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田可耕鑿,遼土直沙漠。
蓬棘不復生,條干何由作。
茲山亦沙阜,短短見叢保
冰霜葉墮盡,鳥獸紛無托。
乾坤信廣大,一氣均美惡。
胡為獨窮陋,意似鄙夷落。
民生亦復爾,垢污不知怍。
君看齊魯間,桑柘皆沃若。
麥秋載萬箱,蠶老簇千箔。
余粱及狗彘,衣被遍城郭。
天工本何心,地力不能博。
遂令堯舜仁,獨不施禮樂。
大道未喪世,朝廟何雍容。
兩階陳玉帛,東序懸鍾鏞。
揖讓俎豆間,四海穆清風。
皇圖日鹵莽,小儒襲章縫。
前經委蔓草,弄筆誇彫蟲。
何知藿食者,六藝羅胸中。
九成明神降,三獻遠祖通。
先聖遞文質,後王更異同。
禮樂如有興,問此黃發翁。
河圖與鳳鳥,歎息何由逢。
七月景炎炎,金神令初馳。
辰哨掩村墟,挈家向山薇。
左手掖慈母,右手招妻兒。
小人俱世役,誰能抱朝饑。
舉頭赤日高,繭足荒山垂。
慰老忽喘息,撫嬰母啼悲。
吞聲各偷生,莫問歷階誰。
紛紛事輕逞,梟獍忍若為。
性命不直土,殺戮以當戲。
鬼妾棄所歡,皇顏色戚怡。
恢恢不罩渠,何辜及林池。
今經用戲地,滿目腥風吹。
少陵歸草堂,曾叱群小非。
嗟哉夫何言,收拾聊此歸。
此歸實天幸,團欒如去時。
牆西老桂色,屋南佳鞠姿。
一笑渾未忘,主人舊須收。
東巷去問安,茗碗重酒卮。
北鄰了殘獲,戒婦中宵炊。
穹昊由此正,禮樂儻可期。
悠悠風塵中,寧不剩四支。
未識衣裳化,何年及茅茨。
昕昏有為命,啜水當如飴。
全荊百萬兵屯雲,甲光耀日爭晶熒。
中有詩書禮樂師,聲色不動今孔明。
幕府晝閒多嘯詠,風流文采被諸生。
嗟予入蜀四載久,根未得承謦欬聲。
今為屬縣方托跡,似聞號召將朝京。
荊州一紙賢十部,字畫飛動詩語清。
居然二妙到蔀屋,再拜莊誦心已傾。
憶昔錦城秋月裡,張侯更迭賦歌行。
人生聚散不可料,如月圓缺與陰晴。
豈期斐章辱賜和,驪珠寶璐篋笥盈。
儻因徐辟見孟子,有志未就公其成。
劉克莊《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詩詞原文及賞析
治象難言說,風謠采道塗。
太平於此盛,曠古以來無。
腰笛童鞭犢,烹葵婦饁夫。
文如未見者,堯豈可名乎。
禮樂河汾策,衣冠洛社圖。
□□工黼黻,筆力若為模
雲紀軒皇代,星高太白年。廟堂咨上策,幕府制中權。
盤石藩維固,升壇禮樂先。國章榮印綬,公服貴貂蟬。
樂善旌深德,輸忠格上玄。剪桐光寵錫,題劍美貞堅。
聖祚雄圖廣,師貞武德虔。雷霆七校發,旌旆五營連。
華省征群乂,霜台舉二賢。豈伊公望遠,曾是茂才遷。
並秉韜鈐術,兼該翰墨筵。帝思麟閣像,臣獻柏梁篇。
振玉登遼甸,摐金歷薊壖。度河飛羽檄,橫海泛樓船。
北伐聲逾邁,東征務以專。講戎喧涿野,料敵靜居延。
軍勢持三略,兵戎自九天。朝瞻授鉞去,時聽偃戈旋。
大漠風沙裡,長城雨雪邊。雲端臨碣石,波際隱朝鮮。
夜壁沖高鬥,寒空駐彩旃。倚弓玄兔月,飲馬白狼川。
庶物隨交泰,蒼生解倒懸。四郊增氣象,萬里絕風煙。
關塞鴻勳著,京華甲第全。落梅橫吹後,春色凱歌前。
直道常兼濟,微才獨棄捐。曳裾誠已矣,投筆尚淒然。
作賦同元淑,能詩匪仲宣。雲霄不可望,空欲仰神仙。
伯才不鼓琴,良為知音撤。
淵明琴無弦,荊扉晝常閉。
吾道傳滄洲,初不待識別。
叔孫志諧俗,禮樂用綿蕝。
子陵持正論,阿庚腰領絕。
寧可負鑿方,枉尺未應屑。
郊居本寂寞,況乃生計拙。
食指日益敏,資用時告竭。
客至坐無氈,竊與鄭公埒。
天隨拾杞菊,焉能饜餔餟。
平生所厚人,過門或電制,
嘗聞貴易交,一命已變節。
包苴既無魚,裋褐倦造謁。
闊遠故人書,誰復訪衰苶。
有焰手可炙,其如火不熱。
聞酸蚋必聚,其如醯不冽。
向來出肺肝,生死語虛設。
醇風恣澆漓,仁義從蕩滅。
江湖足相忘,何苦怨離別。
黃君忘年友,歲寒我輩列。
抗志忌詭隨,講究亦可悅。
高堂甘旨奉,敢以貧故闕。
姑從學學半,俯首棲林樾。
近枉寄贈篇,用意尤清切。
似聞於易道,琅誦口不輳
顧慚澤畔,韋編老披閱。
未達言外意,搔首漫卼臲。
三聖日星垂,牆仞靡容瞥。
動靜本自然,發明賴前哲。
屈伸相感觸,至理甚昭晰。
泰反覆於隍,而順出自穴。
機緘默循環,勿用騰口說。
寒泉終可食,但貴井常渫。
正乏雙南金,報稱愧滅裂。
見許惠然來,諒不出良月。
莫學王子猷,興盡江天雪。
斬蛟將軍飛上天,十年海水生紅煙。
驚濤怒浪盡壁立,樓櫓萬艘屯戰船。
蘭山搖動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
鴟夷不裹壯士屍,白日貔貅雄帥府。
長鯨東來驅海魷,天吳九首龜六眸。
鋸牙鑿齒爛如雪,屠殺小民如有仇。
春雷一震海帖伏,龍變海魚安海族。
魚鹽生計稍得蘇,職貢重修遠島服。
判官家世忠孝門,獨松節士之奇孫。
經綸手段飽周孔,豈與弓馬同等倫。
晝窮經史夜兵律,麟角鳳毛多異質。
直將仁義化笞榜,羞與奸□競刀筆。
吾聞判官昔佐元戎幕,三軍進退出籌度。
使移韜略事刑名,坐使剽游歸禮樂。
鳳凰池,麒麟閣,
酬德報功殊不保九天雨露聖恩深,
萬里扶搖雲外廓。
長江衣帶水,歷代鼎彝功。服定衣冠禮樂,聊爾就江東。追憶金戈鐵馬,保以油幢玉壘,烽燧幾秋風。更有當頭著,全局倚元戎。攢萬舸,開一棹,散無蹤。到了書生死節,蜂蟻愧諸公。上有皇天白日,下有人心青史,未必竟朦朧。停棹撫遺跡,往恨逐冥鴻。
二儀育萬物,四時代寒暑。
三五鹹哲王,質文有今古。
聖人貴通變,愚者或未睹。
周公興禮樂,光翼兄與父。
宣尼謀魯國,一變道斯舉。
舊章不可忘,季世賴毗輔。
苟能繼先志,改制固法祖。
國家歷年祀,庶績罔不敘。
乘時宜損益,更化俟明主。
愧無賈生書,今日悟當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