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教殆淪缺,庸音互相傾。忽觀風騷韻,會我夙昔情。
蕩漾學海資,郁為詩人英。格將寒松高,氣與秋江清。
何必鄴中作,可為千載程。受辭分虎竹,萬里臨江城。
到日掃煩政,況今休黷兵。應憐禪家子,林下寂無營。
跡隳世上華,心得道中精。脫略文字累,免為外物攖。
書衣流埃積,硯石駁蘚生。恨未識君子,空傳手中瓊。
安可誘我性,始願愆素誠。為無鸑鷟音,繼公雲和笙。
吟之向禪藪,反愧幽松聲。
河南靈地,信從生俊傑,皆由天祐。見說簪纓稱世襲,復是青氈還舊。學海淵源,筆端鋒鏑,未遜誰居右。使台暫贊,直須黃閣環召。欣遇初度良辰,中原節過,九日方稱壽。好看萊衣□舞處,盡羨一門三秀。名過河東,迭居宰職,復見韋平胄。祝君遐算,南山松柏長茂。
成紀星郎字義山,適歸高壤抱長歎。詞林枝葉三春盡,
學海波瀾一夜干。風雨已吹燈燭滅,姓名長在齒牙寒。
只應物外攀琪樹,便著霓裳上絳壇。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鳥啼花落人何在,
竹死桐枯鳳不來。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歎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鄭剛中《類試院放榜眾論以得士為慶作古詩一章呈詳定》詩詞原文及賞析
書生業辭藝,不為覓科舉。
胸中負器識,筆下有今古。
君看阿房賦,豈是布衣語。
獨其在糊名,貴賤惟所主。
得之類至寶,棄去祗如土。
有司開化爐,熔鑄要精處。
時方為鼎鏞,小冶不應鼓。
諸公皆名流,學海浩吞吐。
丹靈骨先換,入榜盡龍虎。
訪以執文柄,我亦費羅取,
書生家風寒,僕馬在何許。
趼足赴重圍,裹飯坐長廡。
視公簾幕間,若有霄漢阻。
那知先達心,每事必念祖。
未把短檠棄,尚記燈燭苦。
關防周罅隙,考校到毫縷。
雜置戰場文,一字不輕與。
如持古黃鐘,端坐分律呂。
在處拔其尤,可但十得五。
奉此賢能書,足以上天府。
蜀士多豪英,父老自能數。
謂或有遺珠,勉使相接武。
我輩酒樽空,邊城隔煙雨。
自我得蘇集,玩閱幾忘年。
汲甘乏修綆,適遠疲短牽。
取一九不隨,望若終茫然。
子齒始半我,用志超我先。
晶熒出秀句,妙斲遺雕鐫。
此翁深堂奧,駢闐誰敢專。
潢污置不雲,學海須百川。
怪子介且方,落筆盤走圓。
子真蘇門徒,豈獨長短篇。
平生修月手,不補衣履穿。
秦黃晁張陳,眾星耿霜天。
世儒昂其首,指似如登仙。
子起斯人後,游刃牛無全。
邢娥望可知,眾女空丹鉛。
何時班荊地,解我心懸懸。
即今清夜夢,不止懷昔賢。
李顯《景龍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萊宮,御大明殿,》詩詞原文及賞析
大明御宇臨萬方,--李顯
顧慚內政翊陶唐。--皇后
鸞鳴鳳舞向平陽,--長寧公主
秦樓魯館沐恩光。--安樂公主
無心為子輒求郎,--太平公主
雄才七步謝陳王。--溫王重茂
當態讓輦愧前芳,--上官昭容
再司銓筦恩可忘。--崔湜
文江學海思濟航,--鄭愔
萬邦考績臣所詳。--武平一
著作不休出中腸,--閻朝隱
權豪屏跡肅嚴霜。--竇從一
鑄鼎開岳造明堂,--宗晉卿
玉醴由來獻壽觴。知--明悉獵
乃翁學海深無底,材如莫耶淬清水。
天教乞與玉麒麟,拍手歡呼為公喜。
雪峰千丈玉嶙峋,玻璃之江浸秋旻。
可憐秀氣無著處,都為此子融精神。
昨夜使星光耿耿,旁邊卻有庚星影。
起來瑞靄迷綺筵,玉果犀錢試湯餅。
乃翁著書身為臞,私稿自有一石渠。
行看一日誦千紙,不必更讀他人書。
乃翁勳名已如許,如何免得洪鈞府。
請更撰成經國譜,付與郎君踵前武。
長江欲趨海,日夜不肯休。
終然至海後,大小同一流。
君家學海名,舊著江上樓。
取義誠在斯,終始志欲侔。
雲門接滄波,碧玉浩遠遊。
一瞬便可得,垂則良易求。
茲道無小成,勉矣歸藏修。
足蘭間津路,肩檔息奚跛。
醉鄉吒一廛,學海浮單舸。
觀民竦前瑕,斂躁入危坐。
獨欣未窮極,早狼挫剛果。
愚徒巧掩拙,語每洩座臥。
所須補罅隙,亦我廢星瑣。
智不給籌運,力難任敗贏。
汲汲欲為謀,政恐無時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