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古詩查詢

請輸入古詩關鍵詞:

查詢範圍: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石壕吏

石壕吏古詩原文

石壕吏》古詩文

【詩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石壕吏古詩的意思

石壕吏

【古詩解釋】

【註釋】:

[1]一作「孫母未便出,見吏無完裙。」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六十萬大軍包圍安慶緒於鄴城,由於指揮不統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軍潰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這時,杜甫正由洛陽經過潼關,趕回華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見所聞,寫成了《三吏》、《三別》。《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全詩的主題是通過對「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繪,揭露官吏的橫暴,反映人民的苦難。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單刀直入,直敘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輕易放過。在封建社會裡,由於社會秩序混亂和旅途荒涼等原因,旅客們都「未晚先投宿」,更何況在兵禍連接的時代!而杜甫,卻於暮色蒼茫之時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個小村莊裡借宿,這種異乎尋常的情景就富於暗示性。可以設想,他或者是壓根兒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鎮已蕩然一空,無處歇腳;或者……總之,寥寥五字,不僅點明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軌的景象,為悲劇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環境。浦起龍指出這首詩「起有猛虎攫人之勢」(《讀杜心解》),這不僅是就「有吏夜捉人」說的,而且是就頭一句的環境烘托說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都從這裡生發出來。不說「徵兵」、「點兵」、「招兵」而說「捉人」,已於如實描繪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個「夜」字,含意更豐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於人民已經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同時,詩人是「暮」投石壕村的,從「暮」到「夜」,已過了幾個小時,這時當然已經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發展,他沒有參與其間,而是隔門聽出來的。「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兩句,表現了人民長期以來深受抓丁之苦,晝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寢不安席,一聽到門外有了響動,就知道縣吏又來「捉人」,老翁立刻「逾牆」逃走,由老婦開門周旋。

從「吏呼一何怒」至「猶得備晨炊」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史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兩句,極其概括、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並為老婦以下的訴說製造出悲憤的氣氛。矛盾的兩方面,具有主與從、因與果的關係。「婦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來的。下面,詩人不再寫「吏呼」,全力寫「婦啼」,而「吏呼」自見。「聽婦前致詞」上啟下。那「聽」是詩人在「聽」,那「致詞」是老婦「苦啼」著回答縣吏的「怒呼」。寫「致詞」內容的十三句詩,多次換韻,明顯地表現出多次轉折,暗示了縣吏的多次「怒呼」、逼問。讀這十三句詩的時候,千萬別以為這是「老婦」一口氣說下去的,而縣吏則在那裡洗耳恭聽。實際上,「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不僅發生在事件的開頭,而且持續到事件的結尾。從「三男鄴城戍」到「死者長已矣」,是第一次轉折。可以想見,這是針對縣吏的第一次逼問訴苦的。在這以前,詩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寫出了縣吏的猛虎攫人之勢。等到「老婦出門看」,便撲了進來,賊眼四處搜索,卻找不到一個男人,撲了個空。於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兒去了?快交出來!」老婦泣訴說:「三個兒子都當兵守鄴城去了。一個兒子剛剛捎來一封信,信中說,另外兩個兒子已經犧牲了!……」泣訴的時候,也許縣吏不相信,還拿出信來交縣吏看。總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處境是夠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不料縣吏又大發雷霆:「難道你家裡再沒有別人了?快交出來!」她只得針對這一點訴苦:「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這兩句,也許不是一口氣說下去的,因為「更無人」與下面的回答發生了明顯的矛盾。合理的解釋是:老婦先說了一句:「家裡再沒人了!」而在這當兒,被兒媳婦抱在懷裡躲到什麼地方的小孫兒,受了怒吼聲的驚嚇,哭了起來,掩口也不頂用。於是縣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謊!不是有個孩子哭嗎?」老婦不得已,這才說:「只有個孫子啊!還吃奶呢,小得很!」「吃誰的奶?總有個母親吧!還不把她交出來!」老婦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她只得硬著頭皮解釋:「孫兒是有個母親,她的丈夫在鄴城戰死了,因為要奶孩子,沒有改嫁。可憐她衣服破破爛爛,怎麼見人呀!還是行行好吧!」(「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兩句,有的本子作「孫母未便出,見吏無完裙」,可見縣吏是要她出來的。)但縣吏仍不肯罷手。老婦生怕守寡的兒媳被抓,餓死孫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老婦的「致詞」,到此結束,表明縣吏勉強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後一段雖然只有四句,卻照應開頭,涉及所有人物,寫出了事件的結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表明老婦已被抓走,兒媳婦低聲哭泣。「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婦一再哭訴、縣吏百般威逼的漫長過程。「如聞」二字,一方面表現了兒媳婦因丈夫戰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切的心情傾耳細聽,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兩句,收盡全篇,於敘事中含無限深情。試想昨日傍晚投宿之時,老翁、老婦雙雙迎接,而時隔一夜,老婦被捉走,兒媳婦泣不成聲,只能與逃走歸來的老翁作別了。老翁是何心情?詩人作何感想?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餘地。

仇兆鰲在《杜少陵集詳注》裡說:「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從軍。今驅盡壯丁,及於老弱。詩云: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牆,婦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孫、姑媳慘酷至此,民不聊生極矣!當時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說,「民為邦本」,把人民整成這個樣子,統治者的寶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詩人杜甫面對這一切,沒有美化現實,卻如實地揭露了政治黑暗,發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這是值得高度評價的。

在藝術表現上,這首詩最突出的一點則是精煉。陸時雍稱讚道:「其事何長!其言何簡!」就是指這一點說的。全篇句句敘事,無抒情語,亦無議論語;但實際上,作者卻巧妙地通過敘事抒了情,發了議論,愛憎十分強烈,傾向性十分鮮明。寓褒貶於敘事,既節省了很多筆墨,又毫無概念化的感覺。詩還運用了藏問於答的表現手法。「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概括了矛盾雙方之後,便集中寫「婦」,不複寫「吏」,而「吏」的蠻悍、橫暴,卻於老婦「致詞」的轉折和事件的結局中暗示出來。詩人又十分善於剪裁,敘事中藏有不盡之意。一開頭,只用一句寫投宿,立刻轉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題。又如只寫了「老翁逾牆走」,未寫他何時歸來;只寫了「如聞泣幽咽」,未寫泣者是誰;只寫老婦「請從吏夜歸」,未寫她是否被帶走;卻用照應開頭、結束全篇既敘事又抒情的「獨與老翁別」一句告訴讀者:老翁已經歸家,老婦已被捉走;那麼,那位吞聲飲泣、不敢放聲痛哭的,自然是給孩子餵奶的年輕寡婦了。正由於詩人筆墨簡潔、洗煉,全詩一百二十個字,在驚人的廣度與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與衝突,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霍松林)

----------------------------------------------

王應麟曰:石壕,蓋陝州陝縣之石壕鎮也。地誌云:石壕鎮,本崤縣,後魂置。貞觀十四年改名硤石縣。《一統志》:石壕,在今陝州城東七十里。【錢箋】卞圜曰:石壕,陝東戍,其地在新安西。石壕,即石崤也。按:崤在弘農澠池西北,貞觀八年,移崤縣於安陽城,在砍城西四十里。謂石壕即石崤,誤矣。夢弼云:石壕,在邠州宜祿縣。尤為無稽,且非自東都往來道也。

暮投石壕村1,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2,老婦出看門3。

(蘇潤公本作出看門,葉音民。一作門看。海鹽劉氏本作門首。首敘征役驅迫之苦。)

1此詩各四句轉韻。村人與門葉,古人真韻。白樂天《北村》詩:「晨游紫峰閣,暮宿山下村。村老見予喜,為予開一樽。」村葉七倫切,樽葉蹤倫切。《國風》:「出自北門,憂心殷殷。」荀卿《賦篇》:「往來惛憊,通於大神。出入其極,莫知其門。」門俱葉眉貧切。劉氏作出門首,是村與人葉,走與首葉也。以下文例之,不宜兩句換韻。舊本作出門看,與人字相葉,人讀如延切,本劉向《列女頌》。看讀丘虔切,本吳邁遠《長相思》詩。依此,則人看可葉,而村字未合,與下文亦不相符。謝靈運詩:「暝投剡中宿。」2陶潛詩:「區區諸老翁。」《戰國策》:曾子之母,投杼逾牆而走。3又:「老婦必唾其面。」王羲之帖:「但思今婦必門首有出。」樂府《東門行》:「投劍出門去。」看門,守門也。

吏呼一何怒1,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2,三男鄴城戍3。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存者且偷生5,死者長已矣6。

(二段,備述老婦訴吏之詞,公蓋宿於其家也。三男以下,言行者之慘。)

1梁昭明太子疏:「吏一呼門,動為民蠹。」《孫子》:「吏怒者,倦也。」2《陌上桑》:「羅敷前致詞。」3《舊書》:武德元年,以魏郡置相州。天寶元年,改為鄴郡。乾元元年,復為相州。二年,又為鄴城。4新戰死,指鄴城之敗。《史記·平原君傳》:李同戰死。5李陵書:「陵豈偷生之士?」6蔡琰曲:「死當埋骨兮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1,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2。老嫗力雖衰3,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1,猶得備晨炊5。

(室中以下,言居者之苦。新安吏,驅民守東都。石壕吏,驅民守河陽也。)

1賈充詩:「室中是阿誰。」《易》:「闃其無人。」2《吏記》:李同曰:「邯鄲之民,褐衣不完。」3又《高帝紀》:「有一老嫗夜哭。」《說文》:「嫗,母也。」4《唐書》:河陽縣,屬孟州,今改為孟縣。按《春秋》「天王狩於河陽」,即此地。周武王會諸侯於孟津,亦即其地。子儀兵既潰,用都虞侯張用濟策,守河陽。七月,李光弼代。5《史記》:亭長妻晨炊葫食。

夜久語聲絕1,如聞泣幽咽2。天明登前途3,獨與老翁別。

(末結老翁潛歸之狀。婦隨吏訴官,故其媳泣聲。吏驅婦夜去、故其夫曉回。前途別,乃公與之別,非婦與翁別電。此章,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1梁簡文《燭賦》:「夜久唯煩鋏。」2古歌:「嗚聲幽咽。」3《史記·李廣傳》:「至天明自便。」陶潛詩,「歸子念前途。」陸時雍曰:其事何長,其言何簡。吏呼二語,便當數十言。文章家所云要會,以去形而得情,去情而得神故也。

王嗣奭曰:夜促夜去,何其急也。此婦倉卒之際,既脫其夫,仍免其身,具此智謀膽略,真可謂女中丈夫。而公詩詳述之,已洞知其意中曲折矣。又云:前後六詩,一韻到底,俱用沈韻。惟此章換韻,且用古韻。

按: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從軍。今驅盡壯丁,及於老弱。詩雲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牆,婦夜在,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孫、姑媳,慘酷至此,民不聊生極矣。當時唐祚亦發發乎哉。

-----------仇兆鰲 《杜詩詳注》-----------

杜甫《石壕吏

唐代 古詩 《石壕吏》 的詩作者是誰?

唐代 古詩 石壕吏 的詩作者是詩人 杜甫

古詩 石壕吏 有多少字?

古詩 石壕吏 共120字。

詩句 暮投石壕村 下一句是什麼?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 的 石壕吏 是什麼時候的詩?

杜甫 的 《石壕吏》 是 唐代 的詩詞。

詩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出自哪一首詩?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出自 唐代 古詩 《石壕吏》。

唐代 詩人 杜甫 的古詩
唐代古詩《石壕吏》杜甫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