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岸,丁夫荷鍤聲繚亂。
紅蓮幕府誰獻言,運河洩水由涵管。
涵管掘開須到底,運材歸府供薪爨。
庶幾一壞不可復,民田雖槁河長滿。
民田為私河則公,獻言幕府寧非忠。
我聞此言為民說,急趨上令毋中輳
小民再拜為我言,涵管由來幾百年。
大者用錢且十萬,小者羊此工非堅。
厥初銖積費民力,厥後世世期相傅。
豈但旱時須灌溉,亦尤久潦水傷田。
向來久旱河流絕,放水練湖尤水洩。
州家有令塞涵管,涵管雖存誰復決。
小須雨澤又流通,涵管猶存不費工。
只今掘盡誰敢計,但恐民田縱此廢。
豐年餘水注江湖,涓滴不為農畝利。
有時驟雨浸民田,水不通流禾盡棄。
況今農務正紛紜,高田須灌草須耘。
盡驅丁壯折涵管,更運木石歸城闉。
呂城一百二十里,不知被擾凡幾人。
太守仁民古無比,凝香閣下寧聞此。
願傅新令到民間,涵管須塞不須毀。
已填涵管無尾閭,大舶通行水有餘。
涵管不毀民歡娛,異時瀦演無妨渠。
憶昔采詩周太史,不間小夫並賤隸。
試裒俚語扣黃堂,鈇鉞有誅寧敢避。
扁舟下樊溪,江南正清瀉。
曉登巴河岸,極目望春野。
步尋修竹寺,古木爭偃亞。
雲昔孫仲謀,刑牲致師禡。
雄圖邈已矣,英概足悲詫。
石梯造雲霧,丹白開廣廈。
山僧安寂寞,畏冷不出捨。
勞生遇閒境,頓使我心寫。
晚江平若席,風勢欲相借。
朝罱泥,暮罱泥,河水澆田河岸低。
吳中有田多鹵斥,河水高於田數尺。
雨淋浪拍岸善崩,歲歲罱泥增岸塍。
載泥船小水易入,船頭踏人船尾立。
吳兒使竹勝使篙,竹筐漉泥如濁醪。
水流泥滑似沃焦,岸上浮土何如高。
此身便作淘河鳥,河水終多泥漸少。
君不聞越上之田高於城,連車引水千尺坑。
車聲軋軋夜達明,田間濁水無時盈。
吳田苦澇越苦旱,越水常慳吳水滿。
嗟乎世間至平惟水猶不平,請君不用觀世情。
蠻子朝,泛皮船兮渡繩橋,來自巂州道路遙。
入界先經蜀川過,蜀將收功先表賀。臣聞雲南六詔蠻,
東連牂牁西連蕃。六詔星居初瑣碎,合為一詔漸強大。
開元皇帝雖聖神,唯蠻倔強不來賓。鮮於仲通六萬卒,
征蠻一陣全軍沒。至今西洱河岸邊,箭孔刀痕滿枯骨。
誰知今日慕華風,不勞一人蠻自通。誠由陛下休明德,
亦賴微臣誘諭功。德宗省表知如此,笑令中使迎蠻子。
蠻子導從者誰何,摩挲俗羽雙隈伽。清平官持赤籐杖,
大將軍系金呿嗟。異牟尋男尋閣勸,特敕召對延英殿。
上心貴在懷遠蠻,引臨玉座近天顏。冕旒不垂親勞徠。
賜衣賜食移時對。移時對,不可得,大臣相看有羨色。
可憐宰相拖紫佩金章,朝日唯聞對一刻。
邊城冬,日日黃埃飛朔風。
蔥嶺雪深埋古道,河岸冰厚與天通。
可汗牙帳青海東,壯士卷甲趨奇功。
公孫卿材名將種,橫槊賦詩海濤湧。
作吏宜思故家勇,早取靈鹽隸秦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