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哉人世如飛煙,強欲和計垂千年。
寧知鬼見拍手笑,曾不一瞬雲埋阡。
我於浮休等無二,詩卷留與荒山巔。
平生夢想所不到,六國相印二頃田。
古今一死百事足,安用老刻青瑤堅。
海棠作堵錦步帳,柳花糝徑拳毛氈。
見成林壑伴茅堂,名付身後杯生前。
山中物物各生意,春到豈論茅與荃。
人情變熊千成狀,所不負予惟老天。
白虹貫巖出奇怪,一鍤不費青烏遷。
是事且蒖勿復道,老子久矣宜蚩妍。
王叔承《仲昭約明歲游天台雁蕩先以逍遙衣見贈作張公》詩詞原文及賞析
范生有約登翠微,天台雁蕩余當歸。
山中鶴翎墮仙氅,秋風贈我逍遙衣。
衣作逍遙游,歌酬縹緲句。
江帆昨泛東西九,洞府微茫在煙樹。
張公乘驢出溟渤,青山迸作神仙宅。
幽徑杳相迷,顛崖險如瑽。
七日混沌開,千年人世隔。
一竅深懸窈窕天,萬奇亂鬥玲瓏石。
藥田丹灶苔花深,石床冷臥閒雲白。
西峰玉女歡相招,采芝濯足春潭碧。
人生有足何輕棄,要與乾坤覓靈異。
放歌醉踏荊溪船,乘興還游善卷寺。
澗飛白霧蛟龍巢,柱燒玄火雷霆字。
探地窟,凌穹蒼。
徘徊兩洞,百骸顛狂。
秀乳結丹碧,寶玉揚輝光。
下有千丈嵯峨之絕壑,鳴泉百道爭赴兮,忽如漢兵十萬走
趙壁。
上有瞰空倚天之陡巖,谽谽而陰森兮,恍如層宮復道秦阿
房。
老蝠為仙石為燕,山靈玉手褰衣裳。
野人衣袂煙霞結,勝游瑰瑋憑誰洩。
苕川小范同我袍,白縑裁寄湖州雪。
幽盟更訂琅瘢夢饌叫哪炎恪?/p>
劉郎夢落赤城梁,謝生詩映龍湫瀑。
草鞋布襪枯木瓢,身騎鳳凰吹紫簫。
武林二月桃花雨,月明夜渡錢塘潮。
駸駸二三騎,南並橫山去。
山窮遠川出,始見滍陽樹。
荒城蘿蔦合,表裡無寸土。
但聞鳥啼聲,不見鳥啼處。
呼兒開棘扉,掃榻坐茅廡。
清泉給盥濯,涼風生仰俯。
濁醪稍似佳,山果來近圃。
始酌薰然和,中飲淡無慮。
案頭義皇經,編絕幾見補。
先生發其微,大義談四五。
紛攘自諸家,簡易獨太古。
形骸非我有,冠帶尚誰齲
道存固匪外,兩致默與語。
是時季春望,山月夕已吐。
清光出深竹,葉上露如雨。
寒侵毛骨生,思有煙霞舉。
卻念人世間,紛紛何足數。
客心悲暮序,登墉塘瞰平陸。林澤窅芊綿,山川郁重複。
王公資設險,名都拒江隩。方城次北門,溟海窮南服。
長策挫吳豕,雄圖競周鹿。萬乘重沮漳,九鼎輕伊谷。
大搜雲夢掩,壯觀章華築。人世更盛衰,吉凶良倚伏。
遽見鄰交斷,仍睹賢臣逐。南風忽不競,西師日侵蹙。
運圯屬馳驅,時屯恣敲樸。莫救夷陵火,無復秦庭哭。
鄢郢遂丘墟,風塵俄慘黷。狐兔時游踐,霜露日沾沐。
釣渚故池平,神台層宇覆。陣雲埋夏首,窮陰慘荒谷。
悵矣舟壑遷,悲哉年祀倏。雖異三春望,終傷千里目。
喜逢天上天人,一尊共醉梅花底。朝元已了,讀書未遍,復來人世。憩鶴台邊,景龍門外,十年遊戲。自歸來,卻過趙州橋上,閱橋下,東流水。盡道翱翔物外,解牛刀、刃游餘地。誰知別有,香山遠韻、謫仙豪氣。應笑蹉跎,半生書劍,今猶如此。待西風,拂口貂裘塵土,進黃公履。
薄晚才晴。相邀移席,待月中庭。環坐斯須,屋山高處,忽吐微明。雲收雨止風停。人世有、瓊樓玉京。一任星移,從教斗轉,且緩飛觶
舟中逢獻歲,風雨送余寒。
推年增漸老,永懷殊鮮歡。
江邊無車馬,監裡對衣冠。
孺人相慶拜,共坐列杯盤。
盤中多橘柚,未咀齒已酸。
飲酒復先醉,頗覺量不寬。
岸梅欲破萼,野水微生瀾。
來者即為新,過者故為殘。
何言昨日趣,乃作去年觀。
時節未變易,人世良可歎。
凍指握筆如拳虯,猶有雪詩來北樓。
北樓幾日不一到,寒陣未許陽烏收。
瑤琨鷺羽孰堅脆,往往精辯聞龍牟。
長安書生四十韻,遠喜不救溝中愁。
穎陰禁體亦何事,雕刻但有空言留。
憑高極目意頗豁,滉漾如駕虛空舟。
珠宮玉宇隔人世,一暖誰為蒼生謀。
洛陽盡覆吾亦願,尚恐目前無此裘。
寒綃素壁,露華濃、群玉峰巒如洗。明鏡池開秋水淨,冷浸一天空翠。荷芰波生,菰蒲風動,驚起魚龍戲。山河影裡,十分光照人世。誰似老子癡頑,胡床敧坐,自引壺觴醉。醉裡悲歌歌未徹,屋角烏飛星墜。對影三人,停杯一問,誰解騎鯨意。玉京何處,翠樓空鎖十二。
風霆冥冥日月蔽,帝遣真龍下人世。
降精神馬育天駒,足躡奔風動千里。
蕭條寄產大宛城,我非爾乘徒爾生。
小羌雜種漫羈紲,櫪上秋風時一鳴。
萬里名聞漢天子,內府鑄金求騄駬。
將軍受詔玉關開,靈旗西指宛王死。
天馬出城天駟驚,寒沙颯颯邊風生。
執驅校尉再拜馭,護羌使者清途迎。
騏驎殿下瞻天表,天質龍姿自相照。
翠蕤黃屋兩邐迤,玉鐙金鞍相炫耀。
東遊封祀被和鑾,甲子北來巡朔邊。
展才自覺逢時樂,致遠不知行路難。
物生從類如有神,地無遠近終相親。
君不見莘野磻溪耕釣叟,一朝吐氣佐明君。
蒼山石骨高稜層,繚斷谷口如堅城。
何年穴作甕門入,豁然天地中開明。
門深十太碧鐵色,錯落鱗甲潛光晶。
溪聲瀉出駭風雨,巖泉亂滴紛珠瓔。
老籐翠木蔚回合,幽花好鳥相逢迎。
異哉人世有此境,顧盼蕭爽心骨驚。
想見伏龍擘山出,澒洞水雹轟雷霆。
不然避秦客仙去,中有桃花門不扃。
谷深路窈望不極,有泉可濯田可耕。
何當顓此一丘壑,家在東吳空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