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下半流水,屋上幾青山。當心千頃明鏡,入座玉光寒。雲起南峰未雨,雲斂北峰初霽,健筆寫青天。俯瞰古城堞,不礙小闌干。繡鞍馬,軟紅路,乍回班。層梯影轉亭午,信手展緗編。殘照遊船收盡,新月畫簾才卷,人在翠壺間。天際笛聲起,塵世夜漫漫。
烏乎古雲,蔚有時譽。
執古刀尺,割棄華組。
宿鈔成山,臆斷意齲
群疑塞胸,耳領心悟。
汲汲著書,恢恢養士。
猗公之起,惟皇有旨。
猗法之嗣,惟北峰有子。
遠矣北峰,曰公是似。
胡不百年,後學之思。
公不百年,後學思之。
矧予卜鄰,歲寒疇依。
稚予閱朋,至老無幾。
惟茲不靡,昭然永垂。
雨陰忽收霽,雲氣失閉封。
才轉橫裡港,西睨南北峰。
似慰畸人歸,天亦開喜容。
萬僝與萬僽,銷鑠無留蹤。
近京村舍盛,年豐多堯農。
門戶餖飣新,團圞傲窮冬。
北城入望邇,瑞靄何蔥龍。
敗筆亟收拾,不須寫心胸。
入關至急需,衣斷須先縫。
南山故業在,此去羞迎逢。
凝雲冱曉,正花才積,荻絮初殘。華表翩躚何處鶴,愛吟人在孤山。凍解苔鋪,冰融沙甃,誰憑玉勾闌。茸衫氈帽,冷香吹上吟鞍。將次柳際瓊銷,梅邊粉瘦,添做十分寒。閒踏輕澌來薦菊,半潭新漲微瀾。水北峰巒,城陰樓觀,留向月中看。巘雲深處,好風飛下晴湍。
氣和色莊,襟度洋洋。
雪殘春嶂,月午秋江。
峙凌虛金碧兮增飛來小朵之奇觀,發昔人幽潛兮來典午鹹和之遺芳。
或見或聞,意消心降。
若夫奉己淡薄,接物慈祥。
不泥文字,不墮平常。
此所以為北峰之克家,而於自受用昧中,
合乎性具之宗綱。
搜奇抉異三十載,此湖如玉韞而待。
發源遠自錦江來,匯流近與柴門對。
山川融結自古有,造物扃藏深意在。
瘦筇曾作日尋討,一見便覺天廣大。
兩山宛似南北峰,況有層塔相映帶。
芰荷十里萼綠華,雪月三千銀色界。
深藏最有君子意,自炫殊非小人態。
西湖每遇蘇雪堂,妙句尚憶秦淮海。
此湖端為舊遊發,{坭匕換九}重未信吾州隘。
鐵庵蜀珍坡仙派,下筆作詩風雨快。
從今新瑞次古杭,敢賀此湖貢慶會。
叔元不冠椎兩髽,縈青綰綠如堆鴉。
{上髟下監}鬖遠望毛髮古,日日惟聞餐暮霞。
吾家公遠更清絕,帶眼不穿衣不結。
好風吹袂任飄搖,夜夜惟聞弄明月。
餐霞弄月固不惡,不道農田布龜灼。
令君盛服道民苦,偃然袒裼猶不怍。
敬持此意款浮丘,浮丘乃與令同憂。
急呼風馬駕雲車,二仙方覺裸裎羞。
旋加冠巾更束帶,一見浮丘望塵拜。
便將凶歲變豐年,談知之間作滂霈。
油雲雖出南北峰,開端實自浮丘翁。
浮丘詩家老仙伯,故知憂國願年豐。
邦人一飽誰所賜,父應詔子兄詔弟。
若還此雨後五日,將見索汝枯魚肆。
范成大《淳熙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登大峨之巔,一名勝》詩詞原文及賞析
勝峰高哉摩紫青,白鹿導我登化城。
住山大士喜客至,兜羅布界繽相迎。
圓景明暉倚雲立,艴如七寶莊嚴成。
一光未定一光發,中有墨像隨心生。
白毫從地插空碧,散燭象緯天尤驚。
夜神受記亦修供,照世洞然千百燈。
明朝銀界混一白,咫尺眩轉寒凌競。
天容野色儵開閉,慘澹變化愁仙靈。
人言六通欲大現,洗山急雨如盆傾。
重輪桑采印巖腹,非煙非霧非丹青。
我與化人中共住,鏡光覿面交相呈。
前山忽湧大圓相,日圍月暈浮青冥。
林泉草木盡含裹,是則名為普光明。
言詞海藏不勝贊,北峰復有金橋橫。
眾慈久立佛事竟,一塵不起山竛竮。
向來無法可宣說,為問有耳如何聽?
我本三生同行願,隨緣一念猶相應。
此行且複印心地,衣有寶珠奚外營?
題詩說偈作公案,亦使來者知吾曾。
神通佛法須判斷,一任熱碗春雷鳴。
碧尖相對處,向煙外、挹遙岑。記舞鷲啼猿,天香桂子,曾去幽尋。輕陰。易晴易雨,看南峰、淡日北峰雲。雙塔秋擎露冷,亂鍾曉送霜清。登臨。望眼增明。沙路白、海門青。正地幽天迥,水鳴山籟,風奏松琴。虛楹。半空聚遠,倚欄干、暮色與雲平。明月千巖夜午,溯風跨鶴吹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