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夷兮第一山溪,升真有洞兮大王天柱交相齊。
不知何年中秋兮玉帝賜宴會曾孫,幔亭結雲霞兮彩橋跨虹霓。
欲訪仙跡兮搜剔地靈,溯洄乘舟兮陟險杖藜。
身輕欲生羽翰兮們煙蘿而躡天梯,下視人境杳邈兮但見亂峰參錯相高低。
龍洞通天池兮巖鶴舞雙翎,鐵骨藏玉匣兮玉蛻和香泥。
月浸觀音石兮恍有金身現普陀,風號玉女峰兮疑是湘江虞妃啼。
仙館學堂兮聞書聲,丹爐茶灶兮曉煙迷。
船架半壑兮使星會泛河漢歸,機留古洞兮天孫去作牽牛妻。
棋盤開岩石兮釣台瞰晴川,巖有虎嘯兮窠有金雞棲。
獅子伏巖兮耀日氣猶鮮,仙羊化石兮眠雲青草萋。
大小藏蘊靈兮下有龍湫水泠泠,一線天通九有兮旁有風洞涼淒淒。
翰墨羅列兮因之生興,廩石高貯兮可以忘饑。
紅塵迥絕兮山中發蘭桂,神仙何許兮雲間聞犬雞。
茶洞幽窅兮懸崖飛瀑布,桃源深邃兮沿流得徑蹊。
有人卜居大隱屏兮學宗周孔事鹽虀,但見此心止止兮煉成大藥服刀圭。
武夷君去後兮有十三仙之同時,代不乏人之兮仙階陸續躋。
或屍解兮只履歸去,或飛昇兮鐵笛長嘶。
以今視昔兮吳李可接踵,不須懷古兮感慨而愴悽。
作詩勉同志兮欲倩仙掌摩丹崖,我醉揮椽筆兮大書特書而留題。
撐船碧江上,春日何遲遲。汀花最深處,拾得鴛鴦兒。
漁父無憂苦,水仙亦何別。眠在綠葦邊,不知釣筒發。
樵叟無憂苦,地仙亦何別。茆屋岸花中,弄孫頭似雪。
扣舷得新詩,茶煮桃花水。劈劈數片帆,去去殊未已。
仁政無不及,乳獺將子行。誰家苦竹林,中有讀書聲。
瀟灑藏修處,琴書與畫圖。白丁門外遠,俗子眼前無。
楚楚臨軒竹,青青映水蒲。道人能愛靜,諸事近清枯。
盡日衡門閉,蒼苔一徑新。客心非厭靜,悟道不憂貧。
白屋懸塵榻,清樽憶故人。近來疏懶甚,詩債後吟身。
閒客幽棲處,瀟然一草廬。路通元亮宅,門對子雲居。
按劍心猶壯,琴書樂有餘。黃金都散盡,收得鄴侯書。
寂寥荒館下,投老欲何為。草色凝陳榻,書聲出董幔
閒雲長作伴,歸鶴獨相隨。才薄知無用,安貧不自危。
時鳥朝暮鳴,芳草日夜生。
春風捨我去,歲律俄崢嶸。
綴簇繭白白,出陂稻青青。
鳴機織苧葛,暑服亦已成。
小兒結山房,窗戶頗疏明。
萬事不掛眼,朱黃浩縱橫。
佳哉東北風,吹下讀書聲;功名詎敢望,且復慰父兄。
旄頭彗紫微,無復俎豆事。金甲相排蕩,青衿一憔悴。
嗚呼已十年,儒服弊於地。征夫不遑息,學者淪素志。
我行洞庭野,欻得文翁肆。侁侁胄子行,若舞風雩至。
周室宜中興,孔門未應棄。是以資雅才,渙然立新意。
衡山雖小邑,首唱恢大義。因見縣尹心,根源舊宮閟。
講堂非曩構,大屋加塗塈。下可容百人,牆隅亦深邃。
何必三千徒,始壓戎馬氣。林木在庭戶,密干疊蒼翠。
有井朱夏時,轆轤凍階戺。耳聞讀書聲,殺伐災彷彿。
故國延歸望,衰顏減愁思。南紀改波瀾,西河共風味。
采詩倦跋涉,載筆尚可記。高歌激宇宙,凡百慎失墜。
夜枕苦展轉,午睡清且安。
萬事有乘除,滿意良獨難。
貧居鮮來客,兒女自團圞。
書聲雜紡響,聒耳亦足歎。
念我素心友,詩盟久已寒。
向來適邂逅,杯酒語夜闌。
如何同所捨,聚散如沙摶。
百年盡偶爾,棄置何足歎。
陸文圭《題劉晦卿月樓圖並錢秋閣之行乃不犯月樓宇》詩詞原文及賞析
君不見劉越石,晉陽鐵騎圍城急。
一聲長嘯震山谷,拋弓散走群兒泣。
又不兒庾元規,武昌僚佐相追隨。
坐據胡休夜笑語,不知寶主竟為誰。
枕戈待旦成可事,終鑲著鞭先士稚。
況復西風塵污人,茂宏舉扇思還第。
嗟嗟二子逢世亂,誤長清談空致患。
爭如今夕倚蘭人,一生飽嘎昇平飯。
百城桴鼓夜不鳴,萬里山川秋愈明。
黃鶴孤飛白鷗睡,捲簾露氣下三更。
初聽笛聲何激烈,再聽書聲更清越。
素娥密約無人知,今秋丹桂來先折。
張栻《張子淵攜二子西歸求予詩為賦此以致鄉黨之義》詩詞原文及賞析
窮冬泝荊江,風急波濤怒。
張君一葉舟,追逐任掀舞。
時從古岸邊,頗得班荊語。
君家岷山下,鬚眉挾風雨。
萬里生橐歸,問君自何苦。
兩兒才過膝,秀色隱眉宇。
昨者試省中,旁觀正如堵。
誦書聲琅琅,亦復記訓詁。
呼前與酬答,進止良應矩。
我為三咨嗟,每見必摩拊。
祝君須愛惜,事業貴有序。
美質在陶冶,如器無苦窳。
道遠方愁予,速成戒自古。
可使利慾風,居然熏肺腑。
良心人所同,愛敬發端緒。
岷江本一勺,東流貫吳楚。
但當養其源,日進自莫御。
君歸閉門思,予言或可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