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夜讀唐諸人詩多賦烽火者因記在山南時登城觀》詩詞原文及賞析
我昔游梁州,軍中方罷戰。
登城看烽火,川迥風裂面。
青熒並駱谷,隱翳連鄠縣。
月黑望愈明,雨急滅復見。
初疑雲罅星,又似山際電。
豈無酒滿尊,對此不能咽。
低頭媿虎韔,零落白羽箭。
何時復關中?卻照甘泉殿。
庚寅吾入蜀,西過齊安城。
雪堂拜老仙,眉宇寒崢嶸。
微泉尚如昔,激激琴築聲。
龍蛇入筆力,斷石臥縱橫。
戊戌奉詔追,觸熱萬里程;歸途抵齊安,歲月浩可驚。
三日乃東下,鼓角遙送迎。
安國有老僧,元佑初載生,蟬聯說舊事,耳目猶聰明,徒行就船別,耿耿惻愴情。
豈知二紀後,汝乃為此行。
追懷昔游地,未語涕已傾。
念汝雖並塞,殘虜方守盟。
職雖在警盜,枹鼓寂不鳴。
惟當奉法令,日夜撫孤惸。
官卑俸入薄,切勿厭藜羹。
勇如赤壁戰,節若江水清。
人誰不汝知,況事賢公卿。
三山與七家,相望雨柴荊;歸來講學暇,襏襫同春耕。
天寒白馬渡,落日山陽村。
是時無霜雪,萬時硯奔奔。
外旃吹已愛,內纊冰不溫。
吹馬馬欲倒,吹笠任飛翻。
不見行路人,但見草木蕃。
忽看野燒起,大焰燒乾坤。
聲如震雷震,勢若江湖吞。
虎豹走散亂,麋鹿不足言,
夜投野店宿,無壁亦無門。
此行值三厄,幸得軀命存。
明發見老姊,鬥酒為招魂。
送子復行役,前期登北固。
焦嶺宜終宵,江光洗月露。
挹彼萬里流,話此兩歧路。
郡郭未可越,圓景已盈度。
虎山亦清絕,心賞諧遠慕。
離從自少歡,陳跡況多故。
昔游矜紅顏,雙領俄被素。
悠悠百年間,徒為俗所誤。¤
昔游金山寺,一葦破滄溟。
怒濤正拍天,風雨欻晦冥。
江豚急吹浪,水央轟雷霆。
滿船失顏色,莫辨死與生。
此時婁師德,高臥看長鯨。
過午忽開霽,濟岸猶登瀛。
清風泛我衣,陽光射簷楹。
舟人相慰勞,山僧笑出迎。
行行金鰲背,月鑒浮空明。
波平蒙天影,潮靜聞經聾。
殿閣耀金碧,守護真龍形。
繫纜少沉吟,紅輪江西傾。
炬火爍江面,直使潛鱗驚。
因成一宿覺,問津維揚城。
重來知幾時,未計歲月成。
昔游房相湖,乃適與子逢。
迨其景將入,不盡湖所窮。
今子聯翩來,二難復相從。
散策破莓苔,循池詠芙蓉。
子勿謖池小,托方儋耳翁。
名重覺景勝,人賢增地雄。
老夫實自慶,得為使君公。
飲食玻璃江,日汲水一鐘。
洗我崑崙心,充我雲夢胸。
巾車且少留,樂當與子同。
徑幽木陰茂,土腴蓮實豐。
凌波挽碧莖,剪房剝青蓬。
吾兄猶在遠,按節臨瀘戎。
吾亦思飄然,攝身乘清風。
昔游衡山上,未曉入幽谷。
欲識所坐輿,橫版掛兩竹。
狀如鞦韆垂,高下不傾覆。
登山九千丈,中道多佛屋。
一峰高一峰,峰峰秀林木。
仰看同來客,木末見冠服。
高台石橋路,尋常雲所宿。
下方雷雨時,此上自晴旭。
紫蓋何突兀,萬里在一目。
餘峰六七十,僅如翠浪矗。
北有嬾瓚巖,大石庇樵牧。
下窺半巖花,杯盂琢紅玉,
飛雲峰畔過,攬之不盈掬。
祝願融最高絕,紫蓋不足錄。
俯視同仰觀,蒼蒼萬形伏。
惟餘岣嶁峰,南睇半空綠。
彷彿認瀟湘,向岳流屈曲。
高處驚我魂,幡思宅平陸。
其東有雷穴,靈異謹勿觸。
雲來綿世界,雲去一峰獨。
僧窗或留罅,雲入不可逐。
絕頂橫石渠。仙人有遺躅。
山多金光草,夜半如列燭。
靈藥不可尋,吁嗟歸太速。
蘇轍《次韻子瞻與鄧聖求承旨同直翰苑懷武昌西山舊》詩詞原文及賞析
我游齊安十日回,東坡桃李初未栽。
扁舟亂流入樊口,山雨未止淫黃梅。
寒溪聞有古精舍,相與推挽登崔嵬。
山深縣令嘉客至,寺荒蔓草生經台。
黃鵝白酒得野饋,籐床竹簟無纖埃。
可憐遷客畏人見,共怪青山誰為堆。
行驚晚照催出谷,中止亂石傾余罍。
古今相望兩令尹,〈謂元結與鄧君也。
〉文詞灑落千山隈。
野人豈復識遺趣,過客時為剜蒼苔。
五年留滯屐齒禿,一朝揮手船頭開。
玉堂卻憶昔游處,笑問五柳應雕摧。
滿朝文士蚤貴達,憑凌霄漢乘風雷。
入參秘殿出華省,何曾著足空山來。
漂流邂逅覽遺躅,耳中尚有江聲哀。
洞庭八百里,玉盤盛水銀。
長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輪。
我舟渡其中,晁晁驚我神。
朝發黃陵祠,暮至赤沙曲。
借問此何處,滄灣三十六。
青蘆望不盡,明月耿如燭。
灣灣無人家,只就蘆邊宿。
大官有重荷,豐廩無薄憂。
草茹我豈腴,飽亦與彼侔。
積雨久自霽,曙光清以幽。
欣然出荊扉,不出旬已周。
初意欲看竹,信步偶臨流。
北驚失故岸,東見生新洲。
懷哉古與今,與此豈不猶?
歸來翻不樂,隱兒到昔游。
平生忘年友,草草相應酬。
暫夢不多款,喚人苦鳴鳩。
山林本無事,亦復擾擾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