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丑 薔薇謝後作》古詩文
【詩原文】
正單衣試酒,恨客裡光陰虛擲。
願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
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
釵鈿墮處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
多情最誰追惜?
但蜂媒蝶使,時叩窗隔。
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
靜遶饒珍叢底,成歎息。
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
殘英小、強簪巾幘。
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欹側。
漂流處、莫趁潮汐。
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
《六丑 薔薇謝後作》
【古詩解釋】
【註釋】:
此詞詠寫對薔薇的憐惜並表現傷春之情,寄寓了作者自己的身世飄零之感。《蓼園詞選》評價此詞謂:「自歎年老遠宦 ,意境落寞,借花起興。以下是花,是自己,己比興無端,指與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極而天生工矣!結處意致尤纏綿無已,耐人尋繹 。」這一評論,對於理解、欣賞此詞是大有裨益的。
起句「正單衣試酒,悵客裡光陰虛擲」,是傷別;「願春暫留 ,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是傷春。元陸輔之《詞旨》說 :「對句好可得,起句好難得,收拾全借出場。」這首詞的「出場 」即如所證,開頭起得突兀 ,又籠罩全篇,讀後使人產生一種十分淒切、緊迫的感覺 。「願春暫留 」三句緊承慨歎春光將盡,客裡光陰虛費而來,從感情上再加強一層。周濟評這三句 :「十三字千回百折 ,千錘百煉 」,的確如此。
這三句一波三過折,一句一轉:不是願春久留,而只是願春暫留,一轉;春不但不能暫留,而去如飛鳥之疾,二轉;不但去得疾,而且影跡全無,三轉。這在感情上一層進一層、一層緊一層地反映出詞人對將去之春的痛惜留戀之情,所以說是「千回百折」。同樣,詞人要寫的內容很豐富,原要用許多話才能表達,但經過錘煉,刪成少量的字句 ,卻「字少而意多」,同樣能把豐富的詩意表達出來。願花長好,月長圓,春長在,這是詞人過去的少不更事的天真的想法,而實際上是事與願違,花開必謝,春來必去,要她長在是空想,要她久留也不可能。現在經過長期的、慘痛的經驗,自動把願望降低了,故雲即使是「暫留」一下也好吧!但是,不但願春暫留片刻而不可得,而且她轉瞬即逝,杳如黃鶴。這在多愁善感的詞人是何其傷心難過之事。如此曲折委婉的意思用十三個字就表達清楚了 ,所以說是「千錘百煉」。接著就用「為問春何在」提問,淋漓盡致地描繪薔薇花凋盡時的驚心動魄。
風雨摧花落是敏感的詩人們常用的題材。這裡詞人聽風聽雨,徹夜無眠,也已經橫下了一條心,硬著頭皮「 拚花盡 」了。他雖沒有出外行走,但在想像中,無數薔薇花片,已在桃蹊柳陌上亂點輕翻,可憐玉碎香消,有誰憐惜,只有蜂媒蝶使,一起忙亂了一番,屢叩窗,算是在給傾國佳人哭泣送葬罷了。這是何等「意奪神駭,心折骨驚」的場景啊!下片開始寫詞人經過了情緒十分緊張的不眠之夜,清早起來,步入東園,他繞著無花的薔薇,踽踽獨行,憑弔謝後的薔薇,發出輕輕的歎息聲。一個「岑寂」,一個「靜」字,用復筆寫出了周圍環境的淒冷和詞人心頭淒冷的交織。
接著作者以生花之妙筆描寫花之戀人。寫他靜繞薔薇叢下,已經脫盡殘紅的柔條卻牽住他的衣服,似有無限離別之情要向他傾訴。薔薇莖有刺,掛住人的衣裳 ,本是常事 ,但詞人用一比擬便生生將花寫活了。其次寫人惜花:正當詞人心灰意冷時,偶然瞥見枝頭上一朵殘花,就順手把它摘下來,插在自己的頭巾上,她瘦小憔悴得可憐,但有花終勝無花,不料這樣一插,卻勾起了舊事,當此花盛開時,那時還有玉人同在,鮮艷的花朵插上美人的釵頭,是何其綽約多姿。所以詞人惜花,也只能「強簪」了。最後一個形象更是奇情異采,匪夷所思。落花的命運,無非是墮溷飄茵,遭人踐踏,還有一部分則是隨流水飄去,漂泊無蹤。此處斷紅即殘紅,「尚有相思字」,似用「紅葉題詩」的典故。花落水流紅,在殘紅本身也無能為力,但詞人卻滿懷癡情地囑咐說 ,「漂流處,莫趁潮汐 。」否則你如有「相思字」,我怎能見到呢 ?此結不但回應了上片的「 願春暫留 」和下片的「別情無極 」,而且花去人留,兩美相別,彷彿死別生離。真有餘音裊裊不絕之感日之感。
此詞採用了層層鋪敘、曲折盡意的藝術手法。作者捕捉一些富有特徵性的細節,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反覆鋪陳花盡春空之境和惜花悼春之情,使主題逐步深化。詞人又巧用曲筆,不說人惜花,卻說花戀人;不從無花惜春,卻從有花惜春;不惜己簪之殘英,偏惜欲去之斷紅,把人與花之間的感情,寫得纏綿深婉,迴旋往復。作者還成功運用擬人手法,把落花之態 、長條之情 、殘英之神形象可感地描繪出來。
問宋代 古詩 《六丑 薔薇謝後作》 的詩作者是誰?
答宋代 古詩 六丑 薔薇謝後作 的詩作者是詩人 周邦彥。
問古詩 六丑 薔薇謝後作 有多少字?
答古詩 六丑 薔薇謝後作 共141字。
問詩句 正單衣試酒 下一句是什麼?
答正單衣試酒,恨客裡光陰虛擲。
問周邦彥 的 六丑 薔薇謝後作 是什麼時候的詩?
答周邦彥 的 《六丑 薔薇謝後作》 是 宋代 的詩詞。
問詩句 正單衣試酒,恨客裡光陰虛擲 出自哪一首詩?
答正單衣試酒,恨客裡光陰虛擲 出自 宋代 古詩 《六丑 薔薇謝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