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山水癖,妙處只自知。
夙約常寡味,邂逅愜心期。
幅巾與藜杖,安步隨所之。
朅來坐官府,頗覺此原違。
城頭望群峰,欲往類絆羈。
三春苦風雨,晴日一伸眉。
沙邊散車騎,竹輿從嘔咿。
獨與三四客,野服相追隨。
亭高俯空曠,洞古探環奇。
縣崖隱日月,幽壑蟠蛟螭。
澗水雜鳴佩,松風發清吹。
興來即傾酒,語到亦論詩。
聊揩簿書眼,償此閒暇時。
所歷固未厭,所感多餘思。
昔游木葉下,今茲綠陰肥。
江山雖可識,歲月乃如馳。
素餐豈不念,懷安敢雲私。
歸來耿不寐,欹枕聽晨雞。
出郭暄欲暑,涉林清自秋。
步隨目力高,身與山氣福
飛來辛夷花,拾得蓮葉舟。
一聲提壺廬。四顧叢薄幽。
詰屈九曲屏,突兀十二樓。
泉流澗級峻,雲起峰陰稠。
左摩紫髯兕,右拂蒼鱗虯。
牽衣憩更好,擁策登三休。
上呼笙簫侶,下瞰錦繡州。
豁落不平事,消融無涯憂。
太極浩初判,此山郁相繆。
幾人記曾來,老苔蝕琱鎪。
玲瓏聽我歌,歌徹玲瓏愁。
有酒且湑我,羲娥雪人頭。
上人分明見,玉兔潭底沒。上人光慘貌,古來恨峭發。
涕辭孔顏廟,笑訪禪寂室。步隨青山影,坐學白塔骨。
解聽無弄琴,不禮有身佛。欲問師何之,忽與我相別。
率賦贈遠言,言慚非子曰。
慈元宮殿五雲開。壽獻九霞杯。步隨王母共徘徊。仙子下瑤台。紅袖引翻鸞鏡媚,婆娑雪□風回。繁弦脆管莫相催。齊唱柘枝來。
高情不與俗人知,恥學諸生取桂枝。荀宋五言行世早,
巢由三詔出溪遲。操心已在精微域,落筆皆成典誥詞。
一鶚難成燕雀伍,非熊本是帝王師。賢臣雖蘊經邦術,
明主終無諫獵時。莫道百僚憂禮絕,兼聞七郡怕天移。
直緣材力頭頭贍,專被文星步步隨。不信重言通造化,
須臾便可變榮衰。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寶釵樓外秋深。土花沿翠,螢火墜牆陰。靜聽寒聲斷續,微韻轉、淒咽悲沈。爭求侶,慇勤勸織,促破曉機心。兒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隨音。任滿身花影,猶自追尋。攜向花堂戲鬥,亭台孝籠巧妝金。今休說,從渠床下,涼夜伴孤吟。
鄭剛中《丁朱四朋與了叔佩還錢塘道浦江井坑嶺賦此詩》詩詞原文及賞析
扁舟絕驚濤,芒履陟修嶺。
躋攀雖小勞,窈窕豈人境。
巨石開雙關,有道細如綆。
其中漸寬虛,闊步隨所逞。
古木垂嘉陰,一覆餘里頃。
寂寂艷出花,沈沈晦龍井。
時有飛泉落,噴薄珠玉冷。
毛骨皆清涼,反顧發深剩
麋鹿聞人聲,駭去山之頂。
春禽正對弄,決起不留影。
豈知道上翁,甚愛幽獨景。
如何蒙鄙外,一笑不相領。
負負出前山,遲疑夢初醒。
穰下勝游少,此洲聊入詩。
百花爭窈窕,一水自漣漪。
潔白憐翹鷺,優遊羨戲龜。
闌干紅屈曲,亭宇碧參差。
倒影澄波底,橫煙落照時。
月明魚競躍,春靜柳閒垂。
萬竹排霜杖,千荷卷翠旗。
菊分潭上近,梅比漢南遲。
岸鵲依人喜,汀鷗不我疑。
彩絲穿石節,羅襪踏青期。
素發頻來醉,滄浪減去思。
步隨芳草遠,歌逐畫船移。
繪寫求真賞,緘藏獻己知。
相君那肯愛,家有鳳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