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委所窮,出仕增轗軻。
家山有蕨薇,歸足瘳飢餓。
功名我豈敢,動若手足縛。
太官五斗粟,飽食慚且頗。
老胥抱文書,俾我供吏譚。
厭此將毋觀,法在恐深坐。
舊書不得讀,掩帙充枕臥。
朋游久益落,蹭蹬自老大。
近乃得吾子,聽語百憂破。
顏郎見清賞,今子傾一座。
新詩已出人,珠玉落欬唾。
諸生正業儒,風雅久不作。
子決有是哉,吾道便可賀。
雲蓊蔚兮山之巔,瞻岳靈兮望青天。
嶄巖崷崒兮磅礡無垠,龍從律師勃兮寧一以為仁。
草木雜而羅生兮人不可名,鳥獸蕃而走集兮虞不能知。
因高錯事兮道此躋陛,登岱勒成兮胡為而七十二君。
齊余心兮不外,高余冠兮甚偉。
擷芳杜兮為衣,掇紫芝兮作佩。
柏實兮松花,石髓兮蘭英。
蕙餚陳兮玉案,明水湛兮清尊。
誠拳拳兮不解,寐接神兮怳若有言。
嵩高峻極兮生甫與申,周道將明兮宣以中興。
水旱不常兮蟲螟以災,稼穡卒荒兮民生流離。
勞來安集兮之子功,佑此下民兮寧遺神羞。
史君威名聞四方,南床凜凜凝秋霜。
史君和氣到甌越,幕府初開夜飛雪。
頗聞此雪仍歲無,定知來隨御史車。
黃堂洗印未多日,慶朝況此當懸唬
明年豐登日可數,父老兒童爭起舞。
遲明駕版擁譙門,試拾歡搖作詩語。
史君風度神仙人,相門出相寧非真。
妙齡兩科談笑得,晚趨嚴召依風雲。
台端敢言奸聽聳,至今讜論時傳誦。
踏遍巫山十二峰,卻尋春草池塘夢。
人傳史君威稜稜,我知威愛元兼行。
蒼髯如戟面如鐵,惠養自有循良稱。
高牙入境紛進謁,賓屬庭趨公磬折。
民生共喜愛日溫,吏行獨畏春冰裂。
向來夔州妙籌邊,夷蠻落膽皇靈宣。
還朝奏課居第一,夜半帝席為之前。
東嘉今為股肱郡,小試望之三輔近。
會循故事入三公,致君要使登堯舜。
東風未動春先回,梅花照明眼筵開。
吏民合詞頌難老,一笑千里傳銀杯。
佳兒恂恂授衣缽,玉樹芝蘭俱秀髮。
江南世胄比長淮,更看雲來萃簪笏。
平生知己今上天,敢復坐歎寒無氈。
巴言未足贊公壽,載誦峻極崧高篇。
秋雲陰陰壓邊城,秋風颯颯飛邊塵。
淮堧夕烽連峴首,往來羽檄無時停。
那籌樓上一長嘯,環六十郡皆陽春。
老翁哺兒誇說尹,連年我禽歌即盈。
皇明如在殿西角,恩許借留為福星。
六弧標慶當撥度,載途鼎沸歌謠聲。
請公細酌成都酒,拄笏看度西山雲。
只將祭酒瞪目意,坐鎮坤軸如砥平。
可憐兒輩見坎井,孰知我公身心廷。
天生人物關運數,豈為爾較山重輕。
淅江時巡今四葉,上流地險如建瓴。
強敵逆天久就厭,力困尚逞牙距獰。
膽折棧雲不敢向,介冑酣眠宵徹明。
雅知折衝妙方略,胸中歷歷不啻行。
我聞四海如一體,手足誰異元相親。
癢痾何適不關我,仁者頃刻字得寧。
吾皇盛德堯舜主,包瑕匿垢韜厥靈。
一朝震怒詔薄伐,天戈所指壺漿迎。
西南倚公九鼎重,草木亦自知威名。
寶書斑斕真學士,陣圖反授諸將軍。
頻來寵光赫奕一,富有學問規經綸。
蜀才自昔比齊魯,公既崇學揚其文。
更須度外物外外,聲病未可拘豪英。
蜀民生理日艱急,公既減賤矜其貧。
張弓何時可復弛,一分可寬寬一分。
蜀邊儲峙僅虛籍,公既檄吏探其囷。
餽糧千晨憂不斷,渭上可無人雜耕。
蜀兵十萬今有機,公既選練蒐其精。
將驕易置端在我,尾大安得平如衡。
公心渾如古井水,沄沄外物何關情。
公才信是澗壑松,大廈安樂扶其傾。
勿謂蜀漢彈刃土,酇侯用這開西京。
間關武侯說良苦,千古大分垂彤青。
願公為國一引手,饑食渴飲心經營。
從前規模會展拓,蓋世事業看崢嶸。
旆旌揚風出子午,笳鼓動地超三秦。
毋使酇侯武侯得專美,蜀山豈無齊之石可磨亦可銘。
少徐帶礪河山盟,命圭相印酬元勳,
胙士奕葉疏恩榮。卻歸麻壇之山命仙侶,
脯麟酌醴一曲歌長生。
人笑庾郎貧,滿胸飯寒菜。
春盤食指動,筍茁入市賣。
回首萬錢廚,不羨廊廟宰。
民生暫神奇,胞嶲伐性壞。
忍持芭蕉身,多負牛羊債。
籜龍不稱冤,易致等拾芥。
蕭蕭煙雨姿,壯士持戈介。
駢頭沸鼎鼎,可口垂涎嘬。
霜叢負後凋,玉食香余噫。
續詩無全功,葑菲儻可采。
我從山中來,安宅豈敢卜,
窮秋積霖潦,陋巷沒車轂。
環堵不蔽風,下床每塗足。
灶蛙日已長,釜魚時可漉。
瓦解豈一朝,糞土扶朽木。
中夜若崩山,微軀憂壓覆。
晨炊無尺椽,慨歎食重肉。
益思反蓬茅,終老依松竹。
雲居蔭薜蘿,野性狎麋鹿。
澗溪可濯飲,薇蕨余希蔌。
寧惟此寓館,薄宦同旅館。
吾食敢求飽,民生猶歉腹,
囊空庶無寇,囷竭尚有粟。
墨突不暇黔,誰能憂破屋。
河南百州縣,七郡所分治。
前歲農事缺,旱澇始復繼。
衣食既無資,民生曷繇遂。
顧予位民上,日夕懷憂愧。
爾有敦厚資,其性勤撫字。
徙者必輯綏,饑者必賑濟。
咨詢必周歷,毋憚躬勞棨。
虛文徒瑣碎,所至皆實惠。
勉旃罄乃誠,庶用副予意。
七閩古要荒,是為越南徼。
秦漢列職方,居民亦稀少。
文風漸褰開,李唐盛稱表。
問之何因爾,風氣有先兆。
桓桓觀察公,切切廑告詔。
至今章掖流,詩書被余照。
伊洛道既南,考亭重繼紹。
譬之中天日,萬古垂炳耀。
豈但行中原,衣被彌嶺嶠。
雲胡一氣遷,變化有難料。
百年詩書地,末俗事攘矯。
豈是殷民頑,此亦關感召。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為擾。
庸人亦何傷,貪小禍非校
小貪人易知,大貪一何巧。
豺狼不堪問,狐鼠何足道。
哀哀消漳民,仁者宜一吊,
何年彗旄頭,燐火猶有爝。
十家九空荒,落日曛野燒。
邇來痛甫定,生意漸原草。
三年兩徵兵,行人亦傷悼。
閩地本磽瘠,山海相帶繞。
兩耕不供餐,儉歲即有莩。
獨藉煮海余,易以供歲調。
古人弛麗禁,瑣瑣不爾較。
但令官無虧,一任民轉漕。
近年鹽法密,適以長貪暴。
茫茫一溟渤,乃是大阱沼。
下不濟民窮,上不資國耗。
饑狼與餓鼠,白晝敢嗥噪。
民膏寧幾何,爾腹安得飽。
我思山海藏,本是天地寶。
公家賣鹽引,本錢亦銖秒。
只今增倍蓰,安得不為撓。
上恩豈不厚,末弊誠不料。
官曹既猶御,何責汝為盜。
千鈞發鼷鼠,桃蟲集飛鳥。
我欲陳其言,哀情動深悄。
閩山秀而剛,習氣本強矯。
近代姱節人,一一皆可考。
漢史言未公,反覆出篁筱。
反覆豈其性,當年久探討。
學道皆有用,薰陶乃其妙。
撫御或失宜,反以萌不肖。
矧茲一嶠地,峒險接深杳。
郡人生本微,鄰寇時掠剽。
亟當保天和,玉石戒俱燎。
民生必有養,而後可施教。
雲何無其具,而輒事刑勦。
海濱去天邊,高高不堪叫。
使者重觀風,蘇息宜及早。
今茲水用事,簷雨四十日。
禱祈遍群望,魚解入家宅。
小民例煎迫,在在絕粒食。
聖人制邦國,休養覬生活。
本根者州縣,父母資牧伯。
夫何失其理,致使為盜賊。
犯之復無赦,恐負天地德。
昨來諸暨變,本以鹺故得。
有司屢殺戮,勢欲與之敵。
民生各良性,豈獨肆凶慝。
饑寒迫於後,妻子時動色。
那知刀鋸威,乃甚溝壑厄。
市人起相戰,爭利初毆擊。
吾非志剽掠,解後有其跡。
王官亦人耳,聞此宜隱惻。
不然罹憲網,無暇謀復出。
嗚呼不得已,天下蓋非一。
橫屍類難狗,斬刈遽狼藉。
頗聞動官軍,餘黨收捕急。
儻非勸本務,有死民不易。
是時天復雨,省宰到層畢。
夫民使之飽,不飽亦吾匹。
丁寧善其生,淚下死魂魄。
鞍馬覆山黑,旌旗垂野紅。
問遠誰當行,太守臨蜀中。
太守時之豪,學博文章工。
人事未稱遂,崎嶇已巴東。
公年方六十,皎皎頭如童。
不服何首烏,自有夜氣充。
丹田芙蕖開,餘光發形容。
推此見治民,亦與治身同。
以靜鎮浮躁,以仁蘇疲癃。
一夫無向隅,四野常年豐。
間出作遨頭,伐擊鼓與鐘。
遠民生愛敬,有古循吏風。
豈止招學徙,區區繼文翁。
蘇洵《丙申歲余在京師鄉人陳景回自南來棄其官得太》詩詞原文及賞析
岷山之陽土如腴,江水清滑多鯉魚。
古人居之富者眾,我獨厭倦思移居。
平川如手山水蹙,恐我後世鄙且愚。
經行天下愛嵩岳,遂欲買地居妻孥。
晴原漫漫望不盡,山色照野光如濡。
民生舒緩無夭扎,衣冠堂堂偉丈夫。
吾今隱居未有所,更後十載不可無。
聞君厭蜀樂上蔡,佔地百頃無邊隅。
草深野闊足狐兔,水種陸取身不劬。
誰知李斯顧秦寵,不獲牽犬追黃狐。
今君南去已足老,行看嵩少當吾廬。
黎山千仞摩蒼穹,顓顓獨在大海中。
自從漢武置兩郡,黎人始與南州通。
歷歷更革不勝計,唐設五筦如容邕。
皇朝聲教久漸被,事體全有中華風。
生黎中居不可近,熟黎百洞蟠疆封。
或從徐聞向南望,一粟不見波吞空。
靈神致禱如響答,征帆飽掛輕飛鴻。
曉行不計幾多里,彼岸往往夕陽舂。
流求大食更天表,舶交海上俱朝宗。
勢須至此少休息,乘風徑集番禺東。
不然舶政不可為,兩地雖遠休戚同。
古今事變無定論,難信捐之與揚雄。
四州隅分各置守,瓊台帥閫尤尊崇。
高雅大纛擁方伯,鼓吹振響驚蛟龍。
漢家威名兩伏波,盧丁以來幾宗工。
衛公精爽尚如生,妙語況有玉局翁。
史君吏事素高了,明若古鏡摩青銅。
叱馭行行不作難,平生惟仗信與忠。
布宣王靈萬里外,益使向化來蠻賨。
第惟遐方習疏慢,政化要當率以躬。
霧中能見越王石,自然心服令易從。
頑獷未率宜以漸,勿示駭政先含容。
平平之策用定遠,下下之考書陽公。
吏民生長固安土,尚當摩撫如童蒙。
屬僚宦游豈得已,士多失職悲途窮。
名分卑尊不可紊,更念何處不相逢。
官事既了與無間,可使知氣俱沖融。
鄉閭惜別情所鍾,臨岐為傾琥珀濃。
手遮西日念遠去,欲留奈何鼓逢逢。
願君穩度三合溜,早歸入侍明光宮。
海珠吐月海水紅,翠竹巖近蓬萊宮。
晨游東華天帝所,望舒前導參豐攏
帝曰炎圖億萬載,往哉汝諧盤石宗。
授之虹玉金斗印,一佛出世群仙從。
麟兮定兮已為瑞,彩袖接武葛氏龍。
憶昔京畿得賢輔,胥濤欲囓粒食空。
百萬生靈衽席上,三日事為方寸中。
至今途歌與裡詠,活民生佛稱我公。
公侯袞袞世罕有,初心本願畢陰功。
枌榆社內連理,華萼樓間天九重。
邦臣未識買臣貴,天子應知劉向忠。
未央前殿催元會,天詔傳宣一字封。
武夷之山三十六,僕居八曲鼓子峰。
白馬仙人向我說,高牙今駐秦甬東。
起看梅花玉的皪,記得誕日今重逢。
去年已獻鶴飛曲,今年作詩尤未工。
一年一軸從今始,鄴架軸少詩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