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王書記以近詩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詩賡之·呈》詩詞原文及賞析
劍山中斷融為川,沮江雙流郁迴旋。
溝塍阡陌粲如繡,香粳紫芋皆良田。
地靈物秀氣淑美,由來袞袞生英賢。
朝家文明所及遠,於仿台閣尤蟬聊。
獵纓鳴佩走聲望,出入金馬如雲煙。
奈何應辰獨壈坎,華發示得離賓筵。
璵璠懸黎已為寶,結綠豈得偏棄捐。
願群彈冠自重惜,邑人行育子虛篇。
紅葉飄零,寒煙疏淡,樓台半在雲間。望中風景,圖畫也應難。又是重陽過了,東籬下、黃菊闌珊。陶潛病,風流載酒,秋意與人閒。霞冠。敧倒處,瑤台唱罷,如夢中還。但醉裡贏得,滿眼青山。華發看看滿也,留不注當日朱顏。平生事,從頭話了,獨自卻憑欄。
雨濕西風水面煙。一巾華發上溪船。帆迎山色來還去,櫓破灘痕散復圓。尋濁酒,試吟篇。避人鷗鷺更翩翩。五更猶作錢塘夢,睡覺方知過眼前。
安樂窩中,慶華發、蒼顏七十。生處好、十分清瘦,仙風道骨。自古天教仁者壽,只今人飲賢人德。更一年、兩度臘嘉平,垂弧夕。華堂上,靈椿匹。蘭庭下,孫枝七。望芹翁次第,年超八秩。歡伯便同分玉髓,河兒不用閏瑤笈。記醉時、三萬六千場,從今日。
淮浦見之子,春風初策名。
頗訝謫仙人,有籍白玉京。
晚遇廣文直,老交心愈傾。
同升芸香府,偶坐華發生。
斯人自龍性,意變難章程。
耆酒不疵吝,身如秋葉輕。
自言士處世,何必冰雪清。
交遊滿台省,毀譽半王城。
不肯效俯仰,畏高侮鰥惸。
常思老伊穎,紫蟹羞吳粳。
我輒抵掌和,音同磬隨笙。
小人奉慈親,皆嘗小人羹。
寒衣婦補綻,學績女娉婷。
日欲江海去,心期楊柳青。
眾木構大廈,豫章倚孤撐。
如子足醫國,可容移疾行。
丹書紫皇告,玉篆五嶽形。
何必陶隱居,吞霞養純精。
訪道自素約,諧心期暮齡。
但恐牽俗緣,志大功不成。
息交屏妻子,此語不須驚。
我觀人間世,無如醉中真。
虛空為鎖殞,況乃百憂身。
惜哉知此晚,坐令華發新。
聖人驟難得,日且致賢人。
左手持蟹螯,舉觴矚雲漢。
天生此神物,為我洗憂患。
山川同恍惚,魚鳥共蕭散。
客至壺自傾,欲去不得閒。
有客遠方來,酌我一甌茗。
我醉方不啜,強啜忽復醒。
既鑿渾沌氏,遂遠華胥境。
操戈逐儒生,舉觴還酩酊。
雷觴淡於水,經年不濡唇。
爰有擾龍裔,為造英靈春。
英靈韻甚高,蒲萄難與鄰。
他年血食汝,當配杜康神。
百花潭上,但荒煙秋草。猶想君家屋烏好。記當年,遠道華發歸來,妻子冷,短褐天吳顛倒。卜居少塵事,留得囊錢,買酒尋花被春惱。造物亦何心,枉了賢才,長羈旅、浪生虛老。卻不解消磨盡詩名,百代下,令
達人曠跡通出處,每憶安居舊山去。乞身已見抗疏頻,
優禮新聞詔書許。家法遙傳闕里訓,心源早逐嵩丘侶。
南史編年著盛名,東朝侍講常虛佇。角巾華發忽自遂,
命服金龜君更與。白雲出岫暫逶迤,鴻鵠入冥無處所。
歸路依依童稚樂,都門藹藹壺觴舉。能將此道助皇風,
自可殊途並伊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