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古詩查詢

請輸入古詩關鍵詞:

查詢範圍: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古詩原文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古詩文

【詩原文】

海畔尖山似劍芒,

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作身千億,

散向峰頭望故鄉。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古詩的意思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古詩解釋】

【註釋】:

起句「海畔尖山似劍芒」不僅道出了桂林山的秀麗,而且為下句「秋來處處割愁腸」作了有力的鋪墊。由於有了上句,才能有依有托地詠出「割愁腸」的苦悶。第二句在承接起句上又進一步豐富了主題。絕句的三、四句藝術地運用了佛教中化身的說法,虛化地伸展了自己在詩中的感情:倘若自己能化身為千萬個柳宗元,就可以站在千萬個峰頭上遠眺自己的幫鄉了。詩人把思念故鄉、思念親友之情,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出來

---------------------------

 讀柳宗元這首詩,給我們的印象是:詩人通過奇異的想像,獨特的藝術構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鬱抑之情,不可遏止地盡量傾吐了出來;它的抒情方式,是屬於嚴羽《滄浪詩話》裡所說的「沈著痛快」一類。這在唐人絕句中是不多見的。

我們知道,柳宗元是個具有遠大抱負的進步詩人。早年他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積極進行政治活動。不幸失敗,貶為永州司馬。十年之後,又被分發到更遙遠的邊荒之地的柳州。這詩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時所作。當時,他正當壯盛之年,「一斥不復,群飛刺天」(韓愈《祭柳子厚文》),政治上不斷遭受到沉重的打擊,使得他心情憤激不平,終年生活在憂危愁苦之中。《新唐書》本傳說他「既竄斥,地又荒癘,因自放山澤間。其堙厄感郁,一寓諸文」。這詩裡一連串的奇異的想像,正是他那「堙厄感郁」心情的寫照。

他之所以「自放山澤間」,為的是借山水以消遣愁懷;然而借山水以消遣愁懷,如同李白所說借酒澆愁一樣,「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懷消愁愁更愁。」特別是那秋天季節,草木變衰,自然界一片荒涼,登山臨水,觸目傷懷,更使人百端交感,愁腸欲斷。詩人從腸斷這一意念出發,於是聳峙在四周圍的崇山峻嶺,著眼點就在於它的巉削陡峭,在於它的「尖」,從而使群山的形象,轉化為無數利劍的鋒芒,這「愁腸」彷彿就是被它們割斷似的。說「海畔尖山」,正以見地處西南濱海,去故鄉之遠。身在貶所,「望故鄉」而不能歸,當然是痛苦的;然而「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古樂府《悲歌行》),卻又能從痛苦中得到某種滿足。於是在無可奈何的矛盾心情的支配下,他就盡情的望去,唯恐其望得不夠。這無數的象「劍芒」一樣的「尖山」,山山都可以望故鄉,可是自己只有一個身子,一雙眼睛,該怎麼辦呢?柳宗元是精通佛典的,而和他一同看山的浩初上人,便是龍安海禪師的弟子。佛經中不是有「化身」的說法嗎?在一種微妙的啟示下,於是他就想入非非,想到「化身千億」了。

在這首詩裡,詩人就是通過上述一系列的形象思維來揭示其內心世界的。

詩題標明「寄京華親故」。「望故鄉」而「寄京華親故」,意在訴說自己慘苦的心情、迫切的歸思,希望在朝舊交能夠一為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癘之地。

蘇軾論唐人詩,以柳宗元和韋應物相提並論,指出他們的詩,「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見《書黃子思詩集後》)王士禎也說:「風懷澄澹推韋柳。」「簡古」、「澹泊」或「澄澹」,乃是柳詩意境風格的一個方面,雖然是其主要的方面,但並不能概括柳詩的全貌。柳詩自有其別調。他的詩,像懸崖峻谷中凜冽的潭水,經過沖沙激石、千回百折的過程,最後終於流入險阻的絕澗,渟滀到徹底的澄清。冷冷清光,鑒人毛髮;岸旁蘭芷,散發著幽鬱的芬芳。但有時山洪陡發,瀑布奔流,會把它激起跳動飛濺的波瀾,發出淒厲而激越的聲響,使人產生一種魂悸魄動的感覺。此詩中詩人跳動飛濺的情感波瀾無法抑制,恰如「山洪陡發,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馬茂元)

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代 古詩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的詩作者是誰?

唐代 古詩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的詩作者是詩人 柳宗元

古詩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有多少字?

古詩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共28字。

詩句 海畔尖山似劍芒 下一句是什麼?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柳宗元 的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是什麼時候的詩?

柳宗元 的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是 唐代 的詩詞。

詩句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出自哪一首詩?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出自 唐代 古詩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代 詩人 柳宗元 的古詩
唐代古詩《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宗元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