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筍行》古詩文
【詩原文】
君不見益州城西門,陌上石筍雙高蹲。
古來相傳是海眼,苔蘚蝕盡波濤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難明論。
恐是昔時卿相墓,立石為表今仍存。
惜哉俗態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政化錯迕失大體,坐看傾危受厚恩。
嗟爾石筍擅虛名,後來未識猶駿奔。
安得壯士擲天外,使人不疑見本根。
《石筍行》
【古詩解釋】
趙注謂詩作於上元元年。今按此下三首,詞格相同,恐俱是上元二年所作。【鶴注】《通鑒》:上元元年七月,李輔國矯稱上語,迎上皇於西內。此詩云「好蒙蔽」、「媚至尊」,其事隱而彰。終云:「安得壯士擲天外,使人不疑見本根。」蓋恨去輔國輩之不速也。《華陽國志》:蜀五丁力土,能移山,舉萬鈞,每王薨,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為墓誌,今石筍是也,號曰筍裡。杜田曰:石筍,在西門外,二株雙蹲,一南一北。北筍長一丈六尺,圍九尺五寸。南筍長一丈三尺,圍一丈三尺,南筍蓋公孫述時折,故長不逮北筍。
君不見益州城西門1,陌上石筍雙高蹲2。古來相傳是海眼,苔蘚蝕盡波濤痕。雨多往往得瑟瑟3,此事恍惚難明論4。恐是昔時卿相塚,立石為表今仍存。
(《石筍行》,諷奸臣之壅蔽也。首段,斥世俗之傳訛。世以石筍為海眼,遂雲雨後有珠,此語恍惚,不足憑也。墓前石表,乃公之獨斷。)
1《水經注》:《地裡風俗記》:漢武帝元朔二年,改梁州曰益州,以新啟犍為、牂牁、巂州之疆壤益廣,故稱益雲。2《成都記》:「距石筍二三尺,每夏六月大雨,往往陷作土穴,泓水湛然。以竹測之,深不可及。以繩系石而投其下,愈投而愈無窮。凡三五日,忽然不見。嘉祐春,牛車碾地,所陷,亦測而不能達。父老甚異,故有海眼之說。又《風俗記》:蜀人曰:「我州之西,有石筍焉,天地之堆,以鎮海眼,動則洪濤大濫。」3《博雅》:瑟瑟,碧珠也。」《杜陽雜編》:有瑟瑟幕,其色輕明虛薄,無與比。《成都記》:石筍之地,雨過必有小珠,或青黃如粟,亦有細孔,可以貫絲。4高彪詩:「恍惚中有物,希微無端形。」
惜哉俗態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政化錯迕失大體,坐看傾危受厚恩。嗟爾石筍擅虛名,後來未識猶駿奔1。安得壯士擲天外,使人不疑見本根2。
(此惡其惑人而當去。俗好神奇,造為不經之說,以蒙蔽人聽,猶小臣蠱惑君心,以致政舛國危,此痛言附會之誤人也。擲去此石,使根底立見,則人心不疑矣。此破前恍惚蒙蔽之意。此章二段,各八句。)
1張衡《溫泉賦》:「殊方跋涉,駿奔來臻。」2《莊子》:「此之謂本根。」趙彥材曰:上元元年,李輔國離間兩宮,擅權蒙蔽,故賦石筍以譏之。
盧元昌曰:輔國本飛龍廄小兒,官判元帥,朝廷呼尚父,如石筍擅虛名,忘本根也。決事銀台,關白承旨,可謂乖進失政體矣。宰相率子弟禮,節度皆門下士,可謂後生皆駿奔矣。與張良娣表裡禁中,共媚至尊,直侍帷幄,專事蒙蔽也。自靈武給事銀膺,疊膺寵秩,其受厚恩,適足搖動東宮,傾危社稷耳。
-----------仇兆鰲 《杜詩詳注》-----------
問唐代 古詩 《石筍行》 的詩作者是誰?
答唐代 古詩 石筍行 的詩作者是詩人 杜甫。
問古詩 石筍行 有多少字?
答古詩 石筍行 共113字。
問詩句 君不見益州城西門 下一句是什麼?
答君不見益州城西門,陌上石筍雙高蹲。
問杜甫 的 石筍行 是什麼時候的詩?
答杜甫 的 《石筍行》 是 唐代 的詩詞。
問詩句 君不見益州城西門,陌上石筍雙高蹲 出自哪一首詩?
答君不見益州城西門,陌上石筍雙高蹲 出自 唐代 古詩 《石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