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甸雲收,歌舞地、依然江渚。嗟往事、豪華無限,夢迴何許。翠被那知思玉度,繡褂謾說為行雨。悄不禁、俯仰一淒涼,成千古。吳蜀會,襟喉處。據勝勢,開天府。著詩書元帥,談笑尊俎。步障月明翻鼓吹,華榱霧濕披窗戶。把勝游、都與舊風光,湔塵土。
虛齋鎮東鄞,從這南容君。
我初未之識,邕翰傾慇勤。
修潔以博羽,秀美而有文。
玉犀映秋水,英辭湧春雲。
雞距角魯蜀,昂然鶴非群。
晤言到期聖處,商也樂所聞。
最喜直而度,壯音駴鼓鼖。
告子少於孟,先策養氣勳。
牛山木信美,謹勿容斧斤。
助苗固得槁,可使稗不耘。
觀於所植立,真能張吾軍。
仁義可效治,淵源在河汾。
詩書自師友,芝蘭足膏薰。
剛風接勁翮,去去翔霄旻。
清時有聞者,必也吾子雲。
謀拙身無向,歸田久未成。
來陳為懶計,傳道愧虛名。
俎豆終難合,詩書強欲明。
斯文吾已試,深恐誤諸生。
久愛閒居樂,茲行恐遂不。
上官容碌碌,飽食更悠悠。
枕畔書成癖,湖邊柳散愁。
疏慵愧韓子,文字化潮州。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錫社,派別支流。
居衛仕宋,臣嬴相劉。乃武乃文,或公或侯。
晉歷崩坼,衣冠擾弊。粵自太原,播徂江澨。
禮喪賢隱,時屯道閉。王室如毀,生人多殪。
伊我有器,思逢其主。自東施西,擇木開宇。
田彼河曲,家乎汾浦。天未厭亂,吾將誰輔。
伊我祖德,思濟九埏。不常厥所,於茲五遷。
欲及時也,夫豈願焉。其位雖屈,其言則傳。
爰述帝制,大搜王道。曰天曰人,是祖是考。
禮樂鹹苦,詩書具草。貽厥孫謀,永為家寶。
伊余小子,信慚明哲。彼網有條,彼車有轍。
思屏人事,克終前烈。于嗟代網,卒余來紲。
來紲伊何,謂余曰仕。我瞻先達,三十方起。
夫豈不懷,高山仰止。願言毓德,啜菽飲水。
有鳥反哺,其聲嗷嗷。言念舊德,憂心忉忉。
今我不養,歲月其滔。黽俯從役,豈敢告勞。
從役伊何,薄求卑位。告勞伊何,來參卿事。
名存實爽,負信愆義。靜言遐思,中心是愧。
古人肉食無遠謀,腰錢騎鶴向揚州。
春風十里珠簾捲,但看竹西歌吹樓。
天朝選用詩書帥,上策公言須自治。
屏翰堅持保障功,江淮益壯金湯勢。
強敵不敢縱南牧,關塞煙迷芳草綠。
兒童歌舞樂昇平,一曲梅花細柳營。
一封朝奏夕南遷,抖摟精神笑出關。
只有詩書來眼底,更無儕輩敢通函。
聖恩寬大時時降,天意難明特地慳。
鬻藥買田非立異,甘心只作林泉計。
所求於世如斯爾,造物雲何降毒厲。
嗟哉我公雖下世,萬古千秋未嘗逝。
家庭學問誠難繼,我公超道獨能詣。
日月有光還有翳,行人潸然鹹出涕。
嗟哉我公雖下世,萬古千秋未嘗逝。
往年蒼天夭伯氏,歸咎雲發千聖秘。
遷客蕭寺得羈寄,未知曷犯蒼天意。
嗟哉我公雖下世,萬古千秋未嘗逝。
曾豐《參政瞿公之孫東廣機宜德遠惠收若詩以能問於》詩詞原文及賞析
高廟中興初十年,大參內制余百篇。
心聲之發動夷夏,手澤所存傳子孫。
得其傳者孫之嫡,參自道根至枝葉。
一元生二二生三,萬特取千千取百。
詩書其髓易其精,左右逢原筆縱橫。
公先聞道非後進,我後獲仁豈先生。
知津問津蓋有得,教玉琢玉其何名。
玉雖不以石作使,以磨易磋亦其理。
春秋以來有師承,博約之外無宗旨。
風行水上舊為文,雷在地中新復理。
六闕旌門事若何,諸生常不絕絃歌。
鯉庭共稟詩書訓,隱巷齊登俊造科。
宗族有光傳孝弟,鄉閭元訟化淳和。
芝蘭子弟相薰習,金石交朋互切磋。
遙望楚江波迥急,卻分廬阜影偏多。
題名石鼓圍松桂,講易高堂繞芰荷。
採藥路從洪井出,買書船自孺亭過。
我慚已在瀛洲直,不得西山隱薜蘿。
十五詩書日。
六十軒冕年。
名山極歷覽。
勝地殊留連。
幽崖聳絕壁。
洞穴瀉飛泉。
金河知證果。
石室乃安禪。
夜梵聞三界。
朝香徹九天。
山階步皎月。
澗戶聽涼蟬。
市朝沾草露。
淮海作桑田。
何言望鍾嶺。
更復切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