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潛《金陵社集詩(一十六人三十二首) 集雞籠山》詩詞原文及賞析
文潛字元翰,莆田人。
孤癖苦吟,詩不多作,或累月始成一章。
棄家學道,寄食武夷山中,數載後剃髮為僧。
謾將遺跡問齊梁,寂寂台城露草荒。
廢井尚封陵寢氣,初鍾不喚景陽妝。
蒼茫野水迷官道,高下寒山出女牆。
還憶誦經梁武帝,臨風倚樹吊斜陽。
吾縣西峴峰,亭以擬峴名。
嘗見父老說,寺中有碑銘。
昔晉殷仲文,作郡有政聲。
去而人思之,屐齒有餘榮。
作聞諸老說,此事不可憑。
臣子從弒逆,罪合五鼎烹。
桓玄在荊州,世為晉公卿。
一朝睨漢鼎,舉兵向金陵。
是時殷仲文,實守新安城。
棄郡以從玄,惟欲事逆成。
策命九錫文,未到先經營。
桓楚既竊位,寢所地忽崩。
仲文於此時,巧言如簧笙。
其後玄事敗,奔走向南荊。
仲文憂不免,奉二後還亦。
叛晉復叛玄,鼠雀同偷生。
寄奴後代晉,又欲居朝廷。
出為東陽郡,怏怏無好情。
嘗覽鏡自照,不見頭顱形。
豈非從逆者,未誅先受刑。
無忌牧荊州,仲文嘗趨迎。
便道不過府,無忌殊不平。
言於宋武帝,此輩謀舉兵。
宋武盡族誅,流血幾成坑。
襄陽羊叔子,當世之豪英。
不當擬其名,流傳污吳寧。
疑別一牧守,偶與同名稱。
此名若果然,山鬼怒非輕。
緬想唐戴令,政聲極鏗鍧。
曾有長源碑,在夫子廟庭。
曷易曰戴峴,庶以慰編氓。
稱之名義當,兼可怡山靈。
嘗讀晉宋書,抵掌氣填膺。
安得仍擬峴,千載愚民生。
少小慕功名,擊劍復談兵。
誤信封侯事,甘作從軍行。
一朝備行伍,幾處罹辛苦。
西南通遠夷,東北攘驕虜。
武帝雄材略,土宇新開拓。
銜命馳嚴馬,登壇延衛霍。
諸將竟邀功,歲歲出臨戎。
勒兵盈塞外,發卒遍關東。
騷屑干戈動,蕭條田野空。
廟謀貪戰伐,邊隙開胡粵。
軍興急星火,兵連淹歲月。
戈船下厲水,策馬逾蔥雪。
山川行未半,容鬢驚凋換。
寒冰手指墮,炎風肌肉爛。
思鄉已淚盡,望遠堪腸斷。
怫郁魚泣津,凌兢猿眩岸。
悠悠歷絕國,險道何傾側。
虎穴詎可入,鬼方寧易克。
間使閉昆明,單兵陷疏勒。
全軍有天幸,從吏無人色。
天時變殺機,壯士奮兵威。
飛矢風鳴鏑,推兵血濺衣。
長驅五王國,大破九重圍。
萬里懸旌出,三軍奏凱歸。
邊垂日無事,鳥盡良弓棄。
行直貴臣憎,功高同列忌。
賞格多排沮,謗書仍負累。
白頭還士伍,赭衣從吏議。
輸力奉明君,忠邪不見分。
丹心徒貫日,劍氣枉凌雲。
人事竟莫測,天命諒難聞。
可憐麟閣上,不畫李將軍。
武帝常勒兵,北登單于台。
始欲以威服,竟亦慚懷來。
徒令出塞師,萬里求龍媒。
未弭後世患,玉顏困黃埃。
丹青不足恨,謀慮少徘徊。
月如漢宮見,心向胡地摧。
在昔李少卿,聽笳動悲哀。
壯土尚如此,蛾眉安得開。
情語既不通,豈止腸九回。
初冬誠難保,死不如草萊。
九功播祧墠。
七德陳武懸。
展事昌國圖。
息兵由重戰。
皇情咨閱典。
出車迨辰眩
飾徒映寒隰。
翻綏臨廣甸。
颯杳佩吳戈。
參差腰夏箭。
風旆舒復卷。
雲霞清似轉。
輕舞信徘徊。
前歌且遙衍。
秋原嘶代馬。
朱光浮楚練。
虹壑寫飛文。
巖阿藻余絢。
發震岳靈從。
揚旌水華變。
憑高訓武則。
中天起遐著。
鳳蓋卷洪河。
珠旗掃長汧。
方待翠華舉。
遠適瑤池宴。
漢大中大夫東方曼倩之對孝武曰:誠得天下賢士公卿在位,鹹得其序。
譬如以周召為丞相,仲尼居御史府,
畢公高備拾遺,蘧伯玉為太傅,
博士則以顏閔,執金吾以季路,
衛尉以卞嚴子,光祿以仲山甫,
郡守以子產,詹事以孔父,
史魚司直,申伯為御,
下至旄頭式候亦羿萬之伍,則唐虞之隆,
成康之際,陳功比德,
自無以喻。武帝為之大笑,
蓋甚言其難遇也。今視元佑之時,
彼固何足慕哉。群賢拔茅,
大奸脫距。如確如惠,
必斥必去。師保萬民,
維溫維潞。大老既歸,
百揆時序。師表以韓,
押麻以呂。班廷謝門,
紛鵷振鷺。守正如王,
博聞如雇。錢劉曾孔,
滃雲烝霧。其未登於錄者又不可一二數。
宣制正衙,天人交助,
翕然閭巷,曰司馬雨。
公蓋異時攘臂於代言之間,而染指於同省之賂,
雇猶有是語。則是非之公,
蓋未嘗不具也。然則插齒吐吻,
抉項結股。委蛇其跡,
偊旅其步。雖辨知閎達溢於文辭。
而詼諧者猶皆不之與,後之君子其必知所去取矣。
幅紙之得,正邪以寓。
式闚厥衷,逸史是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