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浮易動,熟景難忘。驅馳鎮日忙忙。已過中年,有若日暮之光。恰如殘燈怕曉,似風飄、敗葉凋黃。最苦處,歎星移物換,人被無常。識破尋歸出路,向玄門懇切,討論仙方。付汝親傳,寧心靜室消詳。擬拭冰台瑩徹,現神光、混入靈陽。圓明顯得,長生久視,永劫安康。
風雨蕭條秋少客,門庭冷靜晝多關。
金羈駱馬近賣卻,羅袖柳枝尋放還。
書卷略尋聊取睡,酒杯淺把粗開顏。
眼昏入夜休看月,腳重經春不上山。
心靜無妨喧處寂,機忘兼覺夢中閒。
是非愛惡銷停盡,唯寄空身在世間。
巧者力苦勞,智者心苦憂。
愛君無巧智,終歲閒悠悠。
嘗登御史府,亦佐東諸侯。
手操糾謬簡,心運決勝籌。
宦途似風水,君心如虛舟。
泛然而不有,進退得自由。
今來脫豸冠,時往侍龍樓。
官曹稱心靜,居處隨跡幽。
冬負南榮日,支體甚溫柔。
夏臥北窗風,枕席如涼秋。
南山入舍下,酒甕在床頭。
人間有閒地,何必隱林丘。
顧我愚且昧,勞生殊為休。
一入金門直,星霜三四周。
主恩信難報,近地徒久留。
終當乞閒官,退與夫子游。
夢湘雲,吟湘月,吊湘靈。有誰見、羅襪塵生。凌波步弱,背人羞整六銖輕。娉娉裊裊,暈嬌黃、玉色輕明。香心靜,波心冷,琴心怨,客心驚。怕佩解、卻返瑤京。杯擎清露,醉春蘭友與梅兄。蒼煙萬頃,斷腸是、雪冷江清。
山壓眾峰首,寺占紫雲頂。
西遊金泉來,登山緩歸軫。
昨暮下三峽,出谷已延頸。
山名高劍外,回首陋前嶺。
躋攀困難到,賴此晝亦永。
巍巍石城出,步步松徑引。
青霄屋萬楹,下俯二川境。
玉壘連金雁,西軒列阡畛。
青城與岷峨,天際暮雲隱。
少城白煙裡,水墨澹微影。
江流一練帶,不復辨漁庭。
東慚梓隘闕,右喜錦川迥。
磐陀石不轉,枯卉弄芒穎。
四更月未出,蕙帳天風緊。
客行弊帤垢,到此凡慮屏。
暫時方外游,聊愜素心靜。
明朝武江路,拘窘逐炎景。
鄭衛撼俗耳,姬姜接凡目。
醇酎誑渴吻,大房誘饑腹。
一閾內外間,鮮不妄舉足。
堂堂七尺軀,頃刻萬感觸。
人生性本靜,情動乃有欲。
靜善動亦善,堯舜可同躅。
動惡喪厥靜,為桀為禽犢。
恭惟方寸心,性情賴管束。
勿狎寧孔畏,匪狂尚箕肅。
思精造詣深,察久酬應熟。
北辰居其所,初九不遠復。
可待豶豕牙,故已童牛牿。
性靜人所同,心靜我所獨。
心靜非不動,存性情乃伏。
天地與我者,所寶不盈掬。
完我所因有,得之異逐鹿。
苦辛子祝子,為親營半菽。
頗欲謝湖海,歸歟臥茅屋。
清夜一孤燈,不疚內自燭。
養氣非養體,未藉台饋肉。
胸中線五色,筆底泉萬斛。
誰其相料理,回首送鴻鵠。
離婁下十四,三自養何縟。
紫陽居資對,我亦當熟讀。
鼻祖家住江東邊,推擇為吏心靜淵。
朝朝趨邑過圮上,時見暗磧光煜然。
平時奉佛心至謹,建立塔廟崇諸天。
試令便介識所在,退公始得來其前。
揮鉏去沙若有物,微見銅像傷其顛。
須臾眾睹全體見,端嚴相好巧且堅。
迎歸供養備精潔,我家舊物猶青氈。
銖衣飄搖俱梵相,珠纓垂裊穿淮蠙。
雖非丈六黃金身,他處像設無能先。
不知何人妙陶冶,底用五色增華妍。
自茲累葉永為寶,如以衣缽更相傳。
是時承平最盛際,正是景德鹹平間。
畫工難貌天入妙,劫風不動神光圓。
益知佛教來已遠,遍滿震旦尊金仙。
慈悲無量應成禱,影響若與人周旋。
耳則聞音目可觀,此有妙理誰能詮。
寶光燄燄擁身後,貝花葉葉俱成全。
頂戴天冠工莫及,中有一佛立不偏。
有孫是為鄉先生,決科衣冠遂蟬聯。
大父持喪久廬墓,曾以此事形碑鐫。
起身月卿出為君,殿上寤主以一言。
易守鄉邦凡五年,寵光赫奕當政宣。
移至湖心值兵燬,精廬灰滅因亡焉。
初聞諸父話遺跡,興歎欲見無因緣。
揚州伯父初賦歸,慨念孝感如參騫。
零丁以十萬錢,里巷響應慶愈綿。
木要先為小台殿,居以古像□□旃。
後人事之加篤敬,日裊香篆長蜿蜒。
衰宗幸有此奇特,信知福利非唐捐。
安得東歸奉香火,晏坐終老甘三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