暗中拾取懷袖攜。一燈一葉光陸離,
千古此奇不可知。獨此闌干納此奇,
月落泉響松籟迷。畏寒趺坐身如癡,
覺禪論健能祛疑。傷今悼古涕交頤,
自矜夙抱山水資。曾為浯溪強住持,
浯溪溪上波渺瀰。波濤衝撞天寶碑,
寺門廢圮日就衰。急拾斷碣分龜支,
二水分景猶紛披。浮蹤又向廬山羈,
殘骸未散挈缽棲。所至殊忍吊跡遺,
浯溪誰究稔禍妃。有唐立見宗社危,
陵廟棄擲奔峨嵋。最苦杜陵嗟流移,
元郎頌公雅可裨。大書紀勒中興辭,
讀之憤悱生棲悲。平生未采湘江蘺,
聞此幽妍空心期。覺翁泥古多發揮,
逆知流輩莫我追。回思太史過浯溪,
曾有野僧相追隨。儻如覺翁能投機,
太史肯以庸目之。夜寒燈花糝台欹,
無酒可滌吟腸饑。推窗下望夕烽微,
東西天地猶旌旗。
吳存 《水調歌頭 代送路同知罷歸 以上鄱陽五家集本》詩詞原文及賞析
兵衛森畫戟,*蓋映朱幡。平分一郡風月,家世舊衣冠。數日春風著物,一夜秋霜滿野,六月宛陵寒。只有雙溪水,照見寸心丹。公好似,片雲起,敬亭山。悠悠漾漾,等閒飛去又飛還。笑問無心出岫,何似從龍天上,為雨遍人寰。輸與敬亭老,趺坐靜中看。
師心好善善心淵,宿因曠作今復堅。
與佛同生極樂天,觀空利物來東邊。
目有神光頂相圓,王公稽首拜其前。
笑談般若生紅蓮,周旋俯仰皆幽玄。
替佛說法近市廛,驊騮雜□擁粉鈿。
飄飄飛度五台巔,紅塵富貴心無牽。
松下趺坐自忘緣,人間甲子不知年。
小軒名大隱,粗可供趺坐。
遮眼時翻書,靜願結香火。
似介還似癡,所向與時左。
不踐名利途,竊謂志亦果。
人生天地間,世路多坎坷。
成敗端有數,巧力不容佐。
昧者迷所之,大似蟻旋磨。
君看禽高飛,翼倦千仞墮。
太剛者易亡,太銳者必挫。
得失相乘除,倚伏兩福禍。
顧予何所樂,日晏得高臥。
豈惟七不堪,萬事付懶惰。
儕類每見寬,亦不攻其過。
美人如敬翁,學問精大量夥。
松柏生澗壑,霜干久長大。
富貴應不免,時有可未可。
何須窮歸吟,再三歎寒餓。
且冀寬此抱,會當有知我。
屬和聊寫情,暫輟園蔬課。
上巳已過旬日,西湖尚有遊人。
老人復歸閉戶,戶外百事日新。
呼童試問築室,春晚何日堂成。
我家舊廬江上,隱居三世相因。
晏子不願改卜,我今已愧先君。
始有苟合則止,已老姑欲安身。
西望烝嘗有處,傳家圖史常陳。
門中此外何事,世故有耳不聞。
食訖趺坐日昃,此心皎皎常存。
萬事汝勿告我,婚嫁自畢諸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